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對華汽車關稅陸續生效 中國如何反制?
儘管中歐之間進行了積極的磋商,可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臨時關稅案還是正式生效了。而美國對華的汽車關稅也將在8月1日生效。可以說美歐已經對中國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中國要如何突圍這一輪「圍攻」?
這一輪關稅戰,是美國製造的「中國產能過剩論」陰謀的一部分,相信接下來還會在更多領域對華髮起關稅戰。美國之所以製造「產能過剩」的陰謀,目的還不完全在於搶奪美國相關領域的優勢地位,或者說打擊中國的優勢地位,主要在於藉此離間中歐關係和製造中歐矛盾衝突,這樣就可以推動美歐反華聯盟的建立。
儘管歐盟不是那麼情願與中國打這種兩敗俱傷的關稅/貿易戰,可有四大因素也決定了歐盟必然要對中國出手。
一是歐洲不可能把製造業的優勢拱手讓給中國。歐洲是近現代工業革命的發源地,200多年來一直引領着科技和製造業的發展。如今,中國只用了短短幾十年時間就要實現全面超越,這無論如何不能讓歐洲人接受。不管左翼還是右翼都是如此。
二是政治原因。中歐意識形態、發展道路不同。一旦中國取得了經貿優勢,就等於是歐洲的失敗,這也是不可接受的。三是,目前歐洲極右勢力不斷壯大。儘管目前各國政府都在積極與極右進行鬥爭,可整體思維實際上已經是向右看齊了。所謂的「反右」,只是為了拉選票而已。
以上就決定了歐盟必然要對中國高端製造業領域進行打壓遏制。由於是受到政治或意識形態因素的主導,這場貿易戰也是在所難免的。這也就是目前形成美歐前後夾擊中國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中方目前面臨幾大問題。一是如何反制?反制是一定的。維護自身的發展利益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要向世界表明中國維護自身核心利益和發展利益的決心意志,當然也是為了維護和築固在相關製造領域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優勢。
但是,反制歸反制,也必然要勢情況而定,展開關稅互撕或爆發全面貿易戰並不符合中國利益。一方面,將嚴重衝擊世貿體系,也就是進入逆全球化通道。另一方面,關稅互撕也好,貿易戰也罷,畢竟是兩敗俱傷或沒有贏家的遊戲,這不符合中國治世理念。三是,這樣會把歐洲徹底推入美國的懷抱。美國製造「中國產能過剩論」挑起關稅戰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挑起中歐衝突矛盾,阻止中歐進入合作通道。中歐互撕,歐洲也就自動加入美國戰隊。
儘管歐盟對華髮起了關稅戰。可歐盟也是小心翼翼不想把事態擴大。先弄出了這麼個臨時關稅,這是在留後路,或者說留下了磋商談判的空間。其次,加徵的關稅並不算是太高,而且是在生效前又主動降低了一些,這是意在表明願意與中國磋商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也意在表明與美國的關稅戰的區別。
可以注意,中歐一直在進行積極的溝通磋商。關稅生效的同時也強調了願意與中國磋商解決爭端。也需看到,歐盟內部反對的呼聲也在不斷高漲,歐盟也在承受一定的政治壓力。
歐盟還是有意與美國保持一定和距離。儘管對汽車相關領域加徵關稅是由美國人先提出來的,可歐盟卻先於美國之前關稅生效。而且明言這是為了維護歐洲的利益,而不是要打壓中國的優勢,這就表明歐盟並不想造成與美國一道對華發起攻擊的印象。
因此,中方反制就不會一上來就那麼嚴厲,而要給磋商談判留有餘地。中方不會直接選擇反制汽車相關領域。因為歐盟的汽車行業都堅決的反對,這應當是爭取的對象,也是制止爆發大規模貿易戰的有利條件。反制會選擇那些積極支持關稅戰的國家優勢或敏感行業,比如紅酒、農產品領域,且對反對加徵關稅的國家特別是德國要網開一面。
當然,更重要的是加速搶佔和培育國際市場或者說非西方市場。不管是高端產品還是中低端產品,中國都有性價比和技術優勢。針對不同的市場推出不同性價比的產品,有利於搶佔國際市場。
所謂的「產能過剩」,這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在世界需要加速應對氣候危機的關鍵時刻,電動汽車也好,清潔能源領域也罷,不是產能過剩,而明顯的不足。由於美歐在這個領域裏採取貿易保護主義,這個產能對於中國來說可就真的是要過剩了,而中國不能自動降低產能,這樣就中了美歐的計了。
因此,出路就是把「過剩」的有優勢的產能轉移出去。中國在這一相關領域投入很大,科技和製造優勢也非常明顯,而國內市場又無法消耗掉這麼大的產能,轉移出去是最佳的出路。
目前,中東、東南亞、南美以及一些非洲國家,甚至是一些歐洲國家可是都歡迎中國前去建廠。這一方面可以把產能轉移出去,減少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出有利於幫助一些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特別是經濟落後國家的經濟搞上去了,也就等於是培育了新的市場。
以美歐新貿易戰為契機,加速推動南南合作,以建立起獨立於美歐之外的新的經貿體系。如果世界註定進入冷戰或中美對抗,那麼目前的經貿體系自然也就會完全崩潰。既然美國有意要與中國脱鈎,中國也只能是另建隔絕美國的體系。
大概率來看,中歐不大會形成嚴重的關稅互撕的局面,應當會適當進入相互妥協模式。也或許,這是歐洲對華的最後一次火力偵察,試探出中國的底線之後,或許反會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如果預感到特朗普會大選勝出,歐洲則肯定會與中國進入合作模式,至少一些國家會搶先與中國合作,以應對特朗普可能製造的全球性經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