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拉訪華推烏克蘭和平 「拉美一哥」巴西重返國際舞台的意義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4月12至15日,本年1月才上任的巴西工人黨兩屆前總統兼現任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將會一連四日訪問中國,先到上海出席其繼任人羅塞夫(Dilma Rousseff)出任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主席的就職儀式,並盛傳將到當地華為創新中心視察,到周五(14日)才會到北京與習近平見面。

盧拉本來原訂在3月底到訪中國,但因感染肺炎而被迫押後。從盧拉在病癒後迅速改期到訪的姿態來看,可見他對這次訪華有多重視。同樣的重視也在其隨行人員規模可見,當中包括財長、外長、環境部長在內的8位內閣官員、5位巴西東北部貧窮州份的州長,以至接近240位企業代表。

到訪期間,巴西預計將會與中國簽訂20項雙邊合作協議,從環境、農業到教育、科技合作皆備。當中也將包括自1988年已有的雙方合作計劃中的第六個人造衛星的建設,用以監察亞馬遜地區。在今天的中美對峙環境之下,此類合作可能會引起美國不滿。同時,中國也盛傳會向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購買20架飛機。

盧拉4月11日登機啟程到中國前與副總統的留影。(Reuters)

「和平俱樂部」為俄烏破局?

除了經濟、貿易和其他具體的合作項目之外,盧拉訪華也有着重大的國際政治意味,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之中。

盧拉這次到訪緊接着新加坡、馬來西亞、西班牙、法國等各國領袖的對華訪問,亦與歐盟外交專員和德國外長訪華的行程相重疊。這一方面突顯出中國疫後開放對各國的吸引力和中國日益提高的外交地位,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各國希望中國能在解決烏克蘭危機中扮演更主動正面角色的熱切。

事實上,盧拉本人在2月到訪美國之前也提過名為「和平俱樂部」(Peace Club)的和平倡議,希望中國、印度等國加入,似乎是想以「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或者非西方陣營發展中國家作基礎為俄烏衝突作出調解、提供談判平台或提出解方。他上周就曾表示他相信俄烏雙方都在等待其他人走出來說「讓我們坐下來談」。

曾避走美國的博爾索納羅已重返巴西面對官司,將會以反對派領袖的形象示人。盧拉與博爾索納羅的得票差距是1989年巴西重回民主以來最小,可見其國內民情分裂嚴重。(Reuters)

無論是前任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還是盧拉,巴西在烏克蘭問題上一直採取在「全球南方」國家中頗為普遍的中間立場。博爾索納羅在普京開戰前一周就曾不顧美國反對訪問過莫斯科。在盧拉上任後,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就曾訪問過巴西,遊說盧拉向烏克蘭輸出彈藥,卻遭盧拉一口拒絕。

對於開戰責任的問題,盧拉則一直維持「各打五大板的立場」,曾言澤連斯基和普京的責任一樣大。雖然他4月初曾表明普京不能「搶奪烏克蘭的土地」,卻稱「克里米亞可以討論」,指澤連斯基「不能一切都想要」。

不過,盧拉的「和平俱樂部」此刻大概走不出「空談」的層次,最多只能為未來可能的俄烏談判作一些姿態上的準備。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訪華期間備受爭議的總統專機訪問中就表明:「我認為中國跟我們有相同的觀察,即現時是軍事的時候,烏克蘭人在抵抗,我們在幫助他們,現時不是談判的時候,但我們還是要準備好談判,並在必要時立下里程埤。」

馬克龍訪華:圖為2023年4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中國廣州中山大學時發表演說。(Reuters)

如果馬克龍對中方立場的評估準確,盧拉的訪華也不會為烏克蘭局勢帶來什麼實質的進展。

因此,這次盧拉訪華的實質成果大概也將以經濟、貿易等領域的合作為主。

中巴經貿關係會否出現質變?

目前,中國跟巴西的關係主要還是在糧食和原材料的貿易上。中國早在2009年就成為了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今天中國六成的大豆進口、差不多四成的牛肉進口和兩成的鐵礦進口也來自巴西。不過,中國在巴西的投資至今也遠遠及不上美國,累計投資額依然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而巴西對美國的出口種類多遠較中國多元,且包含更多飛機、汽車、各種半製成品等增值較高的商品。

然而,中巴貿易的性質可能會隨時間推移而慢慢改變過來。這次盧拉訪華期間的其中一張潛在大單,就是比亞迪可能會買入福特(Ford)位於巴西北部巴伊亞州(Bahia)在2021年已停產的一家汽車工廠,投資6億美元以生產電動車。

回顧2月盧拉到白宮的訪問,雖然他與拜登兩人皆是左翼政黨老將當選,各自都在選舉中擊敗極右狂人(重新)上台,而且也經歷過企圖推翻選舉結果的民眾暴亂,可算是同病相憐,但盧拉跟拜登除了大談氣候、人權、民主之外,其實並不能從美國拿到什麼實質外交成果。在該次訪問中,白宮較顯眼的合作項目就只有向保護亞馬遜的基金注資5,000萬美元。

相較之下,盧拉這次訪華的實質成果相信會豐碩得多。

闊別十多年 盧拉還能推動多極化世界嗎?

不過,在烏克蘭問題和中巴經貿合作的議題之外,盧拉訪華的重要性也許是在於其符號意義之上。早在其2003至2010年的前兩屆任內,盧拉就是「全球南方」的代表,也是多極化世界的主要推手之一。金磚國家組織的成立背後,盧拉功不可沒,當時也曾在美方的官方反對立場下與土耳其着力談判伊朗核問題的另類解方(雖然當時奧巴馬曾給盧拉去信表示支持)。

到了今天,盧拉上任則滿百日,其握動多極化世界的進程就似乎以「去美元化」的行動最具代表性。盧拉1月訪問鄰國阿根廷期間宣布了建立共同貨幣繞過美元的準備工作,似乎是要仿傚歐元區的建設。3月,巴西亦與中國達成協議,讓中國交通銀行旗下的一個巴西分支繞過SWIFT和美元,以中方設立的CIPS和兩國貨幣作跨境銀行清算。

而在烏克蘭問題上,雖然即時成果有限,但盧拉政府其實也非常活躍。他在3月就曾秘密派出其外交政策顧問到莫斯科摸底,此次訪問之後,巴西也將在下周迎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到訪。

3月23日,盧拉視察被大火燒毀的巴西國家博物館重建工作。盧拉曾因工傷而斷一指,是其代表工人階層的象徵。(Reuters)

過去四年,在有「熱帶特朗普」之稱的博爾索納羅掌政之下,代表三分之一拉丁美洲人口、近三分之一拉丁美洲經濟的巴西,恍惚變了被放逐的國家一般。博爾索納羅只顧同美國的右翼陰謀論者眉來眼去,在巴西國家打起像美國一般的文化戰爭,疫情期間更是質疑疫情嚴重性又質疑疫苗有效性,並就疫情指責中國,導致中巴合作變成了中國和巴西各州政府的合作。博爾索納羅放任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開發,亦跟愈來愈關心氣候變化的國際社會背道甚馳,甚至因此損害了「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以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為成員)與歐盟自貿協議的推進。

如今盧拉再次掌權,國際社會無論立場如何,都只能稱頌一句「我們很高興巴西回到世界舞台」——這正是求援烏彈藥而不得的朔爾茨的評價。

當然,從經濟實力的角度來看,今天的巴西已非盧拉以往掌政期間蒸蒸日上的巴西。到2012年,巴西經濟曾一度超越英國,排名全球第六,如今經過大宗商品價格下挫、提早去工業化的十年經濟停滯之後,其排名已跌至全球第十二。

巴西作為拉美第一大國,盧拉作為奧巴馬口中的「全球最受歡迎政客」,其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符號性影響力依然存在。到底盧拉能否利用這般影響力帶來國際政治生態的實質轉變,我們即管拭目以待。

盧拉訪華有何重點議題?

中巴經貿合作、氣候合作、烏克蘭危機等。

盧拉在俄烏戰爭的立場如何?

對於開戰責任的問題,盧拉則一直維持「各打五大板的立場」,曾言澤連斯基和普京的責任一樣大。雖然他4月初曾表明普京不能「搶奪烏克蘭的土地」,卻稱「克里米亞可以討論」,指澤連斯基「不能一切都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