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夠了那些庸才!」保守黨內分裂大爆發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卓慧思(Liz Truss)創下英國最「短命」首相記錄後,保守黨有待收拾殘局。該黨資深後座議員沃克爵士(Charles Walker)怒斥近日發生的混亂是「絕對的恥辱」,黨內各個層面都一塌糊塗,又諷刺當日票予卓慧思的黨員「求仁得仁」。
隨着新首相角逐展開,下台僅一個半月的約翰遜(Boris Johnson)又蠢蠢欲動,據指已旋即取得所需的100人提名門檻,「頂頭大熱」辛偉誠(Rishi Sunak)會否又再度飲恨?新一場黨內撕裂又要展開。

在卓慧思上周四宣布辭職前一日,下議院大廳內上演了一場「大龍鳳」。沃克接受BBC訪問稱,自己與其他保守黨議員被要求必須投票跟隨卓慧思政府,就禁止「水力壓裂」(fracking)法案上投反對票,期間廳內一度混亂。據報有保守黨議員疑被「粗暴對待」,有工黨議員在大叫大嚷,更有女議員不禁落淚。

沃克似乎受當日場面所震撼,顯得生氣萬分,稱這次混亂可見黨內各個層面都一塌糊塗,連串事件更是「絕對的恥辱」(absolute disgrace)。沃克又痛斥當日投票予卓慧思的保守黨人:

我受夠了,我受夠了那些庸才,在選票放上剔號時,並非由國家利益出發,而是為了自己謀取部長職位。

該名1922委員會前副主席又預告將自願在下次大選中退下來:「我希望那些把卓慧思送進(唐寧街)10號的人得到應得的。」,「他們對我們黨造成的損害是非比尋常」。

保守黨資深後座議員沃克(Charles Walker)的訪問:

沃克的訪問片段在播出未夠一天內已累積超過650萬次觀看,保守黨內對卓慧思怒不可遏,卓慧思也於翌日請辭,保守黨將於下周內選出新黨魁並自動成為新任首相。

除了兩個月前敗給卓慧思的前財相辛偉誠、下議院領袖莫佩琳(Penny Mordaunt),正在加勒比海度假的前首相約翰遜周六也飛回倫敦參與角逐。支持他的前貿易大臣杜德治(James Duddridge)向BBC證實消息:「他是為此趕回來的。」

約翰遜已夠票「入閘」 議員威脅退黨

據保守黨公布,這次黨魁選舉所須的參選提名門檻由上次的20人(保守黨議員)大增至100人,由此限制最多三名候選人出戰,加快整個選舉流程。據BBC周六報道,辛偉誠現已有112個提名領先,約翰遜緊隨其後已有逾50人表態支持,首位宣布參選的莫佩琳則有21人支持。而辛偉誠及約翰遜的競選團隊分別表示已取得100名議員提名。

按照這次選舉規則,如果最終有三名候選人通過提名門檻,將會先由357位保守黨議員投票淘汰得票最低者,然後再由最後兩強候選人中再進行投票。然而,這輪投票只屬「指示性質」(indicative),一方面向全國保守黨員示意黨內屬意人選,另一方面鼓勵落敗一方承認落敗。但若無候選人主動認輸,最終將會由全國172,000名保守黨黨員網上投選出新黨魁兼新首相。

辛偉誠在9月保守黨黨魁選舉最後一輪敗給卓慧思。(AP)

為何辛偉誠未必穩勝?

保守黨在半年來由逼宮約翰遜,選出新黨魁,到再逼宮卓慧思,再選新黨魁,已是場不折不扣的「國際性鬧戲」。其中,約翰遜更在離開唐寧街10號僅短短六周後竟再欲染指首相之位,尚未正式宣布參與已極速取得逾百保守黨議員提名,引發部分黨內議員強烈反對,甚至怒斥是「廢話」(hogwash)、「絕對廢物」(absolute garbage)、「根本胡鬧」(clearly nonsense);有議員更揚言若約翰遜再次上台,便會退黨改投工黨陣營,可見約翰遜再度出選只會深化黨內撕裂。

客觀看來,辛偉誠可能獲得最多黨內議員支持,但仍可能面臨上次一樣的敗仗局面——在最後一輪的全國黨員投票中敗給對手。多項最新民調指向約翰遜更大可能在黨員投票中取勝,其中,在9月黨魁選舉中投票給卓慧思的保守黨員當中,逾四成表示支持由約翰遜復出「頂上」。

YouGov 10月中旬的保守黨員民調顯示支持率由約翰遜領先,辛偉誠排第二。

選黨魁變小圈子「民主」選舉

這某程度上也可歸咎於保守黨選黨魁的方法。由於保守黨是一個約18萬人組成的政治團體,這批英國公民較為年長及富裕的一群,而這套選黨魁的方法是誕生於保守黨在野時期(1997-2010),其設計也是針對在野黨更換領袖,而非執政黨。但當保守黨執政時,換黨魁也等同換首相。當選舉權力只在18萬黨員手上,新首相的正當性及認受性自然大大削弱。此外,換句話來說在9月的黨魁選舉中,這18萬黨員才是此前真正選出卓慧思作首相的人,相反若是由保守黨議員「守尾門」作最後一輪投選,料會是辛偉誠勝出,卓慧思並沒有足夠的黨內議員支持。

儘管在今次的黨魁選舉中,保守黨已刻意加「安全閥」,先讓議員「最後二選一」投票:目的是讓得票較少的候選人有機會自行承認落敗,由此避免由全國黨員投票的「結果偏差」。不過,正如怒火中燒的資深議員沃克所說,有的議員各自為政,以個人利益優先。議員最終投票到底是「按常理」的投給有財政經驗、四平八穩的辛偉誠,還是投給機會主義者約翰遜?還是要看他們的造化。

英國前首相約翰遜10月22日提早結束假期返國,外界估計他可能準備宣布再次角逐保守黨黨魁一職。(AP)

英民調:工黨支持率拋離39個百分點

作為過去12年的執政黨,保守黨的正當性已岌岌可危。彭博社引述上周五公布的一項英國民調顯示,在野工黨的支持度已拋離保守黨達39個百分點。53%英國受訪者表示會投票給工黨,表示投給保守黨的只有14%。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Camilla Cavendish指出,保守黨應停止吹噓,專注以國家利益為先,目標是在下次大選(料於2024年)前穩住執政局面,辛偉誠是唯一合理的人選。她又批評支持約翰遜復出的人似乎已忘記今年7月約翰遜內閣一半人「跳船」,指他不適合管治,約翰遜更是支持卓慧思出任首相的主要人物。

除了黨魁選舉機制,保守黨的「病」也不只這樣輕,箇中危機顯而見——議院內出現「強迫黨員跟隊」、黨員為私利結黨結派、逼宮下台首相不夠三個月後再出選,都見得該黨跟卓慧思政府一樣一塌糊塗。

莫納什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者Ben Wellings指出,保守黨領導們的管治理念已乏善可陳,一切問題都來自保守黨內部,以及難以捉摸的英國選民。「英國脫歐是保守黨內部分裂和管理不善的另一產物,它使選民之間的政治忠誠度變得異常。而正是這種選民波動導致文翠珊在2017年提早舉行大選,卻讓保守黨失去了穩健的多數席位。這也是卡梅倫在英國脫歐公投失敗以來,英國政治上最大的誤判。」當日不滿卡梅倫緊縮政策的選民轉向右翼民粹政黨獨立黨(UKIP),迫使卡梅倫「賭一鋪」就歐盟問題舉行全民公投。可是,為了平息這些黨內脫歐派的「低級政治」,卡梅倫的「高級政治」豪賭卻賭輸了歐盟。

而這種政治投機的情況在公投後乃至脫歐判談過程中更為明顯。最熱衷於脫歐的保守黨人支持約翰遜上場以推翻文翠珊,約翰遜在國會裏製造脫歐僵局,終造就自己上位「解決」脫歐危機。結果約翰遜因身陷「派對門」連環醜聞而請辭,至今仍被下議院調查是否曾在事件中誤導國會。一旦保守黨再讓約翰遜上台,這個「U-trun」的政治災難程度,堪比卓慧思的迷你預算「U-trun」,勢必進一步加劇保守黨黨內分化及管治危機。畢竟花費大量公帑換回一個剛被罷黜的首相,任何正常人不都會買帳,也讓這個「民主國家」顯得相當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