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高息期結束 資金回流樓市 市場乍現樓價回升時間表|汪敦敬

撰文:汪敦敬
出版:更新:

做定期存款如何由「賺硬」的神壇跌落晚節不保的凡間?先看看數據的足跡:

以4月為例,香港的定存利息有銀行做到4厘以上,但是本港的通脹只是1.1%,即是說,當時去除通脹淨賺3厘或以上,這是一個很豐厚的利潤,很多人寧願去做定存並認為必賺,但是世上其實並沒有必賺的投資項目,投資定期的最大弱點就是無法掌握長遠,去到7至8月香港銀行的定期利息很多已回落至3.5厘,而通脹已經到達2.5%,即是說去除通脹後只有1%的淨利,而這1%的淨利是應付不了通脹、物價或者任何其他投資產品的升值,可以說由放定期的「必賺時段」變成現在的「危危乎時段」!

樓價下跌,很多人都在事後搬了很多舊有理論出來,解釋說甚麼美國經濟機器天下無敵,又說甚麼香港走向死亡!其實香港今次在資金不斷膨脹創新高之下,樓價出現調整大部份原因是因為購買力被定期存款吸了去,造成有關現象全是因為兩個新常態!這兩個新常態令到香港普羅大眾享受到豐厚的高息紅利!最新香港銀行體系的定期存款已突破10萬億元的新高水平,以3.5厘計算,一個月也有約290億元利息收入,對於存款者來說的而且確是做定期的歡樂時光。

第一個新常態是中國的低通脹,我國在經濟增長下出現了低通脹,這個效果算是一種新常態,因為低通脹遇上了銀行定期存款高利息就成為了可觀的利潤,如果我們的通脹率高如歐美的話,銀行存款的光環就會因此完全失去;

第二個「神策」就是香港聯繫匯率,令到香港銀行可以在沒有匯率風險之下購買之前高息的美債去給予定期存戶豐厚的利息,否則我們沒有可能出現定期收息高於實際按揭息口的神效。

剛公布的香港的總存款量M3是破了歷史新紀錄達17.8萬億元,其中定期是破了10萬億元大關的,當中有逾4萬億元是過去兩年多增加的,上一次香港的定期突然在2018至2019年只是增加了過萬億元,於是乎當2020至2021年這過萬億元湧回市場,令到樓價在2021年9月對比2018年12月升了11%並創新高。今次定期增加了4萬多億元,究竟有多少湧回市場?結果是怎樣?居然沒有人談論,甚至很多評論員只顧列舉很多西方概念,居然沒有計算10萬億元定期這條數,也沒有去尋求解釋定期急增的現象是怎樣形成。

現在顯然是中美博奕的情形之下,我們很大機會面對一場金融戰,既然是戰爭其實是打過先知,不可以說那一方面是贏定,因為大家都是有了備戰準備的。

市場上有兩個樓價回升的時間表是愈來愈多人談論的,第一個時間表是9月份的減息令到樓價開始谷底回升,但因為很多指數要10月頭才反映到實際的情況,所以公眾會更多在10月的時候進入市場。

第二個時間表是看11月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因為愈來愈多人不看好美股,而美股事實上是日益畏高,美股很多支撐大局的股票盈利都有倒退,很多人認為美股如果在短期內爆破,有關資金就會較多流回恒生指數和香港地產,這個機會雖然是戲劇化一點但同樣存在機會,當然,外界有很多「香港會死」的說法,所以應該不用筆者多說,希望看官將兩種好與不好的說法都消化一下,自己判斷決定前路如何部署,不要人云亦云。

【財經專欄】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