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正在謀劃足以摧毀烏克蘭反攻的「致命一擊」?
烏克蘭發動反攻至今已超過兩個月。除了無人機攻擊莫斯科、無人艇攻擊黑海俄船之外,人們用以理解反攻形勢的參考框架大體上只有兩個。一是去年9月的「哈爾科夫(Kharkiv)模式」,二是去年8月至11月的「赫爾松(Kherson)模式」。
所謂的「哈爾科夫模式」,就是烏克蘭迅速擊潰俄軍防守、數日內收回數千公里的大片領土。而所謂的「赫爾松模式」,就是透過前線跟守軍的消耗戰,再配合對敵人後方後勤補給要道的攻擊,最終磨損對方的抵抗能力,因而自行撤退,正如去年11月俄軍決定撤出其在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西岸唯一據點赫爾松市一般。
除了6月4日反攻之初、又或者7月26日的突破嘗試之外,兩個多月來,前線烏軍都沒有尋找到突破的空間,烏克蘭方面傾向歸咎於西方軍援未足、西方訓練不切合烏克蘭需要,而北約國家的主流分析則稱這是烏軍訓練不足,未能作出聯合軍種作戰之故,再多西方軍備也未必有用。
雖然各方對烏軍反攻成效不及預期的原因分析不盡相同,但人們的基本共識就是烏克蘭的反攻不會是「哈爾科夫模式」的重演,而是成敗難料的「赫爾松模式」。一些表明烏軍訓練不足的西方分析家都認為,目前的出路就讓烏克蘭軍隊以他們熟知的方式而非北約指導的方式去反攻,即使這需要更長的時間。
這種「哈爾科夫模式」和「赫爾松模式」的思考框架當然是對戰場局勢的簡化。雖然分析世事必定離不開簡化的模型,但不適合的簡化卻有可能讓我們忽略了模型沒有考慮在內的關鍵要素。
今天,這個關鍵要素出自烏克蘭東北的哈爾科夫州和盧甘斯克州(Lugansk)之間。當人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扎波羅熱州(Zaporizhzhia)和頓涅茨克州(Donetsk)的烏軍三線反攻得失之際,俄軍卻在盧甘斯克的前線大大加強了攻勢,直逼去年9月烏方在哈爾科夫大反攻重奪回來的關鍵城市庫皮揚斯克(Kupiansk)。
到8月9日,庫皮揚斯克的市政府宣布正為當地平民準備撤離方案,預計將會有超過1.1萬人,包括600名兒童,需要撤走。雖然本年3月在俄羅斯不斷炮轟之下,庫皮揚斯克也曾呼籲平民撤往更安全的地方,但此刻的情況卻不盡相同——庫皮揚斯克去年底以來一直是俄軍往西推進的其中一個目標,但其進展極其緩慢,幾乎可以忽略;可是,根據烏克蘭方面最近的消息,俄軍本年7月中已在此部署10萬大軍、超過900架坦克、555台大砲、370架自走砲,其加急攻勢也得到了明顯的進展,如今其最接近該市的前線只有數公里之遙。
即使軍事分析家普遍認為針對庫皮揚斯克的攻勢只是俄軍想要分散在南部和東南部作戰烏軍注意力的舉措,但我們不能排除這其實是普京企圖一舉擊潰烏克蘭反攻的心理戰和戰略性行動。
雖然物質條件對於戰爭勝敗極其關鍵,但心理也是決定戰略的重要因素——否則俄烏雙方自去年夏天以來就不會在頓涅茨克州幾乎沒有戰略價值的巴赫穆特(Bahkmut)折損數以萬計士兵爭持至今(按:有西方分析更指烏克蘭此刻反攻不力,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沒有及時棄守巴赫穆特)。
目前,在澤連斯基也不得不承認烏軍反攻慢於預期之際,烏克蘭軍兵去年以來對於「最終取得軍事勝利」的信心已有動搖,而西方國家在明在暗也出現了對戰果不滿和互相指責的情況。
如果在烏克蘭只能緩緩推進之際,俄軍卻在哈爾科夫一線取得突破,不只重奪庫皮揚斯克,越過地勢上分隔哈爾科夫與盧甘斯克的奧斯基爾河(Oskil River),甚至能迅速進軍推翻烏克蘭最為得意的「哈爾科夫大捷」戰果,恐怕烏克蘭目前依然熾熱的反抗意志和決心將會遭到災難性的打擊。烏克蘭的反攻很可能就因而輸在心理因素之上。
正如去年9月俄軍主力正在南部應付烏克蘭反攻一般,此刻的烏軍反攻也集中在南方,哈爾科夫一線可算是烏軍防線上的相對弱點,俄方並非沒有迅速突破的可能。
對此,烏克蘭也必需面對一個實際的兩難式。如果將南方軍隊抽調到哈爾科夫應戰,這很可能就相當於放棄未來兩三個月僅餘的反攻時機;如果繼續南方的原有反攻部署,哈爾科夫的破局卻不只會讓烏克蘭輸掉一場戰役,還有可能使烏克蘭輸掉整場戰爭。
由此可見,這確是可足普京謀劃的潛在「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