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起來連維和部隊都打:以色列跟聯合國有什麼仇?
10月10日、11日,以色列連續襲擊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UNIFIL,聯黎部隊)總部,造成多名維和人員受傷。以色列士兵甚至向位於以色列與黎巴嫩邊境地帶Ras Naqoura的聯合國基地開槍,擊中維和人員避難的掩體入口,並且破壞車輛和通訊系統。
眾所周知,任何針對維和人員的蓄意襲擊都嚴重違反國際法。當然,以軍事後不斷推卸責任,稱UNIFIL或是在以軍和真主黨戰鬥時「無意間受傷」、「真主黨的恐怖分子和基礎設施靠近UNIFIL位置,這對維和人員的安全構成重大風險」,甚至假裝反省道,「目前正在最高指揮層進行徹底審查以確定細節」、「已採取一切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對平民和維和人員的傷害」,但這種虛偽作態沒能阻止批評。
11日,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大UNIFIL的歐洲主要派遣國,聯合了向UNIFIL派遣維和人員的30餘國發出聲明,譴責以軍攻擊維和部隊的做法「令人髮指」,並且嚴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和國際法規定所須承擔的人道主義義務,必須立即停止此類「毫無道理」的襲擊。而做為這場戰爭的最大贊助者,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在同日匆忙回應:將敦促以色列停止襲擊聯合國部隊。
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的後續作法明顯沒把各方譴責、美國呼籲放在眼裡,不僅公開要求UNIFIL撤出黎巴嫩,以軍坦克更在13日強闖UNIFIL營地,離開後更有砲彈在營地100米外爆炸,造成15人吸入煙霧不適。以軍事後狡辯稱,這是因為真主黨發射反坦克導彈、造成25人受傷,地點非常接近UNIFIL一個哨所,所以一輛協助疏散傷兵的坦克「被迫退入部隊哨所」,之後為掩護受傷士兵撤離所以使用煙幕,「相關行為未對聯合國維和部隊構成危險」。當然,這種說法同樣不能服眾。
其實這並非以色列第一次對聯合國展現敵意。基本上從去年10月「阿克薩洪水行動」爆發以來,以色列就與聯合國多次摩擦,聯合國持續示警加沙人道危機、以色列則不斷反嗆聯合國「支持恐怖分子」,甚至還在入侵黎巴嫩後,於10月2日宣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為「不受歡迎人物」並禁止對方入境,如今更是以實際行動危及UNIFIL安危,這背後既有短期的戰略考量,也源於以色列與聯合國長期的歷史張力。
以色列為何與UNIFIL發生衝突
首先觀察雙方在黎南衝突的起因。牽涉其中的關鍵角色,就是長期盤據黎南的真主黨。
眾所周知,真主黨是黎巴嫩最大武裝組織,也是該國什葉派的政治勢力代表,長期得到伊朗和敘利亞支持。自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來,真主黨便在外部勢力扶持下,逐步發展成為一支擁有精銳部隊和大量武器的軍事力量,成為以色列在黎巴嫩的頭號勁敵,並在黎巴嫩南部建立嚴密的防禦網絡。這一地區由於緊鄰以色列北部,所以演變為雙方的長期對抗前線。2006年爆發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中,雖然以色列對真主黨進行大規模軍事打擊,卻並未根除其影響,反而促成真主黨進一步扎根黎南。
而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在後來的時空發展下,黎巴嫩南部已不僅是黎以邊境的緩衝帶,更是伊朗通過真主黨擴大在黎巴嫩及整個中東影響力的重要橋頭堡。以色列因此視真主黨為其北部安全的頭號威脅,尤其真主黨手握數萬枚火箭彈和導彈,在伊朗不斷協助其精進射程的背景下,以色列北部大城其實都在真主黨的打擊範圍內。
2023年加沙戰爭爆發後,真主黨更為干擾以軍行動,不斷向以發射火箭與無人機,導致以方為此疏散北境10萬居民,並在加沙打成不知如何收場的戰略泥淖後,於9月30日揮軍北伐黎巴嫩,喊出「要讓北境人民安全回家」,並與真主戰展開激烈地面戰,戰鬥持續至今。
而聯合國維和部隊自2006年黎巴嫩戰爭後,便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進駐黎巴嫩南部,旨在協助黎巴嫩政府恢復對該地區的控制,並且防止武裝衝突再度爆發。不過整體來說,UNIFIL除了負責監督黎以停火、防止黎以軍事衝突升級,其任務還包括協助黎巴嫩政府軍壓制真主黨,阻止真主黨等武裝組織在黎南擴展武裝力量。
但從後續發展來看,儘管UNIFIL在該區駐紮多年,其實際作用和影響力都相當有限。這些年來,真主黨繼續在黎南擴展其軍事實力,不僅未被削弱還持續壯大,並與以色列定期爆發小規模衝突。這也導致以色列對UNIFIL的長期不信任,並指責UNIFIL未能有效阻止真主黨武裝擴展,同時質疑其是否能夠有效執行安理會1701號決議,特別是當真主黨繼續從伊朗和敘利亞獲取武器並強化軍事力量時,以色列對UNIFIL的批評也越發強烈。
從這個脈絡來看這次以軍與UNIFIL的衝突。以方解釋當然傾向「戰術性失誤」,即所謂軍事行動中的誤擊。但根據以軍的歷史紀錄及其精確打擊能力,這樣的解釋當然不具說服力,眾所周知,以軍擁有先進的情報收集和目標識別系統,特別是在北部邊境這樣高度敏感的地區,因此這次攻擊不僅不太可能是誤擊,反而更可能是有意識的戰術選擇。
而以色列的首要目的,就是拔除UNIFIL對其軍事行動的相關掣肘。畢竟維和部隊雖無法遏制真主黨,卻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以軍,特別是如今以色列又希望深入打擊和擴大軍事行動,UNIFIL的人員和設施分佈,都會成為以色列行動時必須考慮的因素。因此以色列寧可犯眾怒也要對UNIFIL開火,目的就是向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傳遞信號,表明國家安全不容忍任何外部力量的干預,「就算你是聯合國也一樣」。
接著就是威懾真主黨及國際社會。以色列可能希望通過這種行動,向國際社會、聯合國以及真主黨表明,以色列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北部邊境的安全,任何國際監督機構都將形同不存在,就像以軍過去一年在加沙肆無忌憚、大開殺戒,也同樣不顧國際譴責、聯合國示警,在未來的黎南軍事行動中,以軍也不會有任何手段極限與道德下限。
再來就是削弱真主黨的戰略優勢。對真主黨來說,UNIFIL的存在確實在某種程度上,為其提供了某種程度的保護。因為聯合國的維和任務就是要求各方保持克制,這意味著以色列無法隨心所欲進行大規模地面進攻。如果以色列能夠削弱UNIFIL的威信或使其減少對黎巴嫩南部的實際干預,甚至如內塔尼亞胡公開威脅的,聯合國最終真的撤回UNIFIL,那麼真主黨無疑將喪失這道「緩衝」。因此,攻擊UNIFIL的目的之一,也可能是在未來的衝突中,先行削弱真主黨的戰略優勢。
以色列與聯合國的歷史張力
當然,這背後也反映以色列與聯合國的漫長嫌隙。
眾所周知,以色列對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長期不信任、甚至抱有敵意,認為聯合國在中東問題上時常偏向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過於苛刻。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聯合國在以巴衝突的處理上多次對以色列採取譴責或制裁措施,而以色列則認為聯合國未能有效遏制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武裝對其的攻擊,多次的聯合國決議,無論是在1967年六日戰爭後的242號決議,還是後來的有關巴勒斯坦問題的決議,在以色列看來都帶有明顯的反以色列、甚至反猶色彩。
聯合國機構中,有多個附屬機構如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等被以色列視為對巴勒斯坦勢力的支持者。這加劇了以色列對聯合國系統的整體不信任,UNRWA也因此成為這次加沙戰爭的犧牲品,不僅在加沙開辦的多所學校被炸毀,還有不少員工死於以軍鐵蹄之下。
無獨有偶,以色列也多次譴責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在處理巴以衝突和黎巴嫩問題上的「不公正」,特別是在真主黨的問題上。以色列認為,UNIFIL雖然名義上是維護和平,但在實際行動中未能有效遏制真主黨的武裝活動,反而放任其增強實力。尤其2023年加沙戰爭爆發後,聯合國大會和人權理事會曾多次譴責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這又進一步加劇了以色列對聯合國的敵意。因此,以色列明顯是要通過這次攻擊,表達對聯合國的長期不滿,不管是對於以巴問題、還是以黎問題。
當然,以色列對UNIFIL部隊的開火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特別是聯合國與UNIFIL派遣國,紛紛呼籲以色列遵守國際法,尊重聯合國的維和任務。這種聲音可能導致以色列的外交壓力上升,但考慮到以色列在國防和國家安全問題的一貫強硬立場,以及在加沙戰爭後便殺紅了眼的偏執自傲,以色列不太可能因此在行動上有所收斂;相反,這種聲音可能會加劇以色列與聯合國的對立,特別是在中東和平進程和黎巴嫩問題上。
而毫無疑問,UNIFIL的角色之後將愈發尷尬。早在此前,聯合國在黎巴嫩維和的有效性就受到質疑,如果以色列和真主黨的軍事衝突持續烈化,UNIFIL可能真將被迫撤離、無法在該區繼續維持現有任務。這無疑是對聯合國威信的又一重挫,也或許是以色列「為長期屈辱出一口惡氣」的真實盤算。
整體來說,以色列對UNIFIL的開火行為,表面上看起來是偶發的軍事事件,實際卻反映出以色列對聯合國系統的長期不信任,以及對自身安全的強烈焦慮與扭曲執念。這一行動不僅顯示以色列在面對真主黨威脅時的不妥協,也表明其在國際壓力下,依然堅持採取強硬的軍事立場。未來,以色列與聯合國的張力恐會持續升溫,而聯合國即便成立初時立意良好、以維持人類和平為願景,卻始終無法超越強權政治的殘酷現實,在美國持續支持以色列的背景下,聯合國在過去救不了加沙,恐怕也在未來救不了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