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兑美元創今年最高值 低調的「攻」勢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相較於美股連續深跌三個交易日,VIX一度爆拉60%創去年3月來最高,日經指數單日大跌12.4%,創下歷史上第二大跌幅,而後大幅直拉10%的「過山車」,資本市場上「群魔亂舞」。而在匯率市場上,美元指數走弱,日元對美元的匯率一度升至1美元兑141日元區間,引起了市場上注意力。

而事實上,在這麼極度混亂的市場行情中,8月5日離岸人民幣兑美元升破7.10關口,創去年12月以來新高,事實上,在資本市場瘋狂的8月2日,人民幣就一度飆漲超千點。7月以來,人民幣兑美元匯率走勢已顯現上升勢頭,7月漲幅約0.6%,為年內首次月度收漲,且匯率波動性在7月末以來顯著抬升,低調的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

多因素疊加共振推動人民幣匯率大幅上漲。從技術修正到美元指數回落,再到日元強力升值,以及全球經濟金融、貨幣政策環境的變化,諸多因素疊加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了積極影響,支撐人民幣匯率強勢反彈。

人民幣會不會走出一波快速上漲的走勢?那倒未必。應看到,7月以來,美元指數就出現回落勢頭,但彼時人民幣匯率並未相應上漲,由此積累了「補漲」勢能。短期看,人民幣「補漲」空間相對有限。從數據表現看,人民幣匯率在年內已經保持相對強勢。換言之,人民幣匯率7月近一個月的「不漲」,也有此前「不跌」的緣故,意味着人民幣此番「補漲」的空間可能並不寬闊。

2020年2月3日,一名男子走過位於中國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總部。(Reuters)

從當前中國國際收支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仍存在多個壓制因素,人民幣能否持續升值根本上取決於中國經濟能否行穩致遠。例如,中美利差仍處歷史低位,對於金融賬戶下的資本流入制約仍大。中美利差破局的關鍵仍在於中美經濟韌性的比拼,重點觀測美聯儲會否連續降息,以及中國穩增長能否取得更多實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北京時間8月5日13:00,美元兑人民幣報7.13,美元兑離岸人民幣報7.12。同日,人民幣兑美元的中間價報7.1345。即期匯率和中間價的差距開始收斂,說明當前人民幣貶值預期開始逆轉。

離岸人民幣低於在岸人民幣情況較為少見,說明此次人民幣升值更多受短期海外預期轉變引發,人民幣開始表現出避險貨幣特徵。也有專家指出,綜合海內外情況看,中國經濟、政策和企業盈利前景相對確定,估值處於低位的人民幣資產有望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

回溯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經濟形勢的判斷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會議提出,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一信號表明,政府將通過多種政策工具防止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增強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最新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在2023年繼續保持長期向上的趨勢,季度平均值為6.27,按年增幅達22.9%。雖然面臨外部環境的挑戰,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儲備中的使用率不斷提升,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才在一個月前,市場都還在議論「7.3保衛戰」,但人民幣匯率仍波瀾不驚,更不用說中國央行其實更是胸有成竹。一路看來,人民幣的成色未變、韌性十足。

最新發布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月度報告顯示,今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佔比為4.61%,連續第8個月位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較2022年11月的佔比(2.37%)的,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額幾乎翻番。

無獨有偶,在南開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7月27日聯合舉辦的2024國際貨幣論壇上重磅發布的上述《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顯示,2023年四個季度末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數值)分別為5.21、7.13、6.42和6.32,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為6.27,較上一年度按年增長22.9%,繼續保持長期向上趨勢。截至2023年底,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的國際化指數分別為51.52、25.03、3.76和4.40。過去5年,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的國際化指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0.23%、-1.34%、-2.65%、0.22%和16.56%。

8月4日全球金融市場掀起一股風暴,日本股市首當其衝,日經225指數單日大跌12.4%。名古屋證券交易所的員工們正在觀看日本日經指數的顯示屏。(Reuters)

不難發現,即使在外部環境極其嚴峻、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承壓的情況下,與其他主要國際貨幣同期表現相比,人民幣國際化依然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塗永紅看來,貿易與直接投資驅動力強勁,國際融資成為增長新亮點;跨境貿易與直接投資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基本盤」。從增長率來看,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直接投資和國際債券融資實現較快提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年度亮點。人民幣外匯儲備佔比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表現。

當然,企業跨境使用人民幣的主動性增加,以貿易結算和外匯交易為主要業務場景。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貨物出口額為12.13萬億元,按年增長6.9%。企業通過在境外加工並直接銷售到國際市場,極大地提升了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頻率。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中國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提升人民幣作為一種國際貨幣的「含金量」。二是中國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加快金融高水平開放步伐,促使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提質增速。三是國際貨幣合作大踏步前進,為人民幣國際使用搭建廣闊的平台。

隨着「一帶一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區域合作框架的實施,中國供應鏈網絡拓展,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場景不斷豐富,區域接受度進一步提升。

最後,金融周期分化與波動下人民幣的融資功能增強,成為2023年人民幣國際使用的高光亮點。在國際資金成本激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情況下,人民幣融資成本保持相對低位,且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因此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選擇人民幣作為計價融資貨幣。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早前表示,內地現時的房地產供應過剩,「14億人可能住不完」。(視覺中國)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中國經濟亦面臨着內外部多重挑戰。首先是國內經濟增長面臨挑戰,房地產行業風險和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依然存在。這些問題短期內削弱了市場主體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其次是外部地緣政治風險。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摩擦的加劇,使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相關動作增加了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法律和運營風險,並影響了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環境。再者是資本流出壓力。中美利差倒掛,人民幣資產收益率相對走低,尤其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風險資產價格下跌,使得具有投資職能的人民幣國際使用面臨挑戰。此外,人民幣兑美元匯率走弱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緩慢,也對人民幣國際化深度發展形成制約。此外,「路徑依賴性強,交易對手對人民幣接受度較低」也是一個現實。

事實也是,儘管人民幣在貿易和金融交易中表現突出,但在國際儲備中的佔比仍然較低。在以美元計價的全球官方外匯儲備數據中,人民幣佔比自2022年起已緩慢下降至2.29%。

回望近幾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人民幣在貶值壓力下的國際化進程加速,體現了複雜的經濟現象。貶值從表面上看似不利於貨幣國際化,但在政策支持、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民幣資產吸引力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率不斷提高。未來一段時期,國際貨幣秩序將步入調整期,未來一段時期,國際貨幣秩序將步入調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