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空難】波音飛機事故的背後 美國扮演怎樣的角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彭博社、《西雅圖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主流媒體,近兩日曝光了有關波音公司和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對飛機進行安全監測和認證的程式存在「失職」嫌疑。埃塞俄比亞航空的空難事故發生後,波音回應亦一直避重就輕。然而波音「有恃無恐」背後,美國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法國交通事故調查局3月19日凌晨表示經核實, 「黑盒子」顯示埃塞俄比亞航班的事故與印尼獅航墜機事故「明顯相似」,兩次墜機都是波音737MAX 8飛機機頭朝地俯衝後墜毀。調查人員懷疑,波音737 MAX的MCAS系統要為此次事故負責。

針對法國交通局的調查結果,波音公司行政總裁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發布公開信,並未承認兩次事故的相似性,僅回應稱,針對目前黑盒子資料,波音正採取行動確保737 MAX的安全。

波音這一廂避重就輕,美國各大主流媒體那一廂將輿論壓力扣到了美國聯邦航空局身上。

美國彭博社、《西雅圖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主流媒體近兩日曝光了有關波音公司和美國聯邦航空局對飛機進行安全監測和認證的程式存在「失職」的嫌疑。

各大媒體在報道中指出,此次737 MAX 8系列機型獲得安全批准時機很微妙,正值其競爭對手空中巴士的新客機A320 NEO推廣之時。由於波音的研發完成較空中巴士遲了9個月,為了追趕競爭對手的速度,FAA管理層不斷敦促安全工程團隊迅速完成授權認證,還一邊將安全認證工作委託給波音的團隊,一邊迅速通過了波音公司提交的存有「幾處關鍵瑕疵」的安全監測報告。

埃塞俄比亞空難:在737 MAX 8推出時,波音聲稱曾駕駛737客機的機師「無需經特別訓練」亦能操作新機。(Getty Images)

此消息一經曝光,立即引發了輿論的熱議。若FAA真的在安全監測上失職,這背後映射出的不止是美國政府的監察失力,更是顯示出壟斷企業扭曲市場的亂象。這主要從以下兩點說明。

首先,波音背後的美國政府讓它「有恃無恐」。美國歐洲一直視航空工業為核心產業,民用飛機又是航空工業技術的集大成者,能夠帶動材料技術、空氣動力技術、發動機技術等諸多技術的發展。其航空工業涉及的技術較為複雜,一旦取得優勢便很容易獲得壟斷性地位。因此,民用飛機通常是其製造國在國際貿易中具備競爭優勢的產品。為保持自身的產業優勢,美歐政府通常會對飛機製造商提供補助和支援。

2014年10月波音曾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其中便披露出了空中巴士與波音獲得的政府補貼數額。從公開資料顯示,空中巴士自成立以來從歐洲各國政府獲得了約400億美元,而波音公司獲得了超過230億美元的政府補助。

這龐大數字的背後,除了披露出美國與波音千絲萬縷的聯繫,也顯示出美國政府對波音的支持。美國在波音背後的支持不僅是它強有力的靠山,更是它有恃無恐的武器。這就是為何在事故發生後,波音敢於向公眾信誓旦旦直言相信波音飛機的安全性,敢於FAA提交存有隱患的安全檢測報告,除了公關應有的考量之外,更多的是政府給予它支持的底氣。

埃塞俄比亞空難:波音並未有專門為737 MAX 8設計的模擬器,機師都是透過iPad學習駕駛客機。圖為波音787的模擬駕駛器。(Getty Images)

基於這層關係的考量,FAA定會在波音與空中巴士在市場競爭時「出力」。此前也早有案例。為了避免政府補貼造成的航空市場的惡性競爭,空中巴士與波音早在1992年達成了達成的關於限制直接和間接飛機補貼的雙邊協議。

但該協議最終在空中巴士不斷上漲的訂單量中失效。2001年至2004年,空中巴士公司的商用飛機訂單連續四年超過波音公司,空中巴士的步步緊逼讓美國無法坐視本國航空製造業在國際競爭中落於下風。

2014年10月波音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指控空中巴士違反協議;而空中巴士也以同樣罪名指控波音。這場角逐在雙方撕毀協議的醜陋下結束。為支援各自壟斷企業保持產業優勢,美國歐洲政府違背契約,在水下你爭我奪,最終將商業競爭上升為了國家產業的比拼,扭曲了該產業的競爭市場。

法國航空事故調查處(BEA)正在介紹他們擁有的最新儀器,可以讀取此次事故的波音客機黑盒內容。(路透社)

其次,龐大的需求量促使波音疏於「安檢」更讓人不安的是,在如此扭曲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波音飛機量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據波音官網指,截至2019年2月底,波音737MAX全系刑機型在全球總訂單已高達5012架,其中已交付376架,未交付4,636架。

若按照每架最低9,600萬美元計算,波音737MAX全系機型在全球訂單未交付總額為4,450.56億美元,是公司2018年商務飛機收入的7.33倍,為公司2018年營業總收入的4.4倍,是波音賣得最好的機型之一。該機型也為波音帶來了十分可觀和較為穩定的收益。

但波音交付飛機的速度顯然與其訂購量的上漲不成正比,376架的交付量與5000的需求量差距甚遠。美國着急推廣737MAX-8機的關鍵正是為了迅速填補波音飛機市場緊缺,保住自身產業優勢。

然而中國有句老話,叫欲速則不達,套用在企業生產上也十分受用。任何新產品的推廣和認證都是需要經歷一定的試驗、檢測過程,急功盡利只會給自己或他人造成難以預計的傷害。埃航的事故便是最好的例子和教訓,這也是壟斷企業在扭曲市場下所造成的惡果。

如今,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個大陪審團3月11日向「至少一名」參與開發MCAS系統人員發出傳票,要求對方本月晚些時候提供資料。若此次埃航事故與MCAS系統確實有關,需要接受懲罰的除了波音之外,在它背後的美國政府更是需要承擔主要責任的「肇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