罕見病|身高1米68卻不到30公斤 滬19歲女輾轉多地求診尋找病因
不少愛美之人會不惜工本去減肥,然而對於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19歲女患者小玉而言,「瘦」只意味着痛苦,身高1米68的她因不幸患上發病率只有10萬分之0.2的罕見病,結果體重連30公斤都不到。
據內媒周五(26日)報道,瘦得營養不良的小玉兩年來與母親輾轉重慶、成都、北京多地求診,惟一直查不出病因,「有人說我是厭食症,可是我什麼都想吃,我只是一吃就脹得受不了,慢慢就瘦成這樣了」。在一份2019年某醫院的出院小結上,顯示小玉被診斷出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症,橫結腸下垂,需要接受Roux-en-Y+橫結腸部分切除術。然而,術前體重還有45公斤的小玉,術後肚子脹得更加厲害,結果連一丁點食物也吃不下。
半年多前,小玉開始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就診,而其隨身攜帶的背包放滿了近年來服用的藥物,包括腸內營養粉劑、消化酶、促動力藥物、刺激性瀉藥、抗焦慮/抑鬱藥物及人工週期等。為找出確切病因,該院結直腸病專科李寧主任安排了小腸造影及結腸功能磁共振檢查,再結合病史、臨床及檢查結果,終於發現小玉得的是特發性全消化道動力障礙——慢性假性腸梗阻(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 Obstruction,CIPO)這一罕見病。
據指這種病一開始僅為胃口差、餐後腹脹、排便困難,但隨着營養不良,會出現腸平滑肌減少萎縮,內環境失衡及腸道菌群紊亂等。同時,如果腸系膜上動脈夾角減小,十二指腸水平段受壓,患者原上消化道排空症狀會迅速惡化,這時錯誤使用口服或胃管進行營養治療只會導致患者頻繁嘔吐,並陷入惡性循環。
對此,李寧採用以微生態治療為核心的多學科整合治療策略,先是置入小腸減壓管緩解小玉的小腸梗阻症狀,然後組合使用包括普蘆卡必利、新斯的明、溴比斯地明等多種促動力藥物,最後通過週期性腸道去污聯合菌群移植治療小腸細菌過度增殖,減少小腸產氣菌群量,提升腸內營養耐受性,令腸動力得以恢復。結果整合治療兩個月後,小玉體重增加至35公斤,消化道動力顯著改善;治療6個月後,口服熱卡已達到目標量的七成,腹脹腹痛症狀基本緩解,僅需要補充性的腸內營養治。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