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互動重啟 中美關係能否迎來機遇窗口?|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近期,中美迎來新一輪接觸互動。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5月8日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指出當務之急是穩定中美關係、避免螺旋式下滑,防止中美之間出現意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5月11日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奧地利維也納會晤,就推動中美關係排除障礙、止跌企穩進行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的討論。同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應約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和各自關注的經貿議題交換了意見。

撰文: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維也納會晤對推動中美兩國關係有重要意義。一是從整體背景看,拜登執政後美國繼續加大對華戰略競爭力度,中方通過這次會晤向美方傳遞了清晰信號,即不能簡單以「競爭」定義整個中美關係,美方應當在對華定位和戰略上做出調整,避免兩國關係朝着錯誤方向發展。

二是從對話時機看,這次會晤十分必要。中美元首峇里島會晤是成功和建設性的,但由於美方在無人飛艇事件中過度反應、濫用武力,導致中美關係在前段時間遭受衝擊。這次會晤對於促使美方正確落實兩國元首共識、排除障礙、止跌企穩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從會晤議題看,雙方的溝通坦誠、深入,中方就台灣問題闡述了嚴正立場,雙方還就亞太局勢、烏克蘭等交換意見。這一方面證明,美方不應繼續採取「以台制華」的策略,必須清楚認識到台灣問題是中美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不可逾越的紅線。另一方面,中美關係超越雙邊範疇,攸關世界前途命運,兩國需要在涉及地區和全球的議題上繼續保持交流與溝通。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 (Reuters)

從這一系列互動可以感受到,美方對於加強與中方接觸的心態是迫切的。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美國學界戰略界還是美國官方,都釋放了所謂「調整」或「澄清」對華政策的聲音。例如,美國戰略界和部分官員認為台海局勢並不一定會走向「衝突」、美國應當避免讓台海衝突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美國並不謀求對華經濟「脱鈎」等。這再次證明,美國戰略界對華態度絕非鐵板一塊,仍應加以細分。

此外,美國的盟友與夥伴擔憂中美走向「新冷戰」而傷及第三方,這種心態對美方政策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在烏克蘭危機下,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盟友都不希望美國繼續升級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歐洲盟友擔心,烏克蘭危機尚未解決,如果美國繼續製造中美關係緊張,對於緩和歐洲局勢並無益處。而美國將歐洲板塊與「印太」板塊綁定,試圖渲染「印太」地區的緊張形勢、塑造中國的周邊戰略環境,包括對地區經濟合作實施「安全化」操作、建立「排華」小圈子等,這些舉措都讓亞洲盟伴擔心地區和平與穩定受到衝擊。

然而,這一系列的動向並不代表美國官方對華戰略出現實質性逆轉,如果美方不能真正調整對華心態和政策,可能仍將錯失改善兩國關係的機遇窗口。從戰略層面看,美國應當糾正錯誤的對華競爭戰略,如果美國始終堅持用「競爭」和零和思維看待中美關係,試圖搭建再多的「護欄」、管控再多的「危機」也不會在根本上扭轉兩國關係態勢。從操作層面看,美方應當停止「說一套做一套」的表現,把「五不四無意」的承諾落到實處,而不是一再玩弄文字遊戲。

中美關係:圖為2022年11月14 日,美國總統登(右)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舉行期間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Reuters)

展望未來,美國在一些關鍵層面和領域的對華政策值得關注。例如,在戰略層面,美國是否能夠就兩國關係的原則性共識有更為清晰的認知。在去年11月的中美峇里島元首會晤上,兩國領導人同意要共同探討確立中美關係指導原則,或者說戰略性框架,並責成雙方團隊在會後就該問題繼續談下去,爭取儘早達成一致。但由於此後無人飛艇事件以及美國對華政策的持續強硬,達成這一共識面臨挑戰。

在經貿領域,雖然美國積極謀求的對華經貿施壓和科技「脱鈎」對其自身發展構成一定程度反噬,但在當前美國對華大國博弈態勢持續發展和兩黨就施壓中國立場趨於一致的背景下,美國或將繼續推出新的、更大規模和更多領域的對華經貿和科技打壓舉措。如果說美方短期內無法擺脱對華「競爭」思維,但能否在上述領域劃定更為清晰的競爭「邊界」,讓「小院高牆」真正侷限在「小院」之內,值得觀察。

總而言之,對於美國的善意接觸,中方向來不排斥並保持開放的態度,也願意與美方共同解決困擾各方的難題,但接觸的內容和規則不可能由美方說了算。如果拜登政府不能利用好接下來的窗口期,時間拖得越長,改善中美關係的阻力可能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