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戰局是收是放? 史上最早美國總統辯論或成關鍵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6月23日極罕有地接受以色列希伯來語媒體訪問,聲言加沙「猛烈戰爭階段」快將完結,當地以軍之後將有機會派往以色列北部,預計是要用來應付與黎巴嫩真主黨可能加劇的另一場戰爭。同一時間,內塔尼亞胡的黨內政敵、現任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也啟程前往美國,上機前表明將會同美方官員商討加沙過渡至「階段C」的問題,也即是將針對加沙的軍事行動收縮為針對性的特種部隊清掃行動。

經過差不多兩個月的拉法(Rafah)攻勢之後,以軍表明哈馬斯隱身拉法的剩餘4個營有兩個已被擊敗,暗示哈馬斯確實已無力再發動像10月7日一般的大規模攻擊。但問題的核心依然是內塔尼亞胡未有提出可以取代哈馬斯作為加沙管治者的方案,使加蘭特口中的「階段C」難以實現,也為哈馬斯重整旗鼓留下空間(按:哈馬斯據報已在加沙地區開始招募年輕人加入。)。

時隔14個月受訪

在右翼媒體Channel 14的訪問當中,內塔尼亞胡公開否定了其極右政治黨友「讓猶太人重新定居加沙」的主張,稱之為不合現實,也無助戰爭目標。他同時聲稱以軍正在準備一個分階段在加沙建立巴勒斯坦平民政府的方案,並再次否定由管治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重返加沙的可能,並指出以色列有可能要在加沙建立臨時的軍事管治。

3月25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抵達美國國務院大樓,準備同國務卿布林肯會面。加蘭特極力反對由以軍接管加沙。(Reuters)

針對美國拜登(Joe Biden)當局,內塔尼亞胡在訪問中也再次批評美國對以軍援大減,聲稱此等情況在4個月前開始,而他在幕後多次遊說未果才在上周開始公開批評美方。拜登當局稱除了一批可用於拉法的重型炸彈之外,美國並無扣起對以軍援。

目前,加沙戰爭不只讓拜登失去阿拉伯選民支持(民調顯示其支持度由2020年投票時的60%跌至20%),更使同樣屬於民主黨票倉的猶太選票有流向特朗普的危險。分析認為,內塔尼亞胡公開批評拜登扣起以色列軍援,就是要藉美國國內選舉政治來施壓拜登。(按:《以色列時報》引述匿名美方官員報道,拜登並沒有扣起軍援,而只是不再利用緊急權力來加快向以色列輸送武器而已。)

這場訪問是內塔尼亞胡過去14個月來第一次的希伯來語訪問,其政治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反對猶太人重新定居加沙的主張,反映出近來民望重見生機的內塔尼亞胡對自己的政治地位愈來愈有信心,也看穿了其聯盟政府內的極右政客不敢拉倒內塔尼亞胡。

而其最大中間派政敵甘茨(Benny Gantz)退出戰時內闊兩周之後,也沒有對以色列政局構成任何可見影響,他自己的支持度更有進一步下挫之危。

這一次受訪,可算是內塔尼亞胡對自己政治地位漸穩的信心展示。

2024年6月17日,美國總統特使霍克斯坦(Amos Hochstein)在耶路撒冷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敦促以方緩和黎巴嫩邊境局勢。(以色列總理twitter)

黎巴嫩成新戰線?

對於加沙局勢,內塔尼亞胡訪問當中的言論基本上毫無新意,並沒有為戰爭未來和戰後安排提出任何明確方向。其將加沙以軍北調去對付真主黨的說法,則引起人們擔心以色列會否再次入侵黎巴嫩。

自10月7日哈馬斯攻擊以來,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長期在以、黎邊境交火,直到8個月後的今天,以色列仍有6萬人未能重返北部家園,黎巴嫩則有9萬平民撤離了南部邊境。除了以色列有時深入黎境擊殺真主黨領導階層之外,雙方交火一直行禮如儀。

但隨着雙方死傷不斷增加,真主黨死亡人數超過300、黎巴嫩平民死亡近百,以色列喪失近20名軍人和超過10位平民,有限度交火演變成全面的危機愈來愈嚴重。踏入6月,雙方交火引發嚴重邊境火災,以軍甚至開始利用中世紀一般的木製投火器去點燃黎巴嫩境內叢林、農地;6月12日,以色列也不怕升級,直接擊殺了一位真主黨高層軍官,惹來真主黨猛烈攻擊報復。

6月18日,以黎邊境一處起火。(Reuters)

上周,以軍宣布已經授權進攻黎巴嫩的行動計劃,而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則多次出言警告以黎全面開戰的嚴重後果,甚至將一直同以色列有一定軍事合作的歐盟成員塞浦路斯也拉下水,警告後者不要讓以軍使用其機場來攻擊黎巴嫩,否則將會被視作加入戰爭。

其實早在10月7日之後,擔心真主黨會像哈馬斯一樣發動突襲的以色列政府,已有計劃「先發制人」打擊真主黨,但最後在美國壓力之下未有執行。由於真主黨武備和軍人質素都遠勝哈馬斯,如果以軍同真主黨全面開戰,整個以色列和黎巴嫩也將陷入不堪設想的戰火之中。

然而,在加沙戰爭持續之際,真主黨不得不出於道義考慮繼續攻擊以色列,而長久被迫逃離家園的以色列平民也對內塔尼亞胡政府構成了愈來愈大的政治壓力。雙方一直都有升級戰爭的可能。

2024年6月19日,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發表電視講話,警告塞浦路斯(Cyprus)勿向以色列開放領土,以用於攻擊黎巴嫩。(Reuters)

美國和法國過去不斷透過幕後外交工作說服真主黨收手,特別是希望真主黨能按照2006年以黎戰爭之後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撤出黎巴嫩南部,但兩國的遊說一直未有成果。

而在以色列方面,內塔尼亞胡還需要利用持續不斷的戰爭來維持自己的執政地位,在加沙戰爭難以避免地進入針對性清掃哈馬斯的階段之後,黎巴嫩真主黨一線則變成了另一個可以借題發揮的對象。

可以說,如今以色列正站在收縮戰爭與擴大戰爭的分岔路口之上。

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強力打擊加沙哈馬斯,其實不太需要美國支持。但面對擁有十幾萬枚飛彈的黎巴嫩真主黨,以色列必需得到美國全力的軍事支持。在此,美國總統大選的走向就是決定性因素。

以巴衝突;2024年6月20日,在以色列-加沙邊境以色列一側,一名以軍坐在邊界附近一輛軍車上,舉起勝利手勢。(Reuters)

決定性的美國總統辯論

6月27日,拜登和特朗普(Donald Trump)將會進行本年總統大選的首場電視辯論,這次辯論將是1960年有史以來最早舉行的一次。由於過去大半年來,拜登在民調上一直落在下風,各種政治、經濟變故也未能改變選情,這次辯論可能是拜登扭轉劣勢的唯一機會。(按:第二場辯論要到9月10日才舉行。)

拜登6月20日起已經到了大衛營「閉關修練」,而特朗普則四出演說,以實戰為訓練,也加緊同黨友進行政策討論,準備迎戰拜登。

正如往日的美國選舉一般,加沙戰爭此等外交議題並不是選民普遍期望兩人辯論的主題。根據一項YouGov民調,以色列問題排在通脹、邊境安全、醫療、社會保障、國債、稅務、貪腐、民主、墮胎、氣候轉變和住屋開支之後。可是,拜登和特朗普兩人的辯論表現將對內塔尼亞胡的戰爭決策有着決定性影響。

2020年10月22日,特朗普和拜登進行總統選舉電視辯論。(Reuters)

這次辯論中,人們最關心的是81歲的拜登能否展示出足夠的活力和認知能力去證明他仍然能勝任美國總統。如果拜登表現不過不失的話,內塔尼亞胡很可能會維持此刻的「拖字訣」,讓加沙戰爭持續、以黎緩緩升溫,一邊保留以色列在戰爭狀態之中,另一邊靜待特朗普勝選。

但如果拜登在辯論過程中出現嚴重過失,讓特朗普大獲全勝的話,內塔尼亞胡則可以隨心所欲的擴大戰爭。雖然直到來年1月,民主黨依然執政,但當人們都看清拜登必敗的事實之後,不必面對民主選舉的美國國防和外交建制也就必需預先準備好特朗普上台的政策路向。

還有一個概率甚低的可能是,特朗普在辯論中出現無可挽救的失誤或健康事故(例如像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般突然靜止不動之類),使美國總統選情出現逆轉。若然如此,內塔尼亞胡就只能接受民主黨繼續掌握外交實權的事實,開始認真地在加沙問題上尋找一個其極右盟友能夠接受的停火下台階。

但無論如何,內塔尼亞胡將在7月24日到華府向美國國會兩院發表演說,到時候他將無可避免地要為以色列戰局的未來走向給出一個清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