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出新高 誰在買單?
美國商務部日前發布針對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反規避調查初裁決定(Preliminary Determination)。包括隆基、天合光能、阿特斯、比亞迪在內的4家中國企業,被該局初步裁定存在「反規避行為」。類似這樣的行為,這幾年來在中美貿易戰的大環境下,此起彼伏,也都早已習以為常。
儘管美國一些人士不斷鼓譟中美「脱鈎」,但數據很真實:今年10個月中美貿易數據刷新——中美貿易戰以來,2022年成為一箇中美貿易額創紀錄的年份。不但美國從中國的進口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年,美國向中國的出口也將創下新的歷史紀錄。
12月6日,美國即將公布10月的進出口情況。但今年前9個月已有的數據已非常明確地顯示出兩國貿易再創新高的趨勢。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美國從中國進口了4,180億美元的商品,比目前保持紀錄的2018年同期多出237億美元。
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11月7日公布的數據,10月份,中美貿易額達到了598.42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470.18億美元,自美國進口128.24億美元。前10個月中美累計貿易規模達到6398.30億美元,按年去年增長了5.1%。
在今年2月時,美國統計局就稱,2021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擴大450億美元,上漲14.5%,至3,553億美元,是2018年以來最大逆差。經過計算可以得出,前10個月中美貿易逆差達到了3,493.14億美元,10月份單月的貿易逆差為341.94億美元。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合理預測,中美全年貿易逆差大約在4191億美元。考慮到年底是聖誕節,是美國一年消費最高峰的時間段,中美全年貿易逆差預計要高於該數值。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在2018年,中美貿易逆差達到了4192億美元,創下了歷史紀錄。當時正值美國對華貿易戰的初始階段。
2018年後,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美國特朗普政府悍然發動了貿易戰。宣佈對華部分進口商品,加徵25%「懲罰性」關稅。2018年至2021年四年間,中美之間的貿易規模分別為:6335.19億美元、5415.60億美元、5869.79億美元和7557.76億美元。可以看出,中美貿易戰之後的2019年和2020年中美貿易額的確受到了影響,但在2021年又出現大幅反彈,2022年終又將創下了新的歷史紀錄。
數據已經反映:合則兩利,分則兩敗。
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幾年下來,美國並沒有像特朗普想象的那樣減少從中國的進口,擴大對中國的出口,反倒是經過美國的人為干預之後,市場通過自身的調整,重新回到了「起點」。而這幾年因為貿易戰還受到的損失,幾乎全部由美國企業和美國消費者從承擔了。
美國連續多月高通脹,貿易戰佔了很大部分比重因素,當然還有新冠肺炎、美國政府貨幣氾濫影響。數據真實的反映出,雖然,美國一直尋求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和重新建立工廠,天天喊着要供應鏈轉移,但是,現在美國購買的中國商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
必須清醒的認識到,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仍然是美國最大的雙邊貿易關係。截至今年9月,來自中國的進口占美國進口總額的17%。加拿大和墨西哥加起來會超過這一數據,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單一國家在這項數據上接近中國。畢竟,中美中美雙邊貿易內在的強大驅動力,已經合作幾十年,雙方所形成的密切而廣泛的產業分工與合作,也很難被人為政治因素所破壞。
特朗普所謂的貿易逆差理論完全站不住腳,因為美國一直在去「實」就「虛」,也就是實體經濟的「空心化」。在商品貿易方面,逆差一直很大,但是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卻是高額順差,這是美國的經濟結構決定的。美國實體產業每況愈下,是美國選擇的發展道路,換來的就是服務貿易的繁榮。在服務貿易領先的情況下,還試圖逼美國實體企業迴流美國本土,完全是不切實際的。
大家應該對這句話不陌生:「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看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罷,別看他說什麼、嚷嚷什麼,因為這都是沒有成本的,而關鍵是要看他們做了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事實也證明,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是錯誤的,反倒是跟中國保持貿易關係,擴大貿易合作,減少貿易壁壘才是對美國最有利的。如今看,美國企業家給到政府的壓力,以及社會層面高通脹所引發的民怨,便可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