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親以色列資本首敗進步派 拜登爭勝還是要靠特朗普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紐約州第16國會選區6月25日上演了美國史上花費最高的國會眾議院黨內初選,各候選人及外部支持組織的廣告花費高達2480萬美元。

這場民主黨「內部鬥爭」的一邊是該區的現任進步派、挺巴勒斯坦議員鮑曼(Jamaal Bowman),另一邊則是有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背後支持的第16區本區政治人物拉蒂默(George Latimer)。

拉蒂默加上AIPAC支持的政治行動組織花費比鮑曼高於7倍,最終,公開以「F字頭粗口」大罵親以色列資本的鮑曼以不足42%得票大敗於拉蒂默之手。

鮑曼在集會中爆粗大罵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Reuters)

鮑曼是以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簡稱AOC)為代表的國會左翼9人小隊("The Squad")的一員,因為其出位言行頗具全國知名度。他這一次挫敗,也是這個近年備受注目的年輕進步派群體失掉議席的首例。

這場民主黨內鬥,似乎顯示出拜登(Joe Biden)依然難以擺脫以色列政策和加沙戰爭分裂民主黨意見所帶來的政治包袱。

民主黨「挺巴」代表

本身是教師出身的鮑曼,2020年乘着特朗普時代種族平權的進步派左翼浪潮參政,在第16區異軍突起,擊敗了當了該區國會眾議員32年、有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等黨內元老支持的原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恩格爾(Eliot Engel),因而得以晉身國會。其勝選被視為民主黨傳統建制派逐步被新一代左翼進步派蠶食的象徵。

6月22日,民主黨進步派代表人物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簡稱AOC)親自為鮑曼站台。(Reuters)

正如不少美國自由派一般,對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本身是黑人的鮑曼很自然地就站到了巴勒斯坦人的一邊。他上任第一年,美國自由派猶太組織J Street曾經資助他和其他眾議員到以色列和西岸訪問。他在行程之中的所見所聞改變了他對所謂「兩國方案」的看法,使他完全站到了巴勒斯坦的一邊。

在10月7日哈馬斯發動襲擊引爆加沙戰爭之前,鮑曼已經開始成為美國國會中批評以色列的代表人物。他反對美國支持以色列同其他阿拉伯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所謂「阿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他支持美國正式將以色列建國認定為「納克巴」(Nakba,大災難之意),意指當時有70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被逐出或逃離家園;他投票反對眾議院確認以色列不是種族主義國家的決議;他杯葛以色列總統到美國國會的演說……

10月7日之後,鮑曼雖然迅速批評哈馬斯,卻是美國國會中首批呼籲加沙停火的議員之一,而且要求拜登當局限制美國對於以色列的軍事援助。

6月22日,左翼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為鮑曼站台。(Reuters)

雖然此等立場後來已逐漸成為民主黨自由派的主流,拜登自己也因為以軍進攻拉法(Rafah)的問題而叫停了一批對以重型炸彈輸送,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最近也多次公開批評美國拖延對以軍援(按:拜登當局似乎只是不再緊急處理對以軍援而已),但鮑曼的態度卻比不少進步派政客更為出位:他一度指責哈馬斯恐襲期間一些性侵犯的證據是「宣傳」(按:他後來有為此道歉),將以色列形容為「75年的軍事佔領」,支持「從河流到大海」(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的口號--兩者都被認為是拒絕承認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要將猶太人趕出整個巴勒斯坦。

對於民主黨進步派的挺巴、反以聲音,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據報已預備花費1億美元,去專門打擊這一類政治人物。鮑曼就成為了AIPAC「殺雞儆猴」的首要目標。

這一方面是因為鮑曼本身在以巴問題之外也是個極具爭議的候選人:他曾經投票反對拜登的基建法案;曾經在國會避免政府停擺的撥款投票期間拉響火警鐘(可見以下影片),似乎是要阻礙投票,最終承認輕罪,被罰款1000美元;第16區的當地商會和地方官員都認為鮑曼只顧經營自己的全國知名度,卻少有接觸選區中的各持份者;他也被翻出在十多年前似乎曾相信有關9-11事件的陰謀論等等。

另一方面,是親以色列組織在鮑曼的選區內也找到另一位可以挑戰鮑曼的有力親以政客。這位人物就是這次勝出初選的拉蒂默。拉蒂默現年70歲(按:鮑曼48歲),長期參與地區政治,當過州議員,也是現任第16區一縣的行政主管,人脈極廣。

拉蒂默本來大概也沒有打算進軍華府政壇,但紐約多個猶太教拉比卻主動邀請他參加初選挑戰鮑曼,最後他才在親以色列組織傾力支持之下投入選戰。

以巴裂痕未減

在投票之前,民調顯示拉蒂默大幅領先鮑曼,左翼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AOC等進步派全國政治明星都趕到鮑曼的選區為他站台。在拜登與特朗普6月27日進行首場總統辯論之外,全美各大媒體都將目光聚焦到紐約州第16區的選舉之上,將之視為民主黨進步派的最大考驗。

鮑曼最終的敗選,除了是敗於AIPAC的金權、他個人的政治失誤和進步派意識形態的退潮之外,也突顯出民主黨內因為以巴立場的分裂,至今依然未有減退,一般選民以至相關政治團體依然以此議題作為其政治導向。在以巴問題未解之際,一直希望能走中線的拜登,可能會落得兩面不討好的下場。

2020年10月22日,特朗普和拜登進行總統選舉電視辯論。(Reuters)

鮑曼也並非唯一一個AIPAC針對的進步派議員。同屬進步派國會小隊的密蘇里州(Missouri)議員科里布殊(Cori Bush)同樣受到親以色列資本支持的中間派候選人挑戰。其初選將在8月6日舉行。AIPAC的持續投入,無疑將會把以色列議題繼續炒熱,持續分化民主黨。

加沙戰爭至今已近9個月,拜登一直未能修補這道民主黨裂痕,未來幾個月,這個情況大概也不會有任何根本上的改變。

於是,拜登的連任選戰又回到基本盤:到底「反對特朗普」的大旗能否團結民主黨人,讓不滿拜登者最終含淚重投民主黨?

執政4年,拜登要贏還是只能靠「特朗普」這一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