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利牛斯山上的對談:馬克龍理解到中國也有戰略自主嗎?
5月7日,習近平抵達法國訪問的第三天,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與夫人在庇利牛斯山區的機場迎來從巴黎乘坐專機南來的習近平夫婦,兩人分別乘坐專車登上海拔2115米的環法單車賽神級賽道上的圖馬雷山(Col du Tourmalet)。法方官員稱,習、馬兩人在此放下雙方幕僚跟隨的外交禮儀,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
不過,天父不造美,兩人登山之際,山上竟然是一片雨雪陰沉的天氣,周邊的高峻雪山景色大概是不太能看見。
隨着習近平將轉往訪問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兩國,不少西媒分析都將習近平這次歐洲三國訪問描繪成不懷好意之行,有心利用馬克龍的「歐洲自主」、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與北約和歐美主要國家的歷史性矛盾,以至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從歐盟、北約內部「搗亂」的傾向,以至後兩者的親俄立場,來分裂歐洲和美國,甚至分裂歐洲內部。
5月7日,塞爾維亞《政治報》刊登了習近平的署名文章,文中特別提到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事件。「此時此刻,我們不能忘記,25年前的今天,北約悍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邵雲環、許杏虎、朱穎3名中國記者不幸遇難。中國人民珍視和平,但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中塞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成為兩國人民的共同記憶,也將激勵雙方一道闊步前行。」
當中,「悍然」「鮮血」之語迅速變成新聞故事,登上了一些主要西媒新聞網站主頁的顯眼位置。5月7日是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的25周年紀念。中國對於此事純屬錯誤的質疑和不滿也不是什麼新聞。塞爾維亞對北約轟炸以及西方國家普遍對科索沃獨立的承認的不甘也同樣不是什麼新聞。拿習近平的一段話來作專門報道,意圖當然就是要突顯習近平的分裂歐美和支持歐洲內部邊緣力量的用心。
事實上,在習近平出訪之前,《外交家》(The Diplomat)就已經刊登了直指習近平的塞爾維亞和匈牙利行動才真正反映北京意圖的文章。
儘管馬克龍在習近平到訪之前也提過歐洲在俄烏戰爭和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上與中方的分歧,但馬克龍在巴黎和庇利牛斯山對於習近平的高規格款待,在歐洲以至法國政壇都引來了批評的聲音。
一位不具體歐洲外交官就向路透社表示,習近平是這次訪問的「贏家」,鞏固了其「世界統治者」的形象,西方人只能求他解決歐洲在烏克蘭的問題。
法國社會黨歐洲議會選舉名單排頭的歐洲議會議長Raphaël Glucksmann也批評馬克龍正在重覆5年前用在普京(Vladimir Putin)身上的「我討好獨裁者」的「自戀外交」。5年前,馬克龍曾邀請普京到法國總統夏季度假的古堡相聚,希望將G7變回G8。7年前,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不久,馬克龍也曾邀請他出席巴士底日閱兵,希望能將法國變為歐美之間的超級聯絡人。兩種嘗試最後都未能達至實質結果。
事實上,對於習近平這次歐洲之旅,經常強調歐洲要有獨立於美國、獨立於北約、獨立於中美競爭格局的戰略自主的馬克龍,不可能不理解到中國也有自身的戰略自主。
中國固然是中美競爭格局的主角之一,但在俄烏戰爭中歐美集團與俄羅斯的衝突上,以至在歐洲工業和科技能力逐漸不足以支持其為世界權力中心之一的難題上,中國都有自身的戰略利益,沒有必要在俄烏戰爭中投入某一對立集團,也沒有必要支援或破壞歐洲的工業和科技能力。
對於俄烏戰爭,習近平就強調,「中國既不是危機的制造者,也不是當事方、參與方,但我們沒有隔岸觀火,而是一直在為實現和平發揮積極作用。」對於馬克龍在巴黎奧運期間達成「奧運休戰」的主張,習近平也公開予以支持--當然,支持和平是永遠的政治正確。
馬克龍也在他與習近平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習近平重申其一年前的承諾,不向莫斯科輸送武器,嚴格管制可用於軍事用途的中國出口產品。「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的交流長度和質量是一種保證。」當然,馬克龍也不能期待中方會大幅改變既有的中俄貿易往來。
對於產能過剩的指控,習近平就強調,在比較優勢和全球市場需求的層面來看,中國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馬克龍,以至日前來到巴黎一同會晤習近平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不可能不知道所謂的產能過剩是一個歐洲產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否則他們就不會主張歐盟也應該放寬國家補貼,來搞產業政策。
這一次習近平訪法,最明確的實質成果之一,大概就是中方理解到歐洲產業是歐洲戰略自主的物質條件,因此也沒有對於歐洲針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板等商品的潛在貿易行動作出懲罰性的回應。雖然中方本年1月向99%以上來自法國的歐盟白蘭地啟動了反傾銷調查,但馬克龍見過習近平之後就表示後者對此持「開放態度」,法方官員稱這是中方不會在調查結束前加徵關稅之意。
習近平的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之行,固然有批判美國、北約,以至向歐洲國家展示和中國關係友好將帶來實利的意圖(按:匈牙利正成為中國電動車廠商的歐洲生產中心;中國也正參與興建連接兩國首都的高鐵)。但這些動機無非是中國基於自身戰略利益的行動,正如馬克龍近來也積極同印度、菲律賓等國加強軍事關係一般,一個相信任何國家或主權實體都應該有戰略自主性的人,對此絕無批評之理。
在俄烏戰爭和中國產能過剩的議題上,馬克龍當然沒有從習近平身上得到他所想到的。在歐洲內部團體的問題上,習近平對於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訪問更有可能構成負面影響。但馬克龍也理解到,歐洲為自己建立戰略自主之時,中國在不同國際維度之中也有自身與歐洲不同的戰略自主。不同主體的戰略利益當然有衝突的時候。馬克龍在愛麗舍宮和庇利牛斯山脈上對習近平的熱情款待,就顯示出馬克龍對中國戰略自主本身的尊重和理解,正如習近平在雙方分歧明顯之際依然遠道訪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