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制裁台積電如「七傷拳」 美國半導體復興恐受阻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美國媒體「彭博專欄」發文指出,美國正面臨著對台積電進行處罰的艱難抉擇。由於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工廠的的良率高於預期,取得在美國製造半導體的重要進展,美方寄望台積電能幫助美國半導體產業復興。然而,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卻流入華為手中,讓部分美國議員視之為中美晶片管制的「災難性失敗」,加大對台積電的施壓。

彭博社專欄作家凱薩琳・索貝克(Catherine Thorbecke)29日發表文章,提及美國國會議員對台積電因晶片流向華為而感到擔憂,甚至要求進行出口管制,索貝克認為,美國若對台積電進行嚴厲制裁,恐怕將對自身科技競爭力產生「七傷拳」式的內部打擊,可能對美國半導體產業構成嚴重反噬。

美媒2024年5月15日報道,台積電(TSMC)位於亞利桑那州(Arizona)鳳凰城(Phoenix)北部的廠區驚傳爆炸,至少1人重傷。(TSMC)

索貝克指出,台積電近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進展順利,其良率超出預期,讓台積電得以成為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一環。然而,隨著台積電生產的晶片流入華為,部分國會議員認為美國針對華為的出口管制政策出現重大缺口,對此提出嚴格管控台積電的呼聲。這些議員認為華為突破了晶片技術管制,使得中美科技競賽格局產生變化。

對此,台積電強調,自2020年9月起,已全面停止對華為直接供應任何產品。儘管如此,華府是否會在缺乏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對台積電進行懲罰,仍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也曾經是華為高端晶片主要供應商。(網絡圖片)

索貝克在專欄中分析指出,美國對台積電的處罰或進一步出口限制,不僅會衝擊台積電的營運,還可能對蘋果、Nvidia等美國頂尖科技公司的供應產生連鎖影響。台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企業之一,若遭受重大打擊,將可能削弱其資金與技術研發投資,並影響美國本土的半導體復興計劃。尤其在亞利桑那工廠的建設上,台積電已投入大量資源,若遭管制恐令其產能縮減,反而不利於美國希望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提升地位的長期目標。

針對華為晶片流入中國市場的問題,索貝克建議,美方應優先與台積電合作查明晶片如何流向華為,並重新審視管制政策的有效性。索貝克指出,中美雙方長期圍繞半導體技術的「封鎖與反封鎖」局面,已讓中國投入大量資金與政策支持,在自主半導體技術發展上取得一定進展。即便美國拉攏盟友如日本、荷蘭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中國依然積極尋求各種方法規避制裁,顯示科技封鎖的長期效果難以預測。

索貝克還在文章中特別提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感嘆「全球自由貿易已死」,認為這句話道出了現今半導體產業面對的困境與無奈。她回顧張忠謀當年曾在美國尋求職涯發展機會,但由於政策限制無法進一步施展,最終選擇回到台灣創立台積電。今天台積電不僅是全球晶片製造龍頭,還成為美國半導體復興的核心支柱,這一歷史對比反映了自由市場對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索貝克認為,美國應更專注於增強自身科技競爭力,而非一味追求對中國的技術圍堵。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23年3月16日與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歷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不在圖中)一同在台北出席論壇。張忠謀稱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的發展,但半導體供應鏈也將因此走向分岔、自由貿易受重創。(Reuters)

索貝克強調,台積電的營收與技術地位對美國至關重要,美國在管控中國半導體發展的同時,也應確保不損害其自身的企業利益。索貝克強調,只有穩定而健康的合作關係,才能真正使美國在中美科技戰中取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