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北京放人 拜登應重新審視孟晚舟案
如果拜登(Joe Biden)政府將「加拿大公民被中國拘押」視為純粹的「人權問題」,那麼從美國視角看,之前被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和加拿大政府操控的孟晚舟案,是不是也是純粹的人權或政治問題?拜登及其司法部新的領導層是不是也應該重新審視這一案件。這不單有助於緩解中加矛盾,而且對於中美重回重要領域的合作也是有裨益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月26日堅持「立即無條件」釋放兩名被中國拘留的加拿大公民,並稱美國和加拿大站在一起。這是2月23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雙邊會晤後,美國首席外交官首次高調要求中國釋放兩名被指控「竊取中國國安機密」的加拿大公民斯帕弗(Michael Spavor)和康明凱(Michael Kovrig)。拜登在當天的記者會強調,人類不是交換籌碼,美加將一起努力,直至兩人獲釋。
對於康明凱和斯帕弗案,中國政府立場是兩人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已被提起公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曾提到,中國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辦案,並充分保障二人合法權利。但在,在加拿大輿論看來,中國指控兩人完全是為了報復加拿大逮捕華為高管孟晚舟。兩個案件發生的時間先後順序讓西方主流輿論傾向於認定中國此舉是為了報復加拿大。
所以,加拿大政府也將這個案件視為人權案件,思路就是政治施壓,聯合國際社會施壓北京釋放兩人。
現在,拜登新政府上台,重啟人權及民主價值觀外交。杜魯多看到了新的機會。2月23日美加首腦線上會晤後,加拿大政府高調表態稱,解決加拿大和中國的爭端,美國扮演更多重要(significant)、積極(positive)、正確(right)和強大(strong)的角色。拜登政府在2月23日和杜魯多的會晤等多個場合提到這一點。
由此可以看出,杜魯多寄望拜登政府解決和中國的矛盾,打破加中關係僵局。但是,從加中兩國角度看,兩國關係惡化和康明凱和斯帕弗案有關,但並主要刺激因素還是孟晚舟案。從美國聯合盟友加大對華外交施壓的政治需求來看,拜登政府似乎也樂於介入或調停中加矛盾。
且不說中國會不會響應美國的這種斡旋,拜登政府要想充當中間人,就必須在姿態上有所改變。而重新審核孟晚舟案就是必要一步。
孟晚舟案本質上就是一種政治案件,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司法案件。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及其司法部的政治任命官員明顯將孟晚舟案視為打擊華為和中國影響力的一種手段。從兩國貿易戰、科技戰和輿論戰過程來看,孟晚舟案就是美國政府和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對於當時和中國升級意識形態鬥爭的右翼政府而言,凡是能夠施壓中國的任何因素,都可以被當作談判籌碼。
拜登上台以來雖然調整了很多特朗普時期的政策,但對中國而言,他和他的團隊反而暫時延續了上屆政府的強硬做法。拜登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人選戴琪(Katherine Tai)2月25日出席國會參議院聽證會時向參議員強調,她將致力強化美國供應鏈、落實與加拿大及墨西哥的新貿易協議,並要求中國兑現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承諾。
孟晚舟被捕後,出席了一系列聽證會。北京也逮捕兩名加拿大人,並判處一名加拿大人死刑: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和彭博社2月26日報道,拜登政府不顧美國企業界的反對,計劃允許特朗普時期旨在打擊中國技術威脅的全面規定於3月生效。這項規定最初是在2020年11月提出的,使美國商務部能夠禁止其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與技術相關的商業交易,這是確保美國供應鏈安全努力的一部分。
可以說,拜登最大程度上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對華強硬。但是,為了和中國在「極端競爭」中開展合作,拜登政府應該在手法和策略上有所調整。
多種公開資料顯示,孟晚舟案背後有很多政治因素考量。美國以孟晚舟違反美國對伊制裁禁令指控她「銀行欺詐」,但相關證據鏈漏洞重重,似乎存在故意誤導的行為。拜登說,「人類不應該成為交換籌碼」。按照這個邏輯,孟晚舟個人也不應該成為美國對華博弈的籌碼,因為美加對孟晚舟的逮捕和軟禁都是高度政治性行為。
化解和中國的外交僵局關鍵還在於加拿大自己,但幫助加拿大解決孟晚舟案這樣一個政治案件,則該由該案的發起者和操控方美國化解。化解方式主要還是政治介入,比如先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要求。美國司法部官員曾企圖說服孟晚舟簽署認罪協議,以換取她回到中國的做法。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美國政府的態度還是有迴旋的餘地。
從特朗普彈劾案的審判來看,拜登表現很謹慎,並沒有像特朗普那樣干涉司法。所以,拜登及其司法部領導班子能否會重新審視孟晚舟案,目前不得而知,畢竟現在的美國兩黨,面對和中國及華為相關的話題,都希望拜登政府展現強硬。這是華府新常態,一種新的政治正確,也是阻礙拜登政治上做出讓步的主要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