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BM還是IRBM? 特朗普上台前 俄羅斯的升級只是表演|俄烏戰爭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在美國拜登(Joe Biden)當局批准烏克蘭用ATACMS地對地導彈打擊俄羅斯領地目標幾天之後,俄羅斯決定「升級」,除了降低使用核武標準之外,還在11月21日向烏克蘭中部城市第聶伯羅(Dnipro)的軍工目標發動了導彈攻擊,當中包括了一枚名為「Oreshnik」(榛樹)、可裝載核彈頭的疑似遠程彈道導彈(IRBM)--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IRBM在戰場上被使用。

根據烏克蘭方面的消息,俄羅斯使用的導彈被初步認定為RS-26洲際彈道導彈(ICBM)。不過,分析人士和西方國家政府普遍認定該枚導彈是基於RS-26發展而成的IRBM。普京(Vladimir Putin)在導彈攻擊後的講話之中,更是以中程導彈去形容「Oreshnik」。這種分類問題在網絡上更起了軍事迷的熱烈討論。

事實上,無論是ICBM還是IRBM,此前都沒有在戰場上被使用過,這次可算是打破了歷史。而且,無論是ICBM,還是IRBM,以至是中程彈道導彈(MRBM)之間的分類其實並不是非常清楚,單以射程作分類在邊際上也很容早有重壘的地方。這一種學術討論意義不大。(按一般分類,MRBM射程為1000至3000公里,IRBM射程為3000至5500公里,ICBM則是5500公里以上;問題是,載重等因素都會影響射程。)

11月21日,普京就俄羅戰爭局勢發表講話。(Reuters)

對於這次使用「Oreshnik」,普京表明這是對於烏克蘭被容許運用美製ATACMS和英製暴風之影(Storm Shadow)打擊俄羅斯目前的回應,普京將「Oreshnik」形容為戰場處境上的測試,並稱該種導彈速度高達10馬赫,沒有任何現代防空系統可以攔截。

根據網上流傳的影片,我們可以看到六個彈頭連下的畫面,可知其擁有「分導式多彈頭」的技術。但從影片可見,彈頭應該沒有裝載彈藥,更沒有裝上核武器。很明顯,這次攻擊只是一種宣傳,用以向西方展示出俄羅斯有能力以可裝載核武的新型導彈去打擊包括歐洲北約國家在內的目標。

普京在其講話中表明,俄羅斯保留向容許烏克蘭使用它們的武器來攻擊俄羅斯的國家的軍事目標進行攻擊的權利。普京日前簽署了新的核威懾政策之後,沒有人會否認俄羅斯有這樣的法律權利,但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很可能會在上台後施壓叫停烏克蘭之際,普京會用這種方式去打擊北約國家,導致戰爭不可收拾嗎?大概沒有人會笨到相信普京會這樣做。

這一次俄羅斯發動攻擊之前一天,烏克蘭媒體上已在流傳俄羅斯會從阿斯特拉罕州(Astrakhan)的卡普斯京亞爾(Kapustin Yar)發射RS-26彈道導彈來攻擊烏克蘭的消息(按:最終「Oreshnik」確實由該處發射)。此前,美國駐基輔大使館也一度因為潛在的攻擊而關閉。

根據美方的說法,俄方在發射「Oreshnik」之前已經知會美國。雖然俄方否定了這個說法,但從常理推測,「Oreshnik」能裝載核武,而且短時間內能直擊歐洲目標,容易引起誤會,即使俄方沒有詳細通報這次攻擊,也必然事先向美國給了照會。

圖為2024年11月21日,烏克蘭中部城市第聶伯羅(Dnipro)遭俄羅斯導彈攻擊,有建築物遭擊中起火。(Emergency Service of Ukraine in Dnipropetrovsk region/Handout via REUTERS)

在烏克蘭領土上試用新型導彈,這並不是第一次。在烏克蘭領土上使用可以裝載核武的導彈,這也不是第一次。唯一的不同點就只在於「Oreshnik」的射程較遠,而且是專為核武級的戰略性攻擊而設,原意是用來針對歐洲北約國家,而不是就在境邊上的烏克蘭。

在對戰爭的實際影響上,這次創造歷史的導彈攻擊可說是零--除非這次「測試」之後,普京還決定繼續浪費這種武器在烏克蘭戰場上。而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拜登將會趕在下台之前應烏克蘭的要求把薩德防空系統送到烏克蘭戰場上,因此這樣做只會構成讓此刻無後顧之憂的拜登繼續升級援烏的藉口。

從這些因素來看,俄羅斯這次攻擊只是一種有限度、可控制的「表演式」升級,為的是要回應美、英等國容許烏克蘭以射程達300公里的導彈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決定,但同時又避免西方國家不得不進一步升級。

在擺明車馬的攻擊之外,我們不能排除俄羅斯可能會有其他行動(按:本周初波羅的海連接多國的兩條海底光纖就離奇地被人為破壞)。但在確定特朗普的烏克蘭政策之前,普京絕對沒有可能會將戰爭推到特朗普也不能挽回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