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慘勝未改莫迪強人格局|印度
印度選舉結果已經出爐,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所在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印度人民院多數席位293席。雖然莫迪將成為尼赫魯以來首位連任三屆總理的政治家,但由於印度人民黨席位數大幅下降,單一政黨席位降至半數以下,且全國民主聯盟獲得的席位也遠低於上屆選舉的352席,不少聲音認為此次選舉是一場慘勝,為未來5年的印度政局平添不確定性。
從席位看,確實如此,未來存在不確定性。但從長遠看,印度人民黨的一黨獨大地位並沒有改變。全國民主聯盟所得的293席中,有240席屬於印度人民黨。在所有的黨派中唯一能夠對印度人民黨形成衝擊的是國大黨,國大黨席位在幾乎翻倍的情況下也不過99席。反對派聯盟獲得234席,除去國大黨99席,剩餘135席被二十多個小黨派瓜分,和印度人民黨的席位較量均不在一個量級上。
本質上,此次選舉並未扭轉印度人民黨在過去十年中主導的政治格局。任何一個政黨如果要獲得執政位置,都無法忽視印度人民黨。印度人民黨的組織構架,以及在印度農村的拓展情況是其他政黨無法比擬的。印度人民黨的黨員數量據報道有8,000萬之眾,是國大黨的十倍。印度人民黨仍然保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印度人民黨的執政根基仍在,這是莫迪連任三屆的基礎。無論如何莫迪都是繼尼赫魯之後的政治強人,這一點無法忽視,不會因為選票數量有所降低就發生改變。
造成莫迪所在黨派席位數不及預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選舉策略。以國大黨為首的反對派,此次的選舉策略是打出了印度人民黨除外的口號。只要不選印度人民黨,選其他的哪個黨派都行。二十多個小黨派一致針對印度人民黨,而不是沉迷於二十多個黨派之間的自相殘殺,這種團結造成了印度人民黨的席位流失。
另外一點是經濟原因。新冠疫情以來,全球經濟形勢低迷,印度也不能例外。享受了發展紅利的印度人民也經歷了經濟發展不及預期的陣痛。印度前首席經濟顧問於5月29日援引印度經濟監測中心的數據,強調印度青年失業率已飆升至45.4%,位居全球最高水平。在經濟不景氣的大氛圍下,社會底層人民首先感受到了陣痛,體現在選票上就會造成執政黨席位的流失。這與其說是對莫迪的公投,不如說是對疫情以來經濟滿意度的公投。民眾的負面情緒需要一個出氣口,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大選,就會體現在選票上,任何一個政黨在位都會是席位有所損失的結局。因此印度人民黨的選票流失更大意義上是負面情緒裹挾下的席位流失,並不是全面的經濟政策失敗導致的。
莫迪之所以是莫迪,莫迪之所以可以連任三屆,不是僥倖,而是他對於印度經濟的發展有着卓越的貢獻,在將印度的國際地位向更高一個層次拔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是他所在的印度人民黨深刻領會了社會政治發展的規律,懂得如何爭取底層人民,如何構建行之有效的政治框架,在社會肌體層面對印度施加了強大的政治影響。莫迪的政治強人定位不會因為損失了一些席位和選票就有所改變。
畢竟,選舉策略是可以應對的,反對派聯盟都是一群小黨派,可以應對。
根據聯合國日前發布的《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計印度經濟在2024年增長率為6.2%,繼續保持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大型經濟體地位。此前2023年印度經濟增長率8.2%,製造業表現強勁,疫情期間一度負增長的發展局面正在緩解。印度本身處於發展的上升空間,正處於人口紅利期,有在中美之間獲利空間,一旦恢復元氣,莫迪的支持率自然而然就會達到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