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高油價反增俄國收入 歐盟其實不應禁運石油?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5月4日,在歐盟公布本年底前禁運俄羅斯石油的方案之後,英國布蘭特(Brent)原油價格一度升穿每桶110美元的水平。雖然這幾個百分點的升幅似乎反映出市場早就預期歐盟會對俄國石油實施制裁,不過依然有不少評論擔心,隨着歐盟棄用俄油,而俄國石油短期內又難以另尋買家,將會減少整體供應,進一步推高油價,打擊全球經濟之餘,更可能反而增加了俄國的財政收入。

挪威能源情報公司Rystad Energy在5月2日的一篇新聞發布上就指出,「雖然俄國預期在本年將遇上嚴重石油減產,但其稅收將因為石油價格急升而大幅提高至超過1,800億美元。此數比2021年和2020年分別提高45%及181%。」如果此估算不差,歐盟制裁可能會透過推高油價,使俄國在減少石油出口的同時而能夠增加收入。

即使在歐美制裁之下,俄國經濟預期在本年內將遇上8.5%的收縮,但其政府收入的增加,將無助於歐美斷絕普京當局財路的制裁目標。

相較於此刻歐盟提出的石油禁運,外界一直有對俄國石油(以至天然氣)施加關稅的替代選項。近來,無論是《經濟學人》,還是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都曾刊登文章,支持施加關稅的行動。

以施加關稅取代一刀切的禁運,確實有不少好處。

首先,禁運俄國石油的根本目標是要減少俄國政府的收入。上面已經提過,禁運俄國石油將會進一步推高油價,變相助益俄國財政,得不償失。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實時估算歐盟戰後購買俄羅斯化石燃料的支出總額。(CREA)

而且,由於歐盟的禁運決定最快要到本年底才會全面執行,俄國也有了充足誘因(按:反正幾個月後再也不能供應歐盟)去為供應其他市場作出較巨大的資本投資。最終到禁運真的落實之時,俄國將能有更多替代買家,減弱了禁運本身的打擊。

相較之下,關稅雖然會對油價造成一定的上升壓力,卻大大減少了俄方努力尋求替代買家的誘因,使之繼續對歐盟市場有一定程度的依賴。由於供應他國成本高,而俄國石油每桶生產成本只在2至5美元的水平,即使要割價承受歐盟的關稅,俄方繼續向歐盟輸油依然有暴利可圖。而在俄國繼續向歐盟供油、承擔關稅成本的情況下,歐盟則可透過關稅收入將原本作為俄國政府稅收的資金收入自己的口袋裏,並可藉此補貼國民因能源價格高企而造成的生活開支上升。

當然,歐盟的關稅本身會減少俄國供應歐盟的意願,造成其石油供歐量的下跌。但這卻不是禁運式的一刀切,只要俄國繼續供應歐洲,歐盟國家就能從俄國政府手上奪回一些能源收益,有助達至減少俄國政府收入的目標。

*下圖是一篇Bruegel文章對各級關稅金額(20%、50%、80%)在三種不同油價之中對歐盟財政收入(藍色,左)和俄國石油供歐量(紅色,右)的影響的簡單估算示意圖:

同時,每當俄國不願意以減價的方式支付歐盟關稅,其石油售價將高於其他來源地的供應,讓歐盟國家有了經濟誘因逐步多元化其石油供應來源。這也將自然地達至歐盟長遠減少對俄國能源依賴的目標。

相較於禁運的二元選項,關稅政策在關稅額的訂立,和對俄國石油供應量的自然調控之上,都有甚多高低程度的調整可能。因此,歐盟可隨着俄烏戰爭的發展、俄烏潛在和談的走向、俄國對關稅的實質回應(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俄國石油出口願意割價售歐?),以至未來歐俄關係的改變,而作出適當的改動。對比而言,禁運的結局卻無可避免是一刀兩斷,欠缺靈活性。

而此等靈活性也不再要求歐盟各國訂下停買俄國石油的死線,因此也能消減諸如匈牙利等對俄國管道石油供應依賴尤重的國家的反應聲音,提供了政治行動上的便利,也能照顧到盟內各國不同的利益,更能避免將歐盟內的對俄立場分歧展現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