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巡視提六項建議 中國外交不得不改的問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近日集中向社會公布了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回饋情況,外交部黨組也在巡視範圍內。
針對中紀委的「點評」,輿論界更多集中在「選人用人視野不寬」。這一點確實很博人眼球,卻並非通篇重點。重點反而在於那一大段看似枯燥的「官話」。
簡單地講,便是中國外交工作人士未能盡善地理解到,今日中國國情所處的新階段,需要不同於以往幾十年的外交工作風格。
據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月10日消息顯示,在向外交部黨委反饋巡視情況時,中央第五巡視組肯定了外交部黨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不斷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治建設,穩定發展大國關係,深化周邊國家關係,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為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作出了貢獻」。
不過,巡視組同時也點名批評中國外交體系的一些問題,包括:
「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夠深入,自覺運用習近平外交思想所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形勢、破解難題、服務大局不夠,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履行職責使命有差距」;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不夠有力,部分崗位和環節存在廉政風險,壓力傳導層層遞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依然存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仍有發生」;
「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夠到位,思想政治工作不夠深入,基層黨建存在不足,選人用人視野不寬」;
「巡視、審計整改有差距,整改事項未完全落實」。
「認知」才是最大問題
應該說,中國外交體系貪腐、作風類問題是較少的,即使是在涉及對外援助和投資、商務合作領域,也更多的是「存在廉政風險」。畢竟相較於其他體系,中國外交體系在國內沒有錯綜複雜的利益輸送關係網。中共十八大以來,除時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張昆生、中聯部四局(非洲局)原局長曹白雋先後於2015和2018年被調查,並沒有其他嚴重的貪腐案例。
因此,外交體系最大的問題,其實在於「認知」層面,在於未能盡善地理解到,今日中國國情所處的新階段,需要不同於以往幾十年的外交工作風格。
要知道外交工作的核心意義,在於配合國情所需,努力構建符合國家利益的國際局勢和跨國關係。而對於國情複雜、處於迅速發展過程中的中國而言,外交工作也必須做到與時俱進。
毛時代與鄧時代的中國外交
遍覽中共建制70年歷史,外交工作是完成的相對良好的。
在第一個30年的「毛時代」,彼時中國外交風格是以攻為守的,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朝鮮半島和印度支那地區的衝突緩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國對中國的封鎖禁運,提振了新政權的國際威望;且在必要時不畏於戰,為保證中國獨立發展路線而大膽執行了反帝國、反修正的「兩個拳頭出擊」,為毛澤東「三個世界」理論提供了實現的可能,乃至最終贏得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地位,取得了與羸弱國力並不相襯的政治地位,與美蘇形成微妙的三角關係。
而後,在「毛時代」的政治軍事社會改革基礎上,「鄧時代」的中國得以放手建設經濟,以歷史罕見的數十年長足穩定發展,構建了今天中國厚實的綜合國力和完善的產業結構。在這30餘年間,外交工作的重點便是落實「韜光養晦」的宗旨,擱置與各國逐漸出現的分歧,確保外部環境總體穩定和善,在既有國際政經框架下將國家利益最大化,盡量「悶聲發大財」。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那一段中國外交官不再「開疆拓土、折衝禦侮」,而是「息事寧人、廣結善緣」,展現出足夠的忍耐與親和,即便發生諸如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即使美國連一句道歉都不屑給予,即使中國外交官被激昂的國民批為「沒有骨氣」,也一直服從於彼時國家的發展需求。
再度生變的國內外環境
如今,中國已然鋪墊較為堅實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基礎。在此基礎上,當下的使命也就在於進一步完善政制體系,優化治理能力,為了下一個數十年的經濟發展重新改革經濟結構,乃至推動國際秩序革新,令這個愈來愈顯得不合時宜的、以西方中心論為根本的戰後國際秩序,變得更為多元、更為有代表性。
國家內部發展階段如是,國際環境亦如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不斷縮小,產業升級對各國形成愈來愈大的競爭壓力,且又有迥異的政制及意識形態。這不可避免地引起各方重視和不少西方人士的敵意。
中美世紀博弈在2018年以貿易戰的形式拉開序幕,雙方在台海、香港、新疆乃至5G發展等多領域展開攻防戰。此時中國面對的並不僅僅是個別政客出於意識形態的指謫,而是有系統的、刻意的輿論攻擊,現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便是最典型的代表。
一如過去三四十年間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要求其外交工作「韜光養晦」,今天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則有需外交工作更為「積極有為」。
因此,中共十八大以後,北京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明確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為之構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落實一系列被稱為「改革開放2.0」的開放性市場改革,以國際進口博覽會、支持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方式,深耕中國市場與國際經濟的銜接。
用習近平的話講,世界正經歷「百年不遇之大變革」的深刻變革,而中國也必須「更加積極有為地維護世界和平,更加積極有為地參與國際事務,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發展」。習近平2014年7月訪問拉美四國期間講出這番話,可謂是中共高層因應時代需求,遂將「積極有為」作為中國外交新的主基調。
中國外交體系的真正問題
因此,中國外交體系今日之問題並不僅僅是「選人用人視野不寬」,也不是貪腐作風,而是能否順應國情所需,更改過去數十年的外交風格,再度完成轉型。
順應這個思路,便更容易明白中紀委針對外交體系之問題給出的六項建議:
第一,不斷增強「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條建議是重中之中,「增強四個意識」是為了更精準地理解外交工作的核心目標,「堅持四個自信」是為了確保在積極有為之前有足夠的自信和底氣,「做到兩個維護」則是為了更好地貫徹中共高層既定的方針。
第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強化對外交隊伍的政治引領,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做到了解大局、胸懷大局、服務大局——這條建議與「增強四個意識」相輔相成,是為了讓外交工作者更清楚地明白大方向,將自身工作與國家發展所需相結合。
第三,認真履行職責使命。切實增強鬥爭意識,提高鬥爭本領——這是為了克服工作中的難題而秉持鬥爭精神,所「鬥」者並非哪個人或是哪個國家,而是諸如怠政思緒、國際壓力等一系列挑戰。
第四,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認真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第五,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進一步完善黨建制度機制,強化工作力量,拓寬選人用人視野,不斷加強隊伍建設——第四項和第五項建議是為了加強中共黨員的自律、覺悟和能力,讓他們在工作中起到「領頭羊」作用,並且與時俱進。
第六,落實巡視整改主體責任,統籌抓好上次巡視整改不到位的問題、本次巡視發現的問題、審計發現的問題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檢視問題整改工作——這最後一條建議則是為了確保巡視工作的效應能得以體現,避免淪為形式主義。
隨着中國國力日強,影響力日盛,無論是身處內地、港台還是海外,無論是中國人、華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都愈發有必要關注中國的情況,因為這勢必在未來數十年內影響世界演變進程。在這過程中,中國外交則是一個很好的窗口。
而當世界各國的觀察人士將目光投向中國外交體系,研判中共對中國外交人員的要求變更時,中國外交人員自己能否明白其問題、其要求,這也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