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秩序轉向模糊 「大變局」能量超越歷史變革總和

撰文:楊語濤 吳婷
出版:更新: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年來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說法在某種程度上,與中國晚清時期洋務運動領袖之一李鴻章所說「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形成呼應。目前中國學界對於「大變局」的討論有逐漸升温的態勢,但研究成果的廣度與深度難言令人滿意,而國際輿論對這一話題的反應要更加滯後。
為此,《香港01》專程採訪了多國專家學者,就是否存在大變局、大變局如何發生、大變局的未來走向等問題與他們展開對話。
系列採訪文章共七篇,本篇為第四篇,《香港01》特約記者劉海鳴在東京專訪了日本柳澤國際智庫中國問題研究員宮下清。

01:中美最新一輪經貿談判前不久剛剛在上海結束,從雙方發佈的聲明來看,重啟後的第一次談判似乎進展不大,這也與外界「中美談判將是一場持久戰」的預期相吻合。而特朗普於北京時間8月2日宣布將對中國3,0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税,全球股市雖有下跌但幅度不大,似乎也對貿易戰逐漸適應。從中國領導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述來看,很多人認為中美之間將持續很長時間的博弈最能體現「大變局」。但事實上,「大變局」絕不僅限於中美,而是藴含了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等國際關係範式轉移的諸多形態。你認為當下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嗎?

宮下清: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高層的這種表述確實引起了學界和輿論的一些注意,21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相信就是中國的重新崛起,這對於世界來說,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的重新崛起恐怕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變局。

而中國學者理解的變局或許與此相關,但我相信更多是對於世界進入新技術革命時代,並由此帶來的巨大的地緣政治,國際經貿和軍事安全平衡的考量。如果從中國和國際社會兩方面的角度來看,這種變局恐怕是我們不能迴避的事實上的一種存在。

01:日本學界是否有相關的討論?

宮下清:日本學界來講,這種討論更多的聚焦在中國崛起對自二戰以來建立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產生的影響上,特別是習近平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以後,中國正在以一種完全不同以往的姿態開始面對國際社會,中國比以往更深入更迅速的對國際社會產生施加影響。

01:你說的不同以往的姿態具體是指?

宮下清:習近平執政以來,北京在政策上從內斂開始加速向外向轉變,中國目前正在推進的標誌性戰略——一帶一路,就是這樣的一種體現,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將自身的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向外輸出,這種輸出在中亞,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顯現的尤其明顯,通過這種輸出,中國甚至擁有了海外「租借地」,這與傳統意義的殖民主義相比,顯得温和而隱蔽,但不能否認的是,中國通過這種温和而隱蔽的手法,逐漸對相關國家的政治實施了巨大的影響力。

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近年來不斷在國際上強調的中國方案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其實是一種體制和意識形態的輸出,儘管並非很直白的在這些國家推廣共產主義革命,但卻是對這些國家建立一種類似中國的非民主政治提供了很好的範本。而這些是在毛澤東時代以至胡錦濤時期北京從未有過的舉動,從中可以看出習近平巨大的政治雄心。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等中國主辦的外交活動,對於中國模式的討論也成為國際輿論的熱點。(Reuters)

01:「大變局」絕不僅僅是某個國家發生的變化,而是整個國際體系的範式正在發生轉移,其中既有中美之爭、歐洲的撕裂、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等表現形式,又有財富權力的轉移、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等內在邏輯,更包括民主自由價值觀遭遇挑戰、信息時代對社會空間的全面改造等深層線索。如果說「人類又來到了十字路口」,你會怎樣描述這個「十字路口」的景象?

宮下清:如果一定要強調大變局的話,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通過新的科技革命,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化,自二戰以來由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在逐步瓦解失去功能,這亦是西方國家的相對性實力整體衰落的結果,也是取得獨立後的主要發展中國家通過數十年的努力逐步實現國家政治經濟安定化從而通過國力不斷上升加速取得國際話語權的一種正向結果。

這些國家不僅僅是中國,還包括印度。這些傳統的大國的近代化進程落後於西方,但在全球化浪潮下,加速化推進工業化進程,追趕西方的進程被迅速縮小。而這一進程只是在近十餘年中出現的。此前的幾十年間,世界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安享」着由美國建立的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這一秩序使得西方獲得了自17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空前的財富積累和全球主導權。但這一切似乎在21世紀20年代即將開啟的當下正在變得模糊,這也是目前國際間鬥爭的一種目標,即將目前已經模糊化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再次引導向新的清晰化時代。

你所提問的十字路口正是在這個秩序模糊化時代下,從國家到個人的迷茫和沉浮,在這樣一個時代,你永遠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01:自大航海時代以來,三次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標誌性事件都曾給世界帶來「變局」,這一次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此前幾次變局相比,有什麼新特點?

宮下清:提起新特點,在這一觀點的前提下,我認為或許這一次的大變局集合並超越了前幾次大變革大事件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能量的總和,這種爆發體現在全球經濟治理上,體現在人權領域,體現在傳統大國之間的博弈上,還體現在非傳統大國在全球政治體系中角色的變化上。

01:中美貿易戰也是這種大變局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並符合其特點麼?

宮下清:可以說,日本學界有很多觀點,其中一些認為中美貿易戰在當下發生,以及充滿了威權主義色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出現和中國轉向自毛澤東時代以來最強的政治強人習近平,這些看似偶然的時間並非偶然。其背後有着深刻的歷史動因和民眾基礎,美國作為守成大國面臨新興中國的不斷進逼起國內政治訴求向遏制中國轉移具有合理性,而中國在經過了高速發展的幾十年後其國內積累矛盾問題也處於爆發的臨界點,雙方對於國內政治形勢的走向的選擇可以說符合當前兩國國內政治經濟現實。

而轉動這一歷史走向背後的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巨大能量是否就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所說的大變局,每個人都需要作出自己的思考。

國際社會已經開始接受中美博弈將長期持續的現實。(AP)

01:你如何看待整個世界過去一百年中(大約從一戰前後開始)在地緣政治、工業化、價值觀、意識形態、科技等諸多領域的經歷的變化?

宮下清:毫無疑問,過去一百年是世界激盪的一百年,從兩次工業革命浪潮,世界大戰,到冷戰帶來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對抗,人類在過去一百年間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價,同時也收穫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儘管今天人類文明遭遇種種挑戰,但無疑,我們對抗挑戰的能力也在增強。而應對這些變化無疑為人類發展自身文明積累了大量有益的經驗,即使付出過慘痛的血的代價,但從一個更長遠的歷史時間線來看,這些血的教訓也為人類在思想,社會形態和科學技術上的進步和進化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撐。

0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未有」,既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有對未來的洞察。過去一百年是以西方為中心的「美式天下」,而未來的世界很可能是一個多極的共同體。你怎麼判斷「大變局」的走向?

宮下清:如果這種大變局真正存在,正如我剛剛所講,國際社會將由美國建立的二戰後的清晰秩序再一次進入動盪不安的模糊時代。中共的政治主張是提升發展中國家話語權,由美國的一極世界轉變為多極世界,但這一主張更多被認為是北京突破華盛頓的政治壓力採取的一種國際宣傳策略,真正的多極世界會給全人類帶來什麼,沒有任何一個專家學者敢於對此給出一個明確的論斷。

今天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總體穩定於美國為世界諸多地區和國家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有關,與美國同傳統大國(諸如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戰略平衡有關。但顯然,今天這種戰略平衡正隨着中國的崛起和北京日益富有擴張性的對外政策而遭到破壞,那麼當這種戰略平衡被徹底打破,世界會成為什麼樣子,這是很多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西方學者所擔心的問題。

歷史上,中國也有極其強盛的時期,但當時的經濟規模和技術水平同今日完全沒有任何可比性。今天,從西方開啟人類文明近代化大門以來,國際秩序的變遷總是伴隨着動盪和戰爭,在美國影響力衰落的當下,崛起中的中國和多極化的世界發展道路,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恐怕不能是一句「美好」可以囊括的。

但變化是人類文明的常態,我們對此需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去面對變局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陰暗」一面,同時我也相信變局是人類追求更美好未來的一種努力的體現。

01:在當前的「大變局」中,中國等新興國家不光是既有國際秩序的「打破者」,更可能是新秩序的構建者。有觀點認為,人類今天之所以經歷「大變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國家以民族國家的標準確立了一個個相對有效的國家,但並未確立一個有效世界,國際規則基於國家利益的博弈,「霸權」、「殖民」等詞彙始終是關鍵詞。而東方文化,特別是東亞儒家文化圈中「和而不同」、「內聖外王」的思想體系能夠有效的對國際體系進行重構。

宮下清:今天的國際秩序是建立在西方文明和認識的基礎上的,正如近代以來談及國家關係時,西方人並不能理解東方諸國家間的傳統以中國中原王朝為核心的藩屬關係。西方文明在建立國際關係準則是運用了一套純粹的叢林法則,這使得修昔底德陷阱的悲劇在近代以來反覆上演。我注意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在多種公開場合下提及中美之間的關係不應該出現修昔底德陷阱陷阱的悲劇。

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被認為是「大變局」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AP)

宮下清:將中華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運用在當代國際關係中,也是近年來崛起的中國為擴大自身影響裏的一種嘗試,中共在習近平的領導下正在越來越多的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與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在歷次共產主義革命中從未有過的新型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有別於馬克思恩格斯最初打造的共產主義理念,也區別於列寧主義,甚至與中共建政後被奉為經典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也相當不同,中國人無疑在這種融合型意識形態中變得更為穩定,這非常有利於中共習近平體制維持其長期執政。

01:那麼東方文化在中國的外事中又能夠扮演何種角色?

宮下清:確實,中國也正在利用傳統儒家思想中的關係處理法,應對美國戰後少有的奉行孤立主義政策的西式商人總統特朗普。中國外交官員在很多場合都會引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經典語言來回應自西方對於中國的共產黨體制、意識形態和人權等領域的批評。

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依然無法佔據道德和道義的上風,中國外交官在西方社會和輿論話語體系下講述的中國故事更多呈現出排異反應或者說水土不服,最終反而成為了中國國家形象惡化加劇的負資產。因此,從目前來說,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東方文化在西方主導的現代國際政治經濟關係中,尤其在國際博弈中能夠為中國帶來多少有正面的東西依然需要觀察。

01:有觀點認為,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多帝國,這種形式在世界的現代化進程中在逐漸退場,但某種程度上,過去一百年中,美國扮演的角色雖然沒有帝國的形式,但其實有帝國的實質,而當前的「大變局」可能會讓「帝國」徹底終結。

宮下清:世界的多極化是冷戰結束後形成的新的國際政治格局,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於世界的掌控力處於下降通道,我們可以看到,冷戰結束後,國際政治格局經歷了從以美國為領導的西方發達國家獨佔的全球治理,到新興市場國家參與分享到全球治理,這一點從7國集團到20國集團這類國際性協商會議的發展便可見一斑。至於北京提出的大變局是否會讓帝國徹底終結,我個人的觀點對此持謹慎態度。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世界政治中的主要衝突已經開始集中到美中衝突上,習近平執政以來,北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希望突破華盛頓設定的具有濃厚冷戰色彩的限制,在全球範圍內全方位提升中國影響力,對於國家來說,這是非常正常的,可以得到理解。

但國際上對中國的擔憂依然是中國的體制,今天的中國,或者明確說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作為一個非西式自由民主國家能夠給世界帶來什麼,這是很多信仰普世價值的政府和民眾所擔心的。美國儘管不完美,但其政治體制決定了相對中國更高的自由度和自由度保障能力。

而中國進入習近平時代後國內不斷收緊的公共空間讓外界出現了更多的擔心——中國以非民主國家形式成為超級大國後是否會以紅色帝國的姿態面對世界,並漸進式摧毀西方文明建立起來的自由民主價值觀,一如北京對香港所做的——儘管看起來當前的中國是最為熱心終結自大航海時代以來不斷更替的全球性帝國統治模式的國家。

西方國家對於中國仍舊充滿疑慮。(多維新聞)

01:作為日本學者,你如何看待日本在「大變局」中的位置與角色?

宮下清:今年以來,面對美國政策的改變,日本也調整相應的政策,最重要的就是接近中國,安倍首相在20國集團大阪峰會上給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高的禮遇,中國也原則性接受了安倍提出的習近平2020年正式訪日的邀請。

日本作為島國,資源匱乏,價值國內少子化和老齡化進程的推進,日本想要複製泡沫經濟破滅之前的經濟輝煌幾乎不可能。在國內問題嚴重牽制的當前,日本政府某種程度的考慮是利用好美中矛盾帶來的經濟,外交和安全上的機遇,在美中之間實現某種平衡,利用此推動實現自身的改革,保持提升日本在國際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這也是安倍政府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