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闖俄羅斯後院攪局 亞美尼亞成高加索孤兒?
繼上月訪台掀動台海緊張之後,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9月18日再次繞過美國國務院、以美國「第三把交椅」的聲名主動插手美國外交,到訪近日與阿塞拜疆再爆近200人死戰火的亞美尼亞。佩洛西對亞美尼亞的支持姿態遠高於美國國務院,在訪問期間,她強烈譴責阿塞拜疆的「非法及致命攻擊」,指人們要認清此次交火由阿塞拜疆引起的事實,又將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衝突提升到「民主與專制之戰」的層次。
被俄羅斯拋棄?
自蘇聯解體之後,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緊張關係圍繞着由亞美尼亞基督徒居住、主權上屬於阿塞拜疆的納卡地區(Nagorno-Karabakh)。雙方2020年的六周交戰造成超過六千人死,亞美尼亞失去大部分納卡地區的控制。俄羅斯最後介入維和至今。但上周戰火再起,有135位亞美尼亞人、77位阿塞拜疆人死亡,雙方交戰兩日進入停火,不斷互相指責戰火之起是對方造成。
在亞、阿兩國的衝突當中,雙方背後都各自依靠區內大國支持。亞美尼亞是俄國主導的集體安全組織(CSTO)成員,國內設有俄國軍事基地。2013年,在幾乎與歐盟談成自貿協議之際,亞美尼亞決定加入「歐亞經濟聯盟」(EAEU),被視為在歐俄之間二選一的明確抉擇。2018年的亞美尼亞革命雖然推翻了原有政府,但隨之上台的總理帕希尼揚(Nikol Pashinyan)依然親俄。相較之下,阿塞拜疆則背靠文化、宗教上緊密連接的土耳其——2020年的納卡衝突就成為了土耳其無人機的最佳「戰場廣告」。
然而,隨着俄羅斯與土耳其的關係愈發緊密,亞美尼亞作為俄國陣營一員的事實已愈來愈不是對其國家安全的有效保證。2020年的納卡戰爭期間,俄國主導的集安組織已沒有對亞美尼亞提供軍事援助,認為戰爭只發生在理論上屬於阿塞拜疆的納卡地區上。最後,在亞美尼亞敗象紛呈之後,俄軍才介入維和。但亞美尼亞當時已失去了大片納卡土地的控制權;帕希尼揚其後更被指喪權辱國,在示威與抗議之下最後不得不請辭提前大選,最後得驚險保住了總理之位。
最新的一次戰火,卻與2020年不同。當時爭的是納卡地區,今天的衝突卻明顯是阿塞拜疆對亞美尼亞的軍事施壓,希望能迫使後者在雙方和議上讓步。除了納卡地區主權問題之外,雙方爭議的一大要點是阿塞拜疆要求亞美尼亞「實然割讓」其南部與伊朗交接的邊境地區,好讓阿塞拜疆本土與其外飛地納希切萬(Nakhchivan)能穿越亞美尼亞領土建立陸上交通連接。
根據多方消息,這次交火重地已不在納卡地區,而是在亞美尼亞境內。帕希尼揚在停火當日就稱亞美尼亞此次交火後失去了10平方分里的領土。這種與2020年不同的情況,就使帕希尼揚能更加理直氣壯地要求集安組織介入。然而,俄羅斯對此仍是無動於衷,只願派出人員作事實調查,集安組織另一成員哈薩克的外交部長更公開表明不會向亞美尼亞派出維和部隊。
面面俱圓的阿塞拜疆
在烏克蘭戰事的重壓之下,俄羅斯除了是分身不暇去照顧亞美尼亞之餘,普京當局也有意積極改善與阿塞拜疆的關係。就在俄國進軍烏克蘭兩天之前,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就到莫斯科與普京會面,雙方簽訂了廣泛的合作協議,當中包括聲稱雙方在熱點國際議題上有共同或相近立場、避免任何任一方認為會破壞雙方夥伴關係的行動、承諾不作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害任一方利益的經濟活動等。阿利耶夫當時更稱俄、阿關係已上升到同盟的層次。
這種局面未來也許有可能會使阿塞拜疆在俄、土利益不合之際「左右不是人」,但在此刻俄、土關係愈見緊密的情況下,阿塞拜疆就得以「左右逢源」。在剛剛過去的上合峰會之上,人們更看到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阿利耶夫、普京等幾個人相談甚歡的景象,而當時亞、阿交火才剛暫停不久。
除了與俄關係更上一層樓之外,阿塞拜疆一方面正在加大對歐盟的天然氣輸出,使之成為了歐洲不可或缺的非俄國天然氣替代來源,另一方面也在幫助在俄烏衝突保持中立的哈薩克繞過俄國管道出口石油。可以說,在高加索的地緣局勢之中,阿塞拜疆已經將自己擺上了各大勢力的友好名單上。
相較之下,亞美尼亞左右分別被土耳其、阿塞拜疆包圍,俄羅斯無意出力協助,伊朗的支持只停留在政治上,格魯吉亞更是自身難保,歐盟正因能源需求與阿塞拜疆愈走愈近。此情勢下的亞美尼亞,大概已變成了高加索地區的孤兒,比起國土被佔卻已啟動加入歐盟程序的格魯吉亞更為難堪。
此刻佩洛西的訪問,對亞美尼亞人來說,象徵着一場來自美國的及時雨。佩洛西是從蘇聯獨立以來到訪亞美尼亞的最高級美國官員。訪問期間,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Yerevan)就有數千名群眾聚集,撕毀普京肖象,高呼佩洛西之名。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在見過佩洛西之後也對來自美國的清楚立場表示感激。
不過,正如佩洛西訪台一般,國會領袖的外交活動只具象徵性而欠缺實際性。佩洛西自己就表示,在國防問題上,「與其來到這裏告訴人們我們將準備做什麼,我們正在聆聽(亞美尼亞的)需求是什麼」。換句話說,美國並未有打算要做些什麼來支持亞美尼亞。
從佩洛西此行幾乎只有對亞美尼亞議題「情有獨鍾」的議員伴隨的事實來看,國會對亞美尼亞的關注要轉變成實際政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跟在地緣政治和高科技產業鏈上都極其重要的台灣不同,亞美尼亞目前並不能給美國什麼好處,因此類似《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的倡議完全不適用於亞美尼亞之上。佩洛西訪問之後的亞美尼亞,跟她訪問之前一樣,只能想辦法接受在阿塞拜疆軍事壓力之下求助無門的政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