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勒龐的外交政策:不稱為「法國脫歐」的法國脫歐?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4月13日,現任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極右競敵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舉行記者會,交代其從政以來甚少觸及的外交政策,惹來各界關注。

雖然馬克龍在2017年的次輪投票曾以66%得票擊敗勒龐,但這次卻不會是當年「全民一致反極右」的劇目重演。根據《經濟學人》綜合民調的模型估算,以票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綜合民調,兩人這次得票預計只有6個百分點之差,可算是叮噹馬頭。《經濟學人》也形容勒龐的勝算與特朗普2016年的低水平類似。

為免勒龐變成「法國版特朗普」,此前幾乎準備「躺着贏」的馬克龍已馬上緊密到各地拉票,甚至深入勒龐票倉,遊街與民眾直接溝通,希望利用餘下十數天的時間,爭取到大量尚未決定要否投票和如何投票的選民支持。

同時,馬克龍也表明願意縮減其提高退休年齡的計劃,甚至對以公投作決斷保持開放態度,希望能夠藉此吸引到在首輪投票中以22%得票排名第三的左翼候選人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支持者在次輪投票中將選票交到自己的手中。

不過,由於馬克龍「富人總統」形象根深蒂固,反對者立場幾定,而其政策與梅朗雄也分歧甚大,這些「臨急」之舉到底有多大成效,值得質疑。

經過4月10日的第一輪投票之後,馬克龍開始積極周遊各選區拉票,希望改變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AP)

當馬林勒龐成為法國總統已不再是空中樓閣之際,這位近年擺出溫和形象的極右政客到底有何外交主張,就成為了外界的一大論題——特別是在俄烏戰爭正撼動整個歐盟的這個關鍵節點。

再次退出北約聯合指揮

在13日的記者會上,對於北約,勒龐雖然表明法國不會退出,亦會尊重其共同防衛條款,卻聲言將會再次退出北約的聯合指揮機制,亦不會將法國軍隊置於歐洲指揮之下。

其實早在1966年戴高樂將軍治下的法國已退出過北約的聯合指揮機制,直到2009年才重新加入。對於北約而言,此等衝擊其實有限。可是,勒龐對歐洲軍事指揮的反對,基本上將會使「歐洲軍隊」的夢想告終。這既是對北約、對美國的拒絕,也是對於歐洲整合的否定。

對於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勒龐認為當俄烏戰爭以和平條約解決之後,她將推動北約與俄羅斯達成戰略性和解。她的理由是,如果歐美與俄國長期敵對,最終只會迫使俄國更加靠向中國,形成「超級強權」,而這對華盛頓也沒有好處。

在短期政策上,曾聲言自己與普京價值接近的勒龐,此刻表示支持西方的對俄制裁,卻反對任何針對俄國能源的制裁,認為這將會推高物價,而民生開支正正是勒龐這次競選的最重要議題。同時,勒龐也對向烏克蘭輸送武器持保留態度。

由於此刻歐美各國援助力度甚強,法國停止軍援影響有限,但這卻使歐洲更難合力加重對俄制裁。

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與貓合照是勒龐軟化其極右形象的手段之一。(Instagram@ marine_lepen)

相對於北約、美國、俄羅斯,「歐洲整合」才是勒龐最主要的針對對象。

另一個「英國脫歐」?

以往曾主張退出歐盟和退出歐元區的勒龐,此刻已放下了「脫歐」旗幟,聲言要在留在歐盟之中改革歐盟。

然而,時代錯配般聲言「一個不偉大的法國就不是法國」的勒龐,卻打着「不結盟」的旗號,希望迫使歐盟從「歐洲主權」的走向,退回至「主權國家聯盟」的回頭路。

在此,勒龐有兩大敵人,一是布魯塞爾的歐盟建制,二是法國歷史上的競敵德國。

對於布魯塞爾,勒龐主張要把歐盟委員會變成一個由歐盟各國領袖組成的歐盟理事會的秘書處,奪去其各種權力,基本上就是要解除布魯塞爾歐洲「類政府」的地位。

同時,勒龐也主張透過修憲給予法國公民在就業、福利、住屋等項目上的優先地位,超越其他歐盟成員國公民,同時減少法國對歐盟預算的付款,並在政府採購項目上面優待法國企業,增加對於法國農業的補貼,豁免歐盟與他國貿易協議中的農業條款,並在神根地區(Schengen)的各國國界重新建立邊境檢查。

這些主張全部都與歐盟共同市場有明顯衝突。

當諸如波蘭、匈牙利等國違反歐盟條約,布魯塞爾尚有對於這些長年接受歐盟高額資助的國家作出懲罰的工具。對於法國,布魯塞爾可算是束手無策。因此,不少評論都認為,一個不主張脫歐的疑歐法國,比一個主張脫歐的英國,對歐盟存亡有更大威脅。

對於德國,勒龐則繼承了法德之間歷史上的敵對情結,她指控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治下的德國暗中建立「歐洲霸權」地位,聲言她不會讓民意反核的德國「毀滅法國的核工業」,指德國代表着「法國戰略定位的絕對否定」,表明會中止所有德法之間的合作,包括兩國在坦克、戰機研發上的既有合作,以及預計於2040年成事的「未來空戰系統」等等。

主張終結「法國對於柏林的盲信」的勒龐,將會為作為歐盟決策核心的法德同盟關係劃上句號。

如果馬林勒龐果真能在4月24日擊敗馬克龍,這將會是繼英國脫歐以後的另一次歐盟大地震,而歐盟也未必有能力應付這個始創國的背離。

有人認為,即使勒龐當選總統,其黨派在本年6月的法國國會選舉中也未必能奪得多數,這某程度上能對勒龐的執政構成限制。不過近20年來,法國也沒有再出現府院分治(cohabitation)的情況,且法國總統在外交路向上有重大決策權,支持歐洲整合、歐盟自主的人對於勒龐當選的可能實在不應淡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