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無盡的「外國干預」指控 究竟有幾真實?

撰文:唐宇廉 葉德豪
出版:更新:

「防干預選舉 美國與黑客過招」、「中國在『干預』美國選舉? 美專家看法各異」、「主動出擊 防中俄黑客干預選舉 美網軍獲准『先斬後奏』」……
隨著美國中期選舉迫近,類似的報道標題一再出現。

10月19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司法部、聯邦調查局和國土安全部發出聯合聲明,它們雖然承認「沒有證據」顯示外國擾亂投票程序,但繪聲繪影地指稱,有人正在散播「虛假消息」(disinformation)和「外國政治宣傳」(foreign propaganda)。可是,這些執法機構沒有透露太多詳情。

10月31日,美國一名高級情報官員稱,華府正監察是否有外國單位干預中選,表明當局將制裁任何涉及干預活動的公司或個人。這位官員還特別點名俄羅斯和中國,但沒有透露詳情。

美情報部門嚴陣以待 

美國情報部門對外國干預極其敏感,甚至杯弓蛇影,不能說毫無道理。還記得在2016年,俄國間諜被指入侵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競選團隊的電郵戶口,幫助特朗普勝出大選,這件事至今仍然影響著美俄關係。

另外,華府早前起訴一名44歲俄國女會計師,她的罪名是透過社交網站,在移民、槍械管制等問題上製造社會分裂,目的是影響中選。值得留意的是,該女子效力的公司,其實早於年初被調查「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米勒(Robert Mueller)起訴。

對於種種指控,莫斯科一概否認,一副「我沒干預,就算我干預了,你能把我怎麼樣」的態度。

俄國被指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一事,至今仍然影響著美俄關係。圖為特朗普和普京7月在芬蘭會晤的情況。(美聯社)

華府對中國的指控

如果說,美國對俄國的指控還有一些證據支持,它對中國的指控則頗為牽強。華府對北京的批評主要有兩項:一、在美國賣廣告,試圖影響輿論;二、報復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試圖打擊共和黨在關鍵州份的選情。

中國英文官媒《中國日報》9月在艾奧瓦州《得梅因紀事報》刊登了4頁廣告,宣揚中美貿易互惠互利、反對貿易戰的訊息。

然而,公開登廣告這個沒有違反當地法律的行為,卻招致特朗普不滿,「他們不想我或我們(共和黨)贏得選舉,因為我是第一個膽敢在貿易議題上挑戰中國的美國總統。」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10月初發表反華「檄文」時稱,相比中國,俄國影響中期選舉的手法只是「小巫見大巫」,暗示中國的威脅更大。

問題是,即使是美國廣播公司《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也質疑華府沒有提出充份證據,證明北京鬼鬼祟祟地影響中選。

中國社科院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傅瑩10月底在彭博新聞網撰文指,如果中國人或中國新聞機構的職員以透明、合法的方式評論美國政治,不應被視為「官方干預」(official interference)。

為選舉失利搵定藉口?

「外國干預」究竟幾分真、幾分假,抑或只是一種政治操作?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的言論便頗有參考價值。他認為,俄美關係是美國內政的「副產品」,意思是隨著中期選舉臨近,一些美國政客便會炒作俄美矛盾。其實,佩斯科夫的邏輯何嘗不能套用在中美關係上?

根據民調,共和黨有望保住參議院控制權,眾議院則有較大機會落入民主黨手中。由於共和黨在中期選舉的表現,將被視作選民對特朗普過去兩年施政的評價,可能出現的選舉失利,對特朗普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因此,特朗普率先「戴定頭盔」,轉移人們視線,一旦尷尬結果出現,立時為自己解脫。而被列為「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恰好就是信手拈來的替罪羊。

展望將來,就算中期選舉完結,但在天天都處於「選舉」狀態的美國,特朗普對中國的「操作」,恐怕還會陸續有來。

11月6日舉行的中期選舉,被視為選民對特朗普執政兩年的評價。(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