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卿訪華 | 謝鋒王毅正告舍曼 北京對拜登沒有幻想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7月25日傍晚抵達天津,26日上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與其進行了會晤。中方官方26日當天上午釋放了謝鋒會晤舍曼的新聞通稿。
舍曼是拜登(Joe Biden)政府首個訪華的美國國務院外交官,此次天津會談是中美兩國政府互相試探對方意圖的有效接觸。縱觀近來中國官方的表態,可以看出,中國釋放了非常重要的信號——北京對拜登政府沒有幻想。

首先,拜登政府並沒有改變對華敵意,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開啟的全面對抗中國政策得到了延續。這一點中國有着清醒的認識。

謝鋒對舍曼說,中美關係目前陷入僵局,面臨嚴重困難,根本原因就是美國一些人把中國當作「假想敵」。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一些人在渲染中美衝突和美國面臨的挑戰時提到所謂「珍珠港時刻」和「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美方動輒拿中方說事,好像不扯上中國,都不會說話做事了。我們敦促美方改變當前這種極其錯誤的思維和極其危險的對華政策」。

美國內病外治、轉嫁自身問題,這些判斷,是中國官員自貿易戰以來就不斷提到的。從王毅、楊潔篪至王岐山,中方近三年來頻頻表示「美方對華認知出現了誤判」,包括無視中美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從戰略認知上將中國列為「主要競爭者」甚至「威脅」,從意識形態偏見出發抹黑中國共產黨,期待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方屈服,以及在國際上搞反華同盟。

此次謝鋒對舍曼講的對中美關係現狀的認識,基本上和以往一脈相承。這說明中國對中美關係的判斷並沒有因為拜登上台而有所改變。中國認為拜登上台後的中美關係並沒有根本上的改觀。

舍曼是美國國務院排名第一的副國務卿,中方與之進行會談是排名第四的副外長謝鋒。(Twitter@wendyrsherman)

其次,拜登是迥然不同於特朗普的美國領導人,拜登政府是冷靜理智的。他重塑美國大國地位,重整盟友體系,強調實力地位、維護國際規則,重新承擔起屬於美國的國際責任,不少聲音認為這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對於美國回來了,美國重回大國地位,中國並不認同。

針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副國務卿舍曼訪華之前再次表示,美國將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王毅7月24日表示「美國總想憑藉自己的實力向別國施壓,自以為高人一等。但是,我要明確地告訴美方,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國家,也不應該有高人一等的國家,中國更不會接受任何國家自詡高人一等。如果美國到今天還沒有學會如何以平等的態度同其他國家相處,那麼,我們有責任和國際社會一道,好好給美國補上這一課」。

對於美國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會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23日亦表示「我願強調,美方一再揚言『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方對話,這反映出美方的傲慢和霸道。「美方沒有資格對中國說教或指手畫腳,沒有資格說『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我們在安克雷奇不吃這一套,在天津更不會吃這一套」。

謝鋒會晤舍曼時說,美方拋棄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破壞自己曾經參與構建的國際體系,另起爐灶拋出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無非是想耍賴,想篡改規則限制別人、謀利自己,是想施行弱肉強食、以大欺小的「叢林法則」。

綜上可知,無論是拜登政府所說的實力地位,還是拜登政府所說的重塑國際秩序,北京都是反對的。北京認為所謂「美國回來了」不過是美國試圖重塑霸權。

謝鋒主管中美關係之前曾擔任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 2017年7月2日,外交部駐港公署舉行酒會慶祝回歸20周年,謝鋒主持酒會。(新華社)

第三,拜登上台後就中美關係提出了一系列說法,比如在應該的時候是競爭性的,在可能的時候是合作性的,在必須的時候是對抗性的。這也被輿論普遍認為是比特朗普時期全面對抗更為温和的一種提法,基於此拜登時期的對華關係可預期。

對於拜登政府發出的合作信號,北京方面直接否認了利好的可能性。

謝鋒說,美方的「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對抗遏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有求於中方時就要求合作;在有優勢的領域就脱鈎斷供封鎖制裁;為了遏制中國,不惜衝突對抗。只想解決美方關切的問題,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結果,單方面受益,既要壞事做絕,還想好處佔盡,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以往北京在不同場合對美國重整盟友體系、美國的「人權言論」發表了不少反對聲音,但是這段「壞事做絕、好處佔盡」的言論,是迄今為止北京對美國伸出「合作橄欖枝」的最新回應。

北京認為,美國要展開的「合作」並非真合作。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為何拜登政府上台後北京不急於同美方對話。中方認為,美國的「合作」是權宜,中國沒有必要對美國的「權宜之計」歡欣鼓舞;只要美國與中國「對抗」的戰略方針不動搖,與中國「競爭」的話語陷阱不更改,那麼一切合作與對話都是徒勞。

一言以蔽之,北京對拜登政府不抱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