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上任近一年惹民憤 改革太快太盡 法國民調:近六成人不滿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上任將近一年,當地民眾對他的管治手法評價不一。民調機構Ifop-Fiducial周三(18日)公布最新民意調查,反映近六成民眾不滿總統,主要歸因於大規模的改革計劃,但同時有67%的受訪者認同總統的外交手段,正逐步改善國家對外形象。
面對外憂內患,年僅40歲的馬克龍仍要面對眼前種種艱鉅的任務。
馬克龍2017年勝出大選,同年5月14日正式上任總統。在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高企的法國,民眾都對他寄予厚望。走中間路線的馬克龍主張大力改革,由鐵路系統到教育制度,甚至整個歐元體系,他都不諱言要大刀闊斧。
據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57%受訪民眾認同馬克龍正兌現他的競選承諾,務求削減財赤,提升法國的競爭力。民眾認同他的理念,卻未必等於完全認同他的做法。58%的受訪者亦明確表示,對馬克龍抱有不滿,顯然是改革「來得太快、去得太盡、範圍太廣」的後果。
法國國內示威浪潮持續,鐵路工人、公務員、教師、大學生等通通走上街頭表達對馬克龍改革計劃的不滿。國內所有勞工幾乎都是他「開刀」的對象,計劃包括縮減法鐵員工退休金,削減公務員職位,向退休人士加重徵稅,又改革大學收生方法。有人直斥他是從「退休人士的銀包拿錢」。他努力兌現競選承諾的同時,卻引來民眾的強烈反彈。調查亦指,僅27%受訪者認同向退休人士加重徵稅。
相比起「內患」,法國民眾認為馬克龍處理「外憂」的表現更值得褒獎。67%的受訪者認同馬克龍努力推動歐盟進步對雙方關係有正面影響,又有63%受訪者認為法國的國際形象有所改善。
馬克龍曾呼籲歐洲各國領導人應協力重建歐盟。他提出多項歐盟改革概念,包括逐步提升歐盟軍事實力,建立一支歐盟部隊(European Intervention Force),建立統一歐盟預算和增設歐元區財政部長一職,協調難民庇護程序,設立碳稅等。進取的步伐,令他在歐盟內贏得掌聲,也令他在國內贏得認同。
馬克龍曾表示,自己只是做曾經承諾過要做的事。但法國人對他的公憤卻未有止息,周日(15日)接受傳媒聯合採訪時,記者多次向他質問,指「所有界別都存有不滿」,又充滿怒火地對他說:「你不是我的老師,我也不是你的學生。」
記者多番對馬克龍告誡和說教,又切斷他的說話並大聲呼喝。民間種種的憤怒,都反映在這場充滿火藥味的採訪中。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馬克龍遭記者針鋒相對,他亦幾乎難掩心底的怒火。但他深深明白,法國當下的問題需要通過結構性的改革來提高效率,從而更適當地配置社會資源,因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推行種種改革。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