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專利戰・上】救命疫苗:「牟利」與「公共產品」的平衡線
踏入12月中,全球疫情進入另一個緊張關頭,冬季病例正迅速增加,聖誕及跨年節慶將會是一場硬杖;同時英美及歐洲等已率先購得獲批疫苗,陸續展開接種計劃。相比之下,全球大部分國家及發展中地區要等到明年甚至更遲階段才有疫苗可打。在波及全球的世紀疫情之下,我們仍逃不過「富國優先」的魔咒,「救命藥」與「救命疫苗」的可及性,說到底還是藥品專利權與藥廠盈利模式的老問題。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國際的談判桌已悄悄由世衛(WHO)轉移至世貿(WTO)。周三(12月15日),WTO於德國柏林展開會議,各國貿易代表討論是否基於疫情的迫切情況,廢除知識產權規則。早於10月,印度與南非發起倡議在現有*「與貿易有關知識產權」(TRIPS)框架下,廢除部分有關新冠治療法及疫苗的知識產權,以便發展中國家取得治療藥物及生產仿製藥及疫苗。
*TRIPS知識產權協議早於1995年WTO成立時已生效,協議主要內容規定「新發明產品」及其製造過程專利權期限劃一為20年,生物科技和藥物知識產權都納入保護範圍。簡單而言,藥廠在研發出一種藥品後擁有20年生產專利權。在專利權屆滿後,其他藥廠便可按照原廠藥(patent drug,又稱專利藥)申請專利時公開的資訊,生產相同主成分的藥品,做到「化學、生物、療效相等」的低成本仿製藥(generic drug)。
發達國家阻礙暫停專利權
印度與南非這項倡議雖然得到近一百個國家支持,但至今已三遭否決,反對的包括美國、歐盟、英國、挪威、瑞士、日本、加拿大、澳洲等,而本周會議最後仍未有達成公識,暫停專利權的討論勢將爭持到明年。從發達國家及藥廠的角度,要成功把一種新藥帶到巿場上一般須耗資高達5億美元,因此靠着全球劃一20年專利權及設定價格標準,方可有助鼓勵科學家研發癌症及傳染病的防治方法。
正如美國莫德納(Moderna)藥廠的新冠疫苗所採用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正是研發多年的嶄新技術成果,該疫苗研發背後也有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斥資多達25億美元公帑。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同樣是以mRNA技術開發疫苗,並獲得德國政府的4.55億美元的資助。上述兩款疫苗動用到大量國家公帑開發,加上也是科學家們數十年的研發成果,兩家廠商均計劃從疫苗中獲利,某程度上是理當然,也是預計之內。
除了藥廠不一定願意放棄專利權,疫苗產品在自由巿場之下也是跟隨「價高者得」的資源分配原則,在短缺時就是付得起錢而先到者買得。根據英國組織Global Justice Now統計,輝瑞與莫德納已分別把82%和78%的疫苗庫存賣給富國。上述反對撤銷專利權的國家,正正都是已「穩袋」大批疫苗的國家,甚至開始有囤積迹象。加拿大購得的疫苗存量,估計夠為全國民眾接種五次。然而,富裕國家將來所得的剩餘疫苗如何處理、會否分配出去給發展中國家,固然是未談及到。
窮國煩惱:疫苗證有效前 難以先付款
現在,對於不少發展中及落後國家,上至官員下至人民現在都只能乾着急。巴基斯坦目前正與第一家疫苗生產商洽談,該國衛生部的核心談判人員蘇爾坦博士(Dr Faisal Sultan)向BBC表示,他們仍然未能確保購得任何疫苗,因為巴基斯坦無法承擔在確定疫苗有效前就付錢,不能盲目押注。他認為,這種「奢侈」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會這樣做。
在津巴布韋愛滋病預防機構工作的Lois Chingandu則表示,國家什麼時候能獲得疫苗,目前仍未明朗,他們只能坐着等,盼望在「有生之年」得到疫苗。上世紀90年代,她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每天看着數以千計的人死於愛滋病,當時其實已有藥物可以阻止死亡,但只有買得起的人才能使用。
世衛COVAX機制:疫苗少、還未批
發展中國家其中一個盼望,正是由世衛牽頭的「新冠疫苗保障機制」(COVAX)。在189個參與國家之中,92個為中低或低收入國家,他們所用的疫苗費用將由捐獻支付。而參與了COVAX機制的九款疫苗包括牛津/阿斯利康(AstraZenenca)、美國莫德納及德國CureVac等。縱然像牛津/阿斯利康等生產商已表明在大流行期間不會從疫苗獲取盈利,然而要等到疫苗正式獲批,到生產到一定數目仍是相當長遠。
以墨西哥為例,該國從COVAX訂購的疫苗數目只足夠覆蓋全國人口的兩成,頂訂的疫苗甚至仍未獲批。因此當局仍要繼續尋找其他藥廠洽談訂購,其中於10月購得了少量首批進入巿場的輝瑞疫苗,預計於本月推出使用。負責疫苗洽談工作的德爾加多向BBC表示:「至少在墨西哥,我們有錢買疫苗,我見過其他拉丁美洲國家沒有足夠的錢買疫苗,它們也沒有真的保證能夠獲得疫苗。」
中國疫苗填補國際短缺
香港亦有參與COVAX疫苗訂購計劃,截至9月所預訂的疫苗劑量也只夠供應本港約35%人口,其餘靠政府自行洽購。由此可見,單靠COVAX保障機制來「救命」,大概只能做到「遲到比沒到好」,但恐怕不少發展中國家要捱過這個冬天已非常困難,何況再是多等一年半載?
因此,不少發展中國家都向投向中國及俄羅斯疫苗,事實上,發展中國家目前能買起、買得到的選擇根本不多。在發達國家抱緊專利權的同時,部分藥廠堅持盈利時,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疫苗、俄羅斯疫苗、印度疫苗自然成為重要的可行方案。中國多月前早已表明,中國的新冠疫苗將會是全球公共產品,「以合理公平的價錢向世界提供」。雖然中國疫苗的具體價錢暫時未明,也不必然全免或較其他疫苗便宜,但數量上必然能填補了一大片空缺,幫助到一些「買不起、搶不贏」的國家。
藥品專利權的叩問
在全球大流行的關鍵存亡階段,不少專家及志願團體已呼籲暫停所有關新冠治療及疫苗的專利權,《紐約時報》於本月也以《想更快取得疫苗? 暫停知識產權》(Want Vaccines Fast? Suspe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為題發表評論,作出相關呼籲。新冠疫苗再次勾起一直以來像「天價抗癌藥」、「天價愛滋藥」的問題,在保護知識產權與救人之間該如何作出平衡?
事實上,自疫情爆發以來,各地不少科研機構都以*「無償授權」(voluntary pledges)或「專利池」(patent pools)等形式,把專利權放寬於全球抗疫之用,由製造呼吸機到病毒檢測技術等,這統統都體現了人類的互助精神。
*無償授權:科研機構以自願形式免費提供其知識產權,但可設立不同使用上的限制,如期限、技術用途等。
*專利池:藥物研發者自願下把專利交給專利池,仿製藥廠在支付合理的費用後,便可使用該項專利。
可是,西方輿論普遍聚焦於西方跟中俄之間的疫苗競賽,甚至是「新冷戰」,對於全球抗疫進程而言根本費時失事。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