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俄羅斯在賭國運 中國可做兩件事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俄羅斯從2月24日清晨宣布入侵烏克蘭,戰事已經進入第12天。雙方第二輪談判結束,對停火沒有共識,將於今日進行第三輪談判。據聯合國數據,俄烏戰爭已經有超過150萬名烏克蘭民眾逃離家鄉。

輿論層面,有人說這是普京的「切香腸戰術」,有人說,俄軍速戰失敗,久拖將處於被動。目前,有媒體報稱,烏克蘭代表成員表示不再致力於加入北約,而是討論某種「非北約模式」,普京方面亦稱,「準備與烏及外國夥伴通過對話解決衝突」。但坦白說,在戰場之外,俄媒、烏媒、西媒又構建了另外一個輿論戰場,各自釋放的消息,讓我們難以對前方戰事情況有真正的掌握。所以,很難對戰事有準確的評估。

普京的目標與風險

綜合來看,大體作以下判斷:俄軍已經把烏克蘭主要城市包圍,大概率並不會發生巷戰,包圍的目的是切斷烏軍補給,然後全殲剩餘的武裝力量。對於俄羅斯來說,殲滅烏軍主力,亞速營這類極端武裝組織就也會被消滅,這就是一直說的「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如此才有和平談判的基礎,自然也就中立了。這也類似毛澤東的軍事原則之一——只有在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之後,才能最後保守或奪取地方。

事實上,雙方都在對賭國運。這樣一場賭局,耗下去註定沒有贏家。雖然,基於雙方實力懸殊,戰爭的主動權還在普京手上,但是戰爭的代價與風險也在增加。普京必須意識到幾點:

一是政治孤立。在疫情大流行的當下,在經濟脆弱、能源價格高漲的當下,在眾目睽睽的當下,俄烏這場戰爭突然爆發,普京必然遭遇鋪天蓋地的聲討,俄羅斯陷入了空前的國際孤立。普京未必會在意輿論與歷史撰寫者,但一定會考慮這種政治孤立,以及國內的反戰勢力可能引發的風險。

二是經濟制裁。脫鈎SWIFT、對俄羅斯央行實施限制性措施,盧布崩潰、外國資產被凍結,政府無法在國際上融資,原油出口受阻,技術制裁加碼,俄羅斯與國際市場「絕緣」。摩根大通預計,俄羅斯二季度經濟大幅萎縮35%。毫無疑問,俄羅斯原本經濟基礎就存在問題,戰爭對經濟的沖擊影響不容小覷。

當地時間6日,俄羅斯國防部稱,俄武裝力量從烏克蘭時間18時起恢復進攻。(美聯社)

中國可做兩件事

如斯狀態下,中國對俄羅斯是何態度,會怎麼做,備受國際所關註。在多次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反復被問「中方是否認為俄羅斯的行動是侵略?」、「中國是否會制裁俄羅斯」。中方的回答一直是——「烏克蘭問題有著非常復雜的歷史背景和經緯,演變到今天這種局面,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聯合國大會日前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中國投棄權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做解釋性發言稱:「事先沒有在全體會員國範圍內進行充分磋商,沒有全面考慮當前危機背後的歷史經緯和複雜矛盾,沒有強調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的重要性,也沒有突出推動政治解決、加大外交努力的緊迫性」。

「烏克蘭危機的最終解決,還是要摒棄冷戰思維,摒棄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維護自身安全的邏輯,摒棄以擴張軍事集團謀求地區安全的作法,要在重視和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基礎上,通過談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

此番話把中國立場講的很清楚。無論是方向、尺度和同理心。

在政治立場之外,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政治孤立,或許有兩件事情,中國可積極推動。

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2月28日在聯合國大會緊急會議上發言。(美聯社)

走出「俄羅斯困境」

一方面,是幫助俄羅斯走出「俄羅斯困境」。註意,並不只是幫助俄羅斯走出制裁。兩者內涵完全不同。

普京2月21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追問美國無視俄羅斯在北約擴張中的要求和安全關切,退出反導條約等,普京說「答案只有一個:問題不在於我們的政治體制或其他原因,他們只是不想要俄羅斯這樣一個獨立的大國。這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這就是美國對俄傳統政策的根源,從這裏衍生出了對我們所有的安全建議的態度」。

在經歷了蘇聯解體,經歷了休克療法之後,俄羅斯想保持獨立的大國地位,而美國不想要俄羅斯這樣一個獨立的大國。但用普京的話說「過去30年間,我們一直展現堅持和隱忍,不斷嘗試同北約主要國家就歐洲的平等和不可分割安全達成共識。但我們等到的回應只有無恥的欺騙、謊言,亦或是施壓與恫嚇」。而在發展方面,經濟、軍事、科技等各方面都被西方打壓。俄羅斯市場只佔全球2%不到,憑一己之力無法發展起來。越發展不起來,就越受到排擠。這就是俄羅斯面臨的困境。而如今制裁和封鎖,更意味著既無法獲得先進技術,也無法獲得巨大市場,更無法獲得產業轉移。

坦白說,美國當然也不想要中國這樣一個獨立的大國。但,對比之下中國目前的核心優勢是什麽?14億人口,全產業鏈工業國,還有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組織能力。雖然相較於西方,目前科技水平還是短板,但要意識到,一旦中國科技進步使得勞動生產率達到西方的水平,那麽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全球的40%,也就是超過西方的總和。也就是,對中國來說不存在類似的「俄羅斯困境」,相反是實現復興的概率極大,這也使得中國可以成為俄羅斯實現自身發展的解法所在。

如今俄羅斯面對西方的壓制,打破困境的唯一辦法就是鞏固「上不封頂」的準結盟戰略夥伴關係。中俄之間邊境協議簽署歷史問題已經解決,中國有產業鏈和市場、生產力,俄羅斯有強大資源優勢,這能給俄羅斯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俄羅斯走出「俄羅斯困境」,才能真正屹立於北半球北部,不會被「施壓與恫嚇」的獨立大國。而有一個獨立大國的俄羅斯,戰略上對中國才是有利的。這一點,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中國就已經抓住了最佳時期向俄羅斯遞出了橄欖枝。

前線戰線焦灼,吸引了全球媒體視野。然,據中國海關總署網站消息,中國海關總署2月23日發布《關於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的公告》,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而後3月1日,俄氣公司宣布,中俄就經過蒙古國建設西伯利亞-2號天然氣管道達成協議,每年向中國供氣500億立方米。須知,被凍結的 「北溪二號」,每年供氣量也是500億立方米。這也使得俄羅斯僅僅通過管道對華天然氣供應量將達到每年980億立方米(包括東線—「西伯利亞力量」幹線天然氣管道供氣的380億立方米及2月4日達成的增供100億立方米),而且兩條管道未來都有增量供氣的空間。

一個現實是,美國在經濟上壓不垮中國,在安全上壓不垮俄羅斯,因此試圖以安全手段破壞中國經濟、以經濟手段破壞俄羅斯安全。而美國的短視,在倒逼中俄深度戰略合作一事上,也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俄烏衝突升級的背景下,德國政府將暫時停止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審批程序。(美聯社)

做歐亞大陸的和事佬

從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當前歐洲正在面臨一場巨大的地緣政治危機。俄烏這場戰爭更大大增加了歐洲國家的不安全感。特別要需要關注德法的改變。

很顯然,德國徹底改變了默克爾時代的對俄戰略。朔爾茨一改之前「絕不提供武器」的政策,宣布向烏克蘭提供1,000枚反坦克武器和500枚「刺針」級地對空導彈。同時,朔爾茨還宣布建立1,000億歐元國防基金,將把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2%,「在歷史的轉折點下,德國需要建立一個高效、高度現代化、先進的聯邦國防軍,以保衛我們的自由和民主」。

不能小覷了歐洲的地緣政治。如果,一邊是德國軍事崛起,法國加大軍事投入,美國強化北約小國駐軍。而另一邊,長期的與俄羅斯軍事對峙,而白俄羅斯目前正在修改憲法,擺脫無核、中立的限制,謀求成為擁核國家……這會讓很多地緣版塊蠢蠢欲動。

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清醒地快速地做出正確的戰略預判。守住底線,這個世界才不會太糟糕。世界和平來之不易!戰火燃燒的地方,永遠是給民眾留下最大、最難以彌和的傷口。必須要盡量避免。

這場戰爭,某種角度上來說,歐盟成了「冤大頭」,被美俄雙方夾在中間奈何不得。這場戰爭對歐盟來說,不僅要承受戰火的外溢後果,還可能將更深的遭受美國「安全綁架」。歐洲中短期內離不開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但卻不得不對其作出嚴厲制裁。通脹不可避免,每個歐洲公民都需埋單,而為制裁俄羅斯還需承擔更高的生活成本,這對孱弱的歐洲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必須承認,歐洲經濟與俄羅斯結合得比較緊密,對俄全方位經濟制裁,損敵一千,自傷八百。此外,難民潮也是不可避免。據報道,現在已經100多萬了,但據估計最多能有400萬烏克蘭難民湧入歐洲,需要歐洲各國來分擔消化。更重要的是,面對俄勢力西進的威脅,本就深陷經濟衰退的歐洲,只能花更多的錢用於防務,甚至更依附於美國的軍事力量,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削弱了其外交和政治自主權。

歐盟在這場戰爭的立場、影響,同美國都是不同的。從開始的時候就存在分歧,而後又被綁上了同一輛戰車。但,國際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俄烏戰爭發生前,德國總理朔爾茨先赴美與拜登進行會晤,而後赴莫斯科與普京進行商討。(美聯社)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日報道,朔爾茨給普京打了電話,雙方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通話。德國總理辦公室稱,朔爾茨在通話中敦促普京停止在烏所有「敵對」行動,並「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進入被圍困地區」。但很顯然,這並不是朔爾茨的根本目的,他是因為戰爭對自己影響太大了,希望普京緩和局勢,甚至撤軍。早在2月下旬朔爾茨訪問俄羅斯時就曾在言語間透露出呼籲「解散北約」。至少證明一點,德國對美國和北約在烏克蘭的做法是持反對態度的。有報道稱馬克龍此前訪問莫斯科提議之一,是讓烏克蘭效仿冷戰時的芬蘭模式,成為既不加入北約也不親俄的中立國。

一個關鍵在於,如何能讓不考慮歷史與現實的前因後果,而被美方所謂「人道主義」與「國際準則」等雙標手法操弄的歐洲盟國能夠幡然戰略清醒,不再接受美方誤導和挾持,繼續火中取栗還深受其害。其實,歐洲安全,只有能與俄羅斯實現戰略諒解,獨立自主地與俄方實現真正、持久和共同的安全機制才可能得以實現,如此也就自然能解決烏克蘭問題。

基於歐洲真切的安全、經濟考量,中國或許應該考慮的方式是多多對歐盟方面體現「共情」。如果中國能夠處理好與歐洲方面的關係,利用歐洲與俄羅斯根本剪不斷理還亂的基本盤,中國或許可以成為一個紐帶,居中做和事佬。將彼此利益前置,中國有句話「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烏克蘭問題當前走到這一步,本質上是美國對俄羅斯的安全威脅和其訴求的無視,最終導致俄羅斯在歐洲方向上的全面反彈。從利益層面上講,烏克蘭問題主要影響到了俄羅斯和歐洲、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甚至有可能影響到中歐關係。從中方角度看,這種外交關係的背後則是中歐經貿關係、中俄戰略夥伴關係以及中美戰略博弈。中方要達成的局面當然是是繼續維持中歐經貿關係的良性發展、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的堅如磐石,以及中美戰略博弈的風險可控。

世界絕大多數國際熱點在歐亞大陸,而其背後都是的美國身影。必須要維護歐亞大陸和平穩定,推動各國共同發展,才能有望直接削弱美國的全球霸權,推動世界擺脫二元對立模式。中俄已經有政治上的高度默契、安全上的高度互信、經濟上的高度依賴,就要爭取到歐洲,才有機會將世界多極化繼續向前推進,最終將迫使美國放棄對世界秩序壟斷權的訴求,屆時也才能弱化中俄與美國的結構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