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祉均.四|職業球員如影隨形的壓力 亞運後想讓女籃有點不一樣
香港女籃出戰亞運會,在哈薩克手上奪得正賽首勝、創下歷史,球員們隔天就回程,李祉均也正式完成個人的第三次亞運。
回港後,本身一心想在WCBA開季前加操的李祉均,想了想,還是將計劃押後一天,「覺得我要唞唞,心理上要。」
她呷一口咖啡,續說:「(這次亞運)我真係好大壓力,你知唔知?」旁人不知道,畢竟透過直播收看,她總是處變不驚地應對敵隊,直到贏下哈薩克,嚎淘大哭的一刻,我才知道。
由2021年成為香港首位女子職業籃球開始,她看待籃球的心態,不再一樣。「我們(女籃)不能停下來。」她,以身作則,杭州回來後的第6天,出發天津準備WCBA第三季。
【編按:李祉均專訪的第四回,是她成為職業球員兩季後,首次於國際賽亮相之前。率領香港女籃,在杭州亞運取得歷史首勝後,李祉均也準備赴WCBA天津冠嵐球隊報到,在此之前抽出一頓早餐的時間總結了這個不一樣的亞運會。】
關於李祉均,12字介紹足矣——香港第一位職業女子籃球員。
由2021年11月北上挑戰WCBA,「流浪」路線由2021年5月北上「試腳」,最終加盟陝西天澤,入選賽季全明星陣容;第二季轉投山西竹葉青酒隊,並打入季後賽。第三季,她將會落戶天津冠嵐。
李祉均,達到香港女籃暫未有球員能及的位置,從第一季「追夢」、到第二季將夢化為現實,如今,籃球對她而言是工作也是生活。每一季,我們都認真坐下來回想該球季,從籃球講到生活。前三回,李祉均一直在內地。完成第二季WCBA,這天,她準備出戰亞運,我們也總算可以在香港面對面,吃一頓飯。
職業球員,然後呢?
「其實回來後,我和朋友打了個for fun(玩樂性質)的比賽。」閒聊時,她說起這件事,憶述自己射入三分後隱約聽到有人說:「哦,職業球員呀嘛。」
我問:「怕不怕職業後,打得好變成正常,好像是你應份?」
李祉均說:「我也有想過,可能自己都覺得:我要做到。唔衰得架,打完職業第一次國際賽亮相,是應該帶些東西回來(香港),如果唔係,我咪同人講我出去打完無用?」
所以,她說今次亞運小目標是:要有點不一樣。
19歲出戰仁川亞運,23歲時打雅加達亞運,當天她還是隊中第二小的球員。我想,2023年的今天,她以職業球員身份出戰,今屆本來就已經很不一樣。外界的期望加上自我要求,比起當業餘球員的時候不容易,外加背負住香港隊隊長一職,其實也理解她很想因為自己,讓港隊、女籃有一點點不一樣。
李祉均被看見 香港女籃如是
賽前,李祉均就不斷提自己要沉穩一點。有留意香港隊賽事的讀者,大概也會發現,李祉均相隔5年再戰國際賽,從表現到氣場,都比雅加達亞運來得成熟。港隊第一場對上日本,司職小前鋒、進攻主力的李祉均沒有只顧得分。日本隊施以全場緊迫,她在隊友過場困難時負責控球,拆解對方的防守,上前場後仍然有力進攻,防守、提場都做得到位。即使該場以46:118落敗,但從日本身上拿下20分和5偷波的數據,引來球迷在微博上熱搜:「香港女籃21號是誰?」
「(對日本)賽後,有WCBA球隊聯絡我,問我有沒有球隊。」李祉均說,雖然當時她已經確定落戶天津,但這一問,讓她知道有人看得到自己,在場上的任何一刻都不能放鬆:她被看見,香港女籃也一樣。
「贏球才能證明有進步」
「我們(女籃)不能停下來。」她說。明明對戰日本賽後累得半死,但為了贏一場比賽,腦袋不能停下來。「防守陣1-2-1-1,是我們去到杭州、比賽前兩天才練的。」平日的「2-1-2」顯然在國際賽場上並不夠用,因此女生們把握時間,看對手的比賽影片,討論針對性部署,應對最有機會擊敗的哈薩克。
雖然非天生的領袖,不擅表達,但李祉均作為隊長,卻很努力的「畀貨」,「教練給我很大的空間和自由度,也很相信我們。」全隊不斷地溝通、檢討、改善,球員們在場上的默契也因而變好,雖然時間不多,但哈薩克那一場的勝利,證明戰術有效。
「(這次亞運)我真係好大壓力,你知唔知?」她說。既是隊長,又是全隊唯一一個職業球員,焦點必然地落在她身上。擊敗哈薩克、完場哨響一刻,她與隊友陳欣汶緊緊相擁,大哭起來,所有的壓力和疲累,此刻都釋放出來。「好想贏,因為只有贏,才能讓大家看到,我們(女籃球員)有轉變、有進步。」直白點是,在香港女籃被形容為「浪費資源」的今年,這一場歷史性勝仗,是一次反擊。
我可以為香港女籃做什麼?
早前,香港女籃銀牌賽場地事件,李祉均少有地大反應,接連在Instagram上發表意見,為女籃抱不平。雖然自己今季非球員身分,打「大場」還是「細場」都彷彿與她無尤,但香港女籃終歸是她的根。
「這兩年我見識了很多,但我不斷想:我可以為女籃做些什麼?」我想起,2018年雅加達亞運後,那個自稱「小薯仔」、只想打好自己的李祉均;和今天、2023年杭州亞運後的她,很不一樣。
或者無法讓香港女籃一刻間變成職業聯賽,但效力WCBA球隊的她,自覺可以做個開路先鋒。「香港球員很有能力可以打職業,只是剛好我是第一個。」這句話,我已經聽過不下數十次,也見證這兩年她在WCBA絲毫不敢怠慢。例如,在場上全力以赴,場外也不斷在學習待人處事,一言一行總是格外小心,因為她心中清楚,自己不單代表李祉均——要是自己做不好,內地球隊又會如何看待來自香港的球員?壓力,不僅存在於亞運期間,而是一直在與她同在。
一人之力如此細小,她也笑說自己不是神,籃球是團隊,大概不可能因為自己以逆轉什麼,但就因為只她一人,只需要盡做,就像她對日本一樣,力竭也在所不惜。
所以「小薯仔」會為女籃發聲,不擅言辭的她願擔起練球時的主導角色,自稱「港孩」但有住在內地飄泊兩年的膽量和能力。此刻,不知道香港女籃會不會有更多轉變,但至少,由李祉均成為「第一人」到今屆亞運勝仗,香港女籃已經因為她而有一點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