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法 與馬克龍一同「回鄉探親」的外交意義
在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了三邊會談,然後又出席了愛麗舍宮國宴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二(5月7日)登山去了,登上了位於法國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原標題《下午察:習近平和馬克龍的「非正式外交」》
根據網上資料,比利牛斯山脈東起於地中海,西止於大西洋,長435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3404米,是法國與西班牙的天然國界,這裏有個景致壯觀的國家公園,內有群蝶飛舞的草地,也有終年積雪的高山。
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還有馬克龍伉儷,星期二走訪了巴格涅爾-德-比戈爾(Bagnere-de-Bigorre)村和毗鄰的拉蒙吉(La Mongie)度假村,然後在這個滑雪勝地一家名為「牧羊人的腳步」(L'Etape du Berger)的傳統餐廳共進午餐。
雖然比利牛斯山脈是西歐旅遊勝地,能請到中國元首上山,應該還是挺罕見的。法媒在貴賓到來幾天前,還特地跑去當地,給「牧羊人的腳步」餐廳老闆阿巴迪(Eric Abadie)拍照並發佈出來。阿巴迪也是名農場主,養了2000頭牛羊豬,餐廳已經傳了三代人,烹調的肉都是自家農場供應的。
Google地圖顯示,從巴黎到拉蒙吉距離大約850公里。習近平和夫人從巴黎得先飛一個半小時許到塔爾貝-盧爾德比利牛斯機場,然後再坐上一個小時的車上山。這麼舟車勞頓,當然不是為了遊山玩水那麼簡單。
馬克龍在法國北部的亞眠(Amiens)出生並長大,但他已故的外祖父母早年就住在比利牛斯山脈最高鋪面山口之一、海拔2000多米的圖爾馬雷山下,他在這一帶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外祖母去世後也長眠此地,媒體因此將這裏稱為馬克龍的「第二故鄉」。
馬克龍去年4月訪華時,習近平曾偕他南下廣州,參觀位於白雲山麓的松園賓館。松園是習近平父親、中共元老習仲勛1978到1982年主政廣東期間的官邸。
媒體就說,馬克龍這一行程安排,是讓習近平進行某種意義的「回訪」,希望有助兩人在一個相對私密的環境中交流甚至交心,爭取自己要爭取的。
不管怎麼樣,去廣州逛松園和登上比利牛斯山脈吃午餐,其實就是所謂的「非正式外交」。
回顧馬克龍去年訪華之行,他既是習近平第三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後接待的首位西方大國領導人,也第一位訪問廣州的法國總統。兩人在北京會面之後,習近平還特意南下廣州,和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兩人在馬克龍訪華期間面對面交談的時間可能超過六個小時,足見在中美關係、西方輿論對華論調惡化的大背景下,習近平對馬克龍那次訪問的重視。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去年4月7日的發佈,習近平當天向馬克龍介紹了廣州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的特殊地位,也誇讚了華為和騰訊代表的廣東高科技產業,並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和核心要義。
官媒報道視頻顯示,兩人還在松園白雲廳聽人演奏古琴曲《高山流水》。演奏完後,習近平為馬克龍介紹琴曲背後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並說這首曲子「只有知音才能聽得懂」,馬克龍於是讓身邊人記下曲名,習近平則囑咐工作人員送一份曲譜給馬克龍。
有評論認為,此舉疑似是在向馬克龍傳遞中法關係可以更進一步、成為「知音」的信號。
馬克龍回國後對習近平的破格接待作出了積極回應,在社交媒體發文大讚中國年輕人飽含熱情、胸懷遠大,企業家富有創新精神,「我們在一起大有可為。法中友誼萬歲!」馬克龍在接受美國媒體《政治報》(Politico)採訪時甚至公開表示,不會追隨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做法。
馬克龍主張歐洲「戰略自主」,被解讀為主張歐盟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對華政策不必亦步亦趨,而要照顧自家利益。對正面臨華盛頓多方位圍堵的北京來說,這無疑是正中下懷。
不過,喊完法中友誼萬歲後,馬克龍這一年來對中國的態度卻逐漸趨向強硬。例如,他目前被視為歐盟在俄烏戰爭問題上反俄、反普京最強硬的聲音之一;又如,近幾個月來,在歐盟對抗北京於未來綠色技術領域包括電動汽車主導地位的行動上,法國恐怕是最用力搖旗吶喊者。
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歐盟去年10月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後,北京不針對在中國遍地開花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卻採取措施打擊法國干邑白蘭地。
所以說,「非正式外交」表面上也許好看,媒體報道起來也十足吸引眼球,實際效果卻是存疑,畢竟,地緣政治現實屬於不可抗力。馬克龍這麼大費周章,一些甜頭可能有,重大意義的讓步卻是很難得到的。
巴黎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專家巴迪(Bertrand Badie)接受法媒訪問時就批評,馬克龍的外交始終過分依賴個人魅力的力量。
路透社更例舉馬克龍2017年邀請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一起觀看巴士底日閱兵,或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2019年前往法國總統位於法國東南部的布雷崗松要塞避暑度假,為馬克龍非正式外交碰壁的例子。
習近平2014年也跟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有過「瀛台夜話」,2017年則跟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故宮茶敘」,2018年還和印度總理莫迪「春遊東湖」。中美關係、中印關係後來如何,這裏也不用多言了。
說到底,正式外交也好,非正式外交也罷,真理恐怕還是那句老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