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奇蹟奄奄一息?人口減少礙發展 專家:印度將變全球經濟中心
日本去年出生人數跌破80萬。然而不僅是日本,中國、韓國和台灣相繼發佈的少子化資料也同樣令人震驚。長期以來東亞這個備受矚目的「全球經濟成長中心」,似出現因難以抵抗人口崩潰而失去這一地位的迹象。
文:土谷英夫(上智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日本經濟新聞社編輯委員、論說委員、社論副主筆、專欄作家,著有《1971年 市場化和網路化的紀元》)
發展接力已氣息奄奄
上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現象曾被稱作「日本奇蹟」。日本的經濟總量(當時按國民生產總值GNP統計)在1963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西德,躍居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創造了「漢江奇蹟」的韓國,以及台灣、香港和新加坡這批亞洲「四小龍」在日本之後發展起來。這些地區的迅猛發展也催生了「新興工業經濟地區(NIES)」這樣一個新詞。
1978年末,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發出了實施「改革開放」的號令。「巨龍」中國開始騰飛,2010年替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018年末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國家主席發表講話,把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由不到2%上升到15%以上的40年改革開放稱作「奇蹟」。
東亞各國各地區「奇蹟式發展」的接力棒薪火相傳,造就出「全球經濟成長中心」。然而現在,跑者似乎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
【延伸閱讀】2023全球億萬富翁居住城市排名出爐 香港紐約富豪數目齊減少(點擊放大瀏覽):
停不下來的「少子化骨牌」
2022年日本新生兒數量為79萬9728人,創下自有可比資料的189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這個跌破80萬人的結果,比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算時間提前了11年。即使拋開疫情的影響,這個數字也具有相當大的衝擊力,首相岸田文雄將其表述為「危機狀況」。
中國去年的出生人數為956萬,跌破了1000萬大關。儘管出生人數在廢除「獨生子女政策」第一年的2016年略有成長,但之後又開始持續減少,2022年的總人口為14億1175萬人,較上一年減少了85萬人。據說這是1961年以來首次出現人口減少。人口學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員易富賢指出,低於1000萬的出生人數,是1790年(清代)以來的最低水準。同時他還認為,總人口統計存在偏差,2018年達到12.8億人的峰值後就已經轉為減少。
韓國去年的總和生育率(1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為0.78人,創歷史最低記錄。韓國的少子化速度高居全球第一,甚至不到人口交替水準(2.1人)的40%。韓國政府也並沒有袖手旁觀。2006至2021年共計投入了280兆韓元(28兆日圓)來應對少子化問題,但最終徒勞無功。台灣去年的出生人數跌破14萬,創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準。出生人數已連續7年減少,總人口也從2020年開始連續3年減少。
【延伸閱讀】美國議息|一文看清聯儲局決策5大重點 鮑威爾暗示減息時間點(點擊放大瀏覽):
印度人口居首,獨領風騷
少子老齡化方面,日本走在東亞的前列。勞動年齡人口(15到64歲)的峰值出現在1995年。這個時間與泡沫經濟破滅、「失去的30年」的開端基本重合。總人口的峰值出現在2008年。
韓國、台灣和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低於日本,少子老齡化的速度快於日本。中國和韓國面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危險,它們是否會重蹈日本的覆轍,陷入經濟長期停滯的困局呢?順便提一句,2022年的GDP成長率,日本為1.0%,韓國為2.6%,中國為3.0%,台灣為2.5%。
東協(ASEAN)主要5國中,泰國的增速較為緩慢,僅為2.6%,印尼超過5%,菲律賓超過7%,越南和馬來西亞超過8%,均表現堅挺。東協各國的平均成長率32年來首次超過中國。
總人口數量將在年內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印度也實現了6.7%的經濟成長,遠高於中國。據預測,印度人口將持續成長至本世紀60年代。
「經濟成長中心」或轉移至東協和印度
去年下半年(7至12月),外國資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降至18年來的最低水準,同比減少高達73%。除了疫情防控、中美對立風險等因素外,似乎外界對少子老齡化問題導致中國市場萎縮的擔憂也產生了影響。
進入中國的外資越來越少,在中國以外地區拓展零件採購點、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他國等情況在逐漸增多。承接方主要是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對比觀察「人口金字塔」,就能清楚地看出各個國家的發展潛力。東亞國家都是下部(年輕人群)較窄的「壺型」或者類似海星的形狀,而東南亞國家基本都是上部(老年人群)較窄,中間到下部較寬的「吊鐘型」。印度已經開始從標準的金字塔型向吊鐘型轉變。
「全球經濟成長中心」從東亞轉到東南亞,再到印度的趨勢似乎已經不可阻擋。
【本文獲「nippon.com」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