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碩:基辛格兩次親口向我證實美國對華戰略缺陷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要塑造21世紀的世界秩序,未來10年至關重要。為什麼?因為世界秩序是地緣政治變遷的結果。在未來10年,我們可能會看到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權力轉移。世界如何度過未來十年將決定這個世界秩序的性質。
作者:馬凱碩,新加坡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安理會前主席

當世界在危險的地緣政治形勢下摸索前進時,我們必須要處理一個重大悖論。毫無疑問,是西方,特別是美國和西歐,在1945年創立了基於規則的良性秩序。在過去80年,特別是過去30年裏,這一秩序有力推動了人類的發展進步。理論上,西方應帶頭創設未來的世界秩序。但實際上,它不會。

可悲的現實是,美國和歐洲現在都徹底迷失了方向。在過去,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輝煌勝利後,美歐社會就代表着最自信和最有希望的社會。現在,不是了。美歐社會都已深陷內憂外困之中。因此,美歐都在犯嚴重的戰略錯誤。本文旨在幫助美國和歐洲制定更明智的政策以應對一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世界。本文還將解釋美歐是如何各自迷失方向的。

至少自19世紀美國內戰結束以來,美國從未像今天這樣分裂過。儘管美國內部矛盾重重,但美國社會在一個地緣政治問題上卻做到了徹頭徹尾的團結一致:現在是時候對抗中國了。令人震驚的是,美國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發起了這場競賽。

中美發生「氣球風波」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押後訪華行程。圖為他去年12月2日在世界愛滋病日活動上發言。(Reuters)

令人困惑的是以下幾個方面。美國現在仍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大學、資金最雄厚的戰略智庫和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媒體。簡言之,它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戰略思維產業。可即使如此,華盛頓仍缺乏深謀遠慮,尤其是在中國問題上,美國深陷在群體盲目中無法自拔。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它也被世界各國廣為欽佩。事實上,我仍然崇尚美國社會,並認為自己是美國的朋友。朋友的一大義務就是要提醒友人迷失了方向。

許多人可能會懷疑美國是否真的迷失了方向。然而,這是美國當世最偉大的戰略思想家基辛格兩次親口向我證實的——美國沒有一個全面的長期戰略來應對中國的重新崛起。此外,還有有力證據支持這一說法。戰略本身不是目的,它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在美國製定對華戰略前,它首先要明確自己希望實現的目標。儘管華盛頓要害部門的「戰略」文件激增,但這一目標卻從未明確過。例如,國務卿布林肯去年5月說:「我們將與中國競爭以捍衛我們的利益並建立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但布林肯並沒有具體說明,在這場中美「競爭」中,美國希望實現什麼目標。

理論上,美國可能有以下目標要實現:阻止中國經濟復興;推翻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統治;或者像美國對前蘇聯所做的那樣孤立和遏制中國。然而,這些目標都無法實現。

內地正式開關,經濟踏入2023年可預期強勁復甦。 (Reuters)

現在,中國經濟的復興已勢不可擋。雖然中國仍然是第二大經濟體,但它的零售商品市場卻比美國的還大。2010年,美國零售商品市場的規模為4萬億美元,是中國1.8萬億美元的兩倍多。然而,到了2020年,也就是僅僅10年後,中國的零售商品市場規模就擴大到16萬億美元,而美國的市場規模僅為5.5萬億美元。

因此,通過啟動「雙循環」戰略,中國可以依賴國內外市場繼續維持其經濟增長。與盎格魯-撒克遜媒體的常見觀點相反,習近平主席和他的新團隊並沒有背棄改革開放政策。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會停止。

同樣,中國共產黨也不會像蘇聯共產黨那樣被推翻。與蘇聯人不同,中國人經歷了中國3000年歷史上最好的30年社會經濟發展期。中國人民推翻一個給他們帶來如此繁榮和福祉的政黨是不理性的。因此,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阿什中心曾做過一項嚴肅的學術研究,該研究表明,中國人對中央政府的支持率從2003年的86.1%上升到2016年的93.1%。

同樣重要的是,任何遏制中國的政策都不會奏效。中國的國際貿易規模比美國的還大,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1年中國的外貿額為6.6萬億美元,而美國為4.9萬億美元。世界上有120多個國家的對華貿易額超過對美貿易額,沒有哪個國家會為了取悦華盛頓而非理性地減少對華貿易。即使是像巴西這樣在地理上接近美國的國家也很難這樣做,因為它的對華貿易額是對美貿易額的三倍。

如果華盛頓的戰略思想家和政策規劃者能後退一步,批判性地反思其對華政策和行動,他們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阻止中國前進的步伐,甚至美國最新發起的技術戰也不會。他們還應該明白,是更深層次的歷史大勢在驅動中國復興:中國歷史上的大治亂周期。作為全世界延續至今的最古老文明,中國正在重新挖掘其文明天然具有的韌性。

2023年1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為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

說來也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能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因此,大多數國家都在加強與中國的聯繫,積極回應北京的新舉措,如「一帶一路」倡議。事實上,已有140多個國家自願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協議。

那麼,面對中國,美國是否有更明智的選擇?是的,有。在20年前的2003年,克林頓在耶魯大學演講時就闡述了這樣一個明智的戰略。他說,為了準備好做世界老二,美國應該加強多邊規範、機制和程序。克林頓顯然是在暗示,當中國成為世界老大時,這將是約束中國的最佳方式。

所有這些都解釋了,要塑造未來世界秩序,為什麼下一個十年至關重要。到目前為止,特別是中國還在做世界老二的時候,中國仍不打算突破西方於1945年建立的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中國的言行證實了這一點。

近代史表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全人類不懈追求的目標。從360多年前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建立了各國平等並擁有主權的原則,到150多年前《日內瓦公約》確立了國際人道主義原則;從70多年前的《聯合國憲章》規定了四項宗旨和七項原則,到60多年前的萬隆會議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眾多此類原則在國際關係演化史上出現並被廣泛接受。這些原則應該引導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也敏鋭地意識到,1945年創立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幫助中國經濟實現了驚人的復興。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美國的經濟規模是中國的8倍,而現在只有1.5倍。令人驚奇的是,主要是美國的經濟學家在向我們鼓吹自由貿易好處多的理論,中國社會可以接受這些美國理論(這就解釋了中國為什麼願意簽署各種自由貿易協定),但美國社會卻不能。

既然作為世界老二的中國仍然願意遵守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那美國就應該抓住這一時機,與中國共同制定一項新的全球契約,主要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強化這一世界秩序。然而,如果美國要在這方面取得成功,它就必須首先要誠實地承認,與美國的公開聲明相反,美國其實一直在努力削弱而不是加強聯合國體系。我曾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代表10多年,我對此知之甚詳。《大融合》一書也全面記錄和分析了美國的所作所為。可悲的是,由於華盛頓的戰略思維陷入到了「群體盲目」中,美國國內沒有主流聲音支持美國加強聯合國體系。

德國總理朔爾茨不顧美國的明確表態,在去年11月訪問了中國。(Reuters)

理論上講,捍衛聯合國的工作可以由美國最強大的國際盟友——歐盟來完成,歐盟現在仍然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區域性多邊組織。事實上,歐盟一直與多邊主義息息相關。然而,由於政治上懦弱、知識上虛偽並懷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特別是在俄羅斯非法入侵烏克蘭之後),歐洲領導人已失去了戰略定力,並形成了一種仰賴華盛頓的文化。

私下裏,許多歐洲領導人和思想家不贊成美國的後冷戰單邊對華政策。這就是為什麼朔爾茨(Olaf Scholz)總理不顧美國的明確表態,在去年11月訪問了中國。然而,儘管有少量表現歐洲地緣政治獨立性的行為,歐盟仍竭力支持不明智的美國政策,而不是引導美國調試自己,適應新的國際現實。

隨着歐盟放棄其加強國際多邊主義的道德義務和政治責任,只有另一個大國能夠提供這種當下急需的全球領導力:印度。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按名義價值計算,它將很快超過所有歐洲經濟體。這就是為什麼我主張印度應該在昨天而不是明天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擁有否決權)。

印度與所有大國都保持相對良好關係,成為世界多極方向的重要一員。圖為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11月G20峰會上談話。(Reuters)

印度也深刻理解到,世界現在正朝着新的多極和多文明方向發展。印度的競爭優勢在於,它與世界所有大國都保持相對良好的關係,儘管自2020年6月印中兩國在加勒萬河谷發生軍事衝突後,兩國關係並未緩和。

印度可以充分利用其在2023年擔任G20主席國的機會,證明自己是管理和領導20國集團等全球多邊機制的最高效國家,從而為其儘快贏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再添一把火。

幸運的是,一個明顯的機會已出現在了印度面前。很明顯,除了西方和俄羅斯之外,整個世界都已對烏克蘭戰爭感到厭倦。如今,印度是唯一與華盛頓和莫斯科都保持良好關係的大國。借鑑基辛格穿梭外交的先例,印度應該立即開始與俄羅斯和美國進行磋商。理論上,基輔和莫斯科應該能夠通過談判達成和平。當然,基輔的意見也應受到尊重。但不可否認的現實是,這筆交易必須在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達成。

基辛格曾為印度提供過一個契機。去年12月,他在英國《觀察家》雜誌發表了一篇有關烏克蘭戰爭的文章,他在文中指出,西方想要俄羅斯因戰受損是不明智的。他補充道:「儘管俄羅斯有訴諸武力的傾向,但它在過去五百多年裏為全球均勢和勢力平衡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俄羅斯在過去50多年來一直是印度的好朋友,所以印度將衷心擁護基辛格的這一說法。

+12

與其它國家相比,剛剛崛起為世界大國的印度更懂得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多極世界秩序。通過有力且明智地擔任G20主席國,印度將教給華盛頓一個不可否認的新事實:美國最好放棄單邊主義衝動,學會建立新的多邊力量來管理新世界。作為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印度也非常理解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非洲、亞洲和拉美的國家)的願望和願景。大多數不結盟國家已經明確表示,它們不想在美國地緣政治競賽中選邊站隊。印度可以代世界上大多數人口發聲,表達它們的這些觀點。

深深鐫刻在美國《獨立宣言》中的一大人類智慧是,美國應該表現出「真誠尊重人類公意」。華盛頓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是,全世界只有12%的人生活在西方,88%的人生活在其它地方。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裏,美國崛起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強國,而與此同時,這88%的人卻大多是被動的旁觀者。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左)、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右)2月3日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總統澤連斯基舉行峰會。(Reuters)

現在,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CIA」)的驚人復興表明,這88%的人希望在全球事務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也希望避免在美國地緣政治競爭中或在北約-俄羅斯的烏克蘭衝突中選邊站隊,全世界88%的人沒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就證明了這一點。

所有這些都解釋了為什麼世界歷史走到今天,國際秩序會呈現出這麼強的可塑性。如果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加強多邊主義以管理正在出現的多極多文明新世界,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會愈加鞏固,那我們可能會在十年後迎來一個美滿的結局。然而,如果世界主要國家,特別是美歐國家的政府拒絕自我調節,去適應一個新的多極多文明世界,那我們將迎來一個更動盪的世界。主宰這個世界的將不是秩序而是混亂。

推動世界有序發展一直是更明智的做法。讓我們抓住現在的機會之窗,為全人類,包括少數生活在西方社會的12%人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首刊於Asharq News,觀察者網由冠群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