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拉訪華|緊隨馬克龍之後 巴西的多極化世界如何不一樣?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訪華期間受訪言論引爆重大爭議之後,緊接而來國事訪問中國的就是巴西總統盧拉(Luis Inacio Lula da Silva)。盧拉4月13日先到上海出席其愛徒兼前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的金磚國家組織新開發銀行主席就職儀式,參觀華為創新中心,並與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等人見面;14日才到北京,先到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後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

根據「習盧會」的官方通稿,習近平將中國和巴西分別定為位「東西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重要新興市場國家」,並稱「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同巴西關係,將中巴關係置於外交優先位置」「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巴要站在歷史正確一邊,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中方願同巴方在聯合國、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框架內就共同關心的全球性問題加強戰略協作,就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協調配合」云云。

這些有關中巴兩國在國際大局發揮作用的表態,某程度上只是「照本宣科」,換了另一個與巴西背景相當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發展中國家,其具體措詞也不會相差太遠。

巴西確實需要「再工業化」

至於盧拉行前提過的、就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和平俱樂部」(Peace Club)倡議,通稿更可算是輕描談寫,只說「兩國元首還就烏克蘭危機問題交換了意見。雙方一致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呼籲更多國家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決定就此保持溝通。」

盧拉訪華:圖為2023年4月14日,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在中國北京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兩人一同出席歡迎儀式。(Reuters)

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貿易投資、數字經濟、科技創新、資訊通信、減貧、檢疫、航太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檔,也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說到底,這次會晤還是以中巴雙邊關係為主,中巴關係如何影響世界大局、巴西在多極化世界的地位等等實屬次要。

雖然中國早在2009年以來就已是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但雙方的經貿關係卻以巴西對華的糧食和原材料出口為主——中國六成的大豆進口、差不多四成的牛肉進口和兩成的鐵礦進口也來自巴西。然而,中國在巴西的投資至今也遠遠及不上美國,累計投資額依然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而巴西對美國的出口種類多遠較中國多元,且包含更多飛機、汽車、各種半製成品等增值較高的商品。

過去十多年來,在大宗商品價格高漲熱潮消退過後,提早「去工業化」的巴西經濟一蹶不振,2012年曾一度超越英國排名第六,如今已回跌至全球十二,失去了盧拉前屆總統任期內的「金磚」光環。

這一次盧拉訪華,最重要的一點中巴合作,就是中方願意以一帶一路之名與巴西「再工業化」的戰略對接,以配合盧拉以工業化讓巴西經濟擺脫隨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起落的結構性難題。

但除了務實的層面之外,盧拉的訪華更是帶着推動世界多極化的目標而多。如何解決俄烏戰爭是其一,擺脫二戰後以至冷戰結束以來的美國單極體系則是其重要目標。盧拉在上海行程之中最重要的一個倡議,就是呼籲世界各國擺脫美元作為交易貨幣,若非另立共同貨幣,則以各國各自貨幣作交易。「每一晚,我都問自己,為何所有國家都被迫以美元支持作貿易,為何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貨幣支持作貨易?」

盧拉訪華:圖為2023年4月13日,巴西總統盧拉(左)在中國上海出席巴西前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左)出任金磚五國(BRICS)開發銀行行長的儀式。(Reuters)

兩種「多極化世界」

早在本年1月,剛上台的盧拉訪問鄰國阿根廷期間就宣布了建立共同貨幣繞過美元的準備工作,似乎是要仿傚歐元區的建設。3月,巴西亦與中國達成協議,以中方設立的CIPS和兩國貨幣作跨境銀行清算。抗拒美元霸權,可算是盧拉再任總統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重點項目。

值得留意的是,與馬克龍訪華的時候不同,根據中方的官方通稿,習近平並沒有對盧拉提到多極化世界的問題。而在與馬克龍的會面中,習近平則明確提到「始終視歐洲為多極化世界中的獨立一極」,與馬克龍其後表明歐洲不應盲從美國政策、不應在台灣問題上捲入「不屬於(歐洲)的危機」、歐洲要自我建設為「第三極」遙相呼應。

這種分歧,其實突顯出盧拉心中的多極化世界與中國的和法國或者歐洲的都不一樣。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4月7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廣州非正式會晤。(Reuters)

從中國發展軌跡以至美國的主觀認定來看,中國在新時代成為堪比甚至超越美國的世界「第二極」,有其無可避免的必然性。歐洲要在這個兩極世界中取得自主性,就只能團結在不同於美國、不同於中國、不被兩者的競爭所定義的國際政治戰略之下,不過此舉極其困難,從馬克龍最近言論在歐洲引起的言討筆伐就顯而易見,因此,歐洲這個「潛在的第三極」並沒有任何的必然性,甚至可以說是成功機會甚為渺茫的長遠目標。

然而,對巴西,甚至是整個拉丁美洲而言,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並不意味着他們能變成其中一極(極個拉丁美國佔全球GDP只得8%左右,巴西佔當中大約三分之一)。因此,多極化世界對於巴西這樣的國家來說,與中國眼中的多極化世界和法國眼中的多極化世界是極為不同的。

對於中國而言,多極化世界其實就是自己要變成第二極,而且其戰略目標也要讓作為原本第一極的美國相對變弱,因此就有了支持歐洲變成第三極的努力。對法國或者歐洲而言,他們就是要爭取成為多極化世界的其中一個話事人,不必跟從中美兩極的國際政治遊戲規則。

盧拉訪華:圖為2023年4月14日,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在中國北京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進行會面。(Reuters)

但對於巴西這樣的國家而言,「多極化世界」並不是一個確實無誤的「多極世界」,也不是一個「N極世界」(N是某一個大於0的整數),而是一個人們對於世界到底有幾多個極存在爭議,而「多極化」過程一直在演變當中的世界(因此一直是在「化」的過程之中)。在這樣的一個不確定的多極化世界之中,巴西才能夠實現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盧拉訪華之際雖然對中國多有善言,但他早在2月已先行訪問了美國,達成了雙方在氣候相關問題上的合作,而在訪華之後,盧拉也會到訪阿聯酋,本年稍後也許會有到訪非洲的行程。而且,對於中國變成世界「第二極」的演進,盧拉也有其應對之道——早在1月,盧拉就曾到訪剛開展對華自貿談判的烏拉圭,主張先讓由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同歐盟落實自貿協議,再以共同市場的整體實力與中國談判,而非由巴拉圭一個小國對華談判,明顯是在擺弄相對實力的遊戲。

從俄烏戰爭到中美對峙,我們都看到一大堆國家堅定不站隊的立場,其中之一就是巴西。雖然大家都在談多極化世界,可是對於像巴西這樣的國家而言,其眼中的多極化世界與中國的或者法國的,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