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寶林茶室中毒案|米是無辜的!米酵菌酸改名「邦克列酸」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台北信義區餐廳「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是台灣境內第一次驗出米酵菌酸,引發民眾對其他米製品會不會也有問題的恐慌。台灣衛生福利部3日召開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為避免米製品遭污名化,米酵菌酸將使用英文Bongkrek acid音譯,改名「邦克列酸」。

王必勝表示,官方邀集食品、毒理、微生物、臨床醫療、食品檢驗、衛福部食藥署、衛福部疾管署、農業部農糧署、農業部農試所、環境部化學署、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等單位,會議中共同決議更改米酵菌酸名稱為「邦克列酸」。

2024年4月2日,台北市府公布寶林茶室遠百信義A13店環境採檢結果,在廚師的手檢出米酵菌酸。毒物科醫師表示,根據目前調查出的環境「邦克列酸」,初步已可確定毒素來源就在「寶林茶室」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因米酵菌酸的譯名引發台灣民眾對米製品的不信任,王必勝說明,會中一致決議更改名稱,有學者提議將其改稱為「椰酵菌酸」,但「椰酵菌酸」這個翻譯不是很到位,也可能引起恐慌;另也決定不要用其它食物,參考細菌、化學品的音譯方式,使用英文Bongkrek acid音譯,改成「邦克列酸」,後續也會通知教育部修改中音對照辭典。

王必勝表示,既然邦克列酸食物中毒事件發生過就可能再發生,責令六地方縣市備妥標準品,將由食藥署傳授地方實驗室技術,協助建立檢驗模式與量能。王必勝強調,這是不幸事件,也是寶貴經驗,將建檢驗、擬指引預防。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建議衛福部應把邦克列酸納入常規毒物檢驗,且未來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死亡事件,到場採檢時更應直接查扣所有食材,而非只採食餘,但因為會影響業者與採檢量能,因此仍需要高度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