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的錯誤比英國脫歐公投還要嚴重?|法國國民議會選舉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法國國會為期兩周的競選期本周正式開跑。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歐洲議會選舉大敗後解散國民議會重選的「豪賭」,從一開始就被人拿來跟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作比較,皆因兩者也是出於執政者的過度自信,且兩者對於各自的國家都有深遠影響。今天距離6月30日的首輪投票不足兩周,馬克龍的錯誤看起來比當年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還要嚴重。

極右國民集會(RN,或譯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選舉奪得31.3%選票,大敗馬克龍所屬聯盟的14.6%。馬克龍解散國會的意圖就是要法國人馬上「再選一次」,確立他們一直反對勒龐(Le Pen)家族極右政客的傳統態度,也順勢豪賭一局,看看能否透過為總共只有三周時間準備的「閃電戰」選舉,一博扭轉馬克龍2022年國會選舉後失去國民議會多數的立法困難局面。

「反抗極右」是馬克龍打開這場選戰的意圖。問題是,從今天的形勢來看,馬克龍不只反抗極右失敗,他自己的中間派更有可能被左翼擊敗。

根據民調機構Ifop在14至17日進行的民調,馬克龍的中間派只得18%支持,馬林勒龐的國民集會則有33%民意。

6月15日,馬克龍在瑞士烏克蘭和平峰會上發言。(Reuters)

馬克龍的如意算盤本來是希望利用法國左翼政黨一盤散沙的形勢,在577個單議席單票的選區中盡力爭取其中間派候選人晉身7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再把他2017年和2022年兩次對上馬林勒龐的舊劇本重演一次,迫使沒有本黨候選人可投的左翼選民「含淚」投給中間派,從而爭取擊敗國民集會,重挫極右聲勢,甚至導致馬林勒龐2027年總統夢碎。

反抗極右前無路 左翼結盟成追兵

法國左翼在馬克龍宣布解散國會之前,確實是一盤散沙。

在2022年的國會選舉中,法國左派確實曾經來過一個大整合,由當時總統選舉首輪投票得票排第三出局的極左「法國不屈」(LFI)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領軍,最終成為排在馬克龍中間派之後的國民議會第二大黨派。

然而,左翼聯盟在選舉後迅速爆發各種內閧,從核能、俄烏到以巴各種問題上也沒有統一意見。到了6月6至9日的歐洲議會選舉,盟內的極左、社會黨、綠黨和共產黨四大派系(各自內部也有不同分支黨派)全都各自獨立競選互相競爭。領導社會黨競逐歐洲議會選舉的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更有重振中間偏左力量的聲勢,得票排行第三,擊敗梅朗雄的法國不屈,兩人在競選期間更是罵戰連連。

重振社會黨聲勢的歐洲議會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Reuters)

如果馬克龍不解散國會重選的話,社會黨和法國不屈爭奪左翼老大地位將會是未來三年法國政壇的一套主要劇目。可是,到馬克龍宣布解散國會之後,左翼各派,尤其是格魯克斯曼和梅朗雄兩人竟然迅速以大局為重團結起來,組成了「新人民陣線」(NFP)。

在候選人分配上,法國不屈只佔39.6%,比2022年下降16.6%,社會黨則佔30.3%,比2022年上升18.2%。由此可見,梅朗雄知道社會黨支持度急升,為了增加勝算,沒有堅持要派自己的人出選。雖然個別候選人的選擇一度引起爭議,但最終最備受爭議的極左候選人也選擇退出以維持左翼團結。

梅朗雄也沒有堅持自己要作為「新人民陣線」的總理人選,大大減少了選民對極左上台的心理阻力。

連前社會黨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也放下成見投入了包括極左在內的「新人民陣線」參選。一方面,他當然是想透過國會選舉一博政治復活,另一方面,其前總統身份的背書也大大增加了「新人民陣線」的可選性。

2024年5月16日領導法國極左翼黨派「不屈服的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的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在塞內加爾一間大學與該國總理松科(Ousmane Sonko)開會,並發表講話。(Reuters)

在政策方面,梅朗雄同意了繼續支持烏克蘭,但其他溫和左翼政黨則接受了其下調退休年齡(按:法國退休金制度有破產危機,因此馬克龍才獨力落實了提高退休年齡的改革)、大增最低工資、對食品和能源進行價格管制、重推財富稅等極左主張。

根據Ifop的民調,「新人民陣線」支持度為28%,比馬克龍的中間派高出10個百分數。這意味着,與馬克龍在第二輪投票中迫使左翼選民含淚投票給中間派的如意算盤剛好相反,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馬克龍的中間派選民在第二輪投票中要被迫含淚投給「新人民陣線」又或者極右國民集會。

〔以下黃色處是馬克龍中間派將能晉身第二輪投票的比例和地點分佈,按照歐洲議會選舉得票來計算〕

如果我們只依照歐洲議會的各黨得票分布來計算,配合左翼整合成「新人民陣線」競選的新形勢,馬克龍的中間派只能在577個選區中的44個出線第二輪投票。從目前中間派在國會還有249席的維度來看,這將是中間派的滅頂之災。

在過去幾天,馬克龍政府高層都紛紛放話暗批馬克龍的「豪賭」。法國財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抱怨國家正被送到狗群之中,表明解散國會的決定完全出自馬克龍個人,稱這個決定在法國人心中造成了焦慮、誤會和憤怒。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則指重選決定來得突然而且殘忍;很可能失去權力的他只能自勉「現在不是疑惑的時候」。

馬克龍的內閣官員,其實從一開始就顯然非常不滿其解散國會的決定。馬克龍自己的官方攝影師就在其Instagram帳號上面公布了一張馬克龍向阿塔爾內閣宣布解散國會時的照片。各人的心情全都掛在臉上。

6月9日,馬克龍向內閣官員宣布其解散國會的決定。(instagram@soazigdelamoissonniere)

相較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時,人們是到了公投之後才驚覺脫歐派「低空飛過」勝出的情況,馬克龍這次解散國會的決定,更像是一個明知必敗卻不願相信的任性行動。極右或極左掌政的後果,誓言不會因為這次選舉結果而辭職的馬克龍,跟當年拍拍屁股便去的卡梅倫不同,未來還有3年時間去親自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