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籃球|女籃賽事選址的意義 打修頓不只代表一份尊重
女子高級組銀牌決賽早前因香港籃球總會(下稱籃總)安排由「大場變細場」下掀起爭議。籃總在壓力下將總決賽移師修頓室內場舉行,周三(20日)晚上在全場達9成滿座的球迷面前,偉邦以以67:56擊敗福建,捧走隊史首個甲組賽事冠軍。
今次女籃「換場」的議題上,不乏「尊重」、「發展」等字眼,也有球員覺得「場地大細不是問題」,到底今次爭議、這一場賽事,代表了什麼?
周三女子高級組銀牌決賽假修頓室內場舉行,雖然天氣悶熱,但早於下午4時半就有球迷「排頭位」,等待晚上6時門票發售。直到7時半開賽,售票處仍然馬不停蹄,全場達9成入座。
不少球迷被早前「大場變細場」事件激發入場意欲,其中「排頭位」的在學球迷Elaine直言自己早到是為了幫朋友多買幾張門票:「今次(決賽)多波折,就更想入場支持。」她口中的波折,是指原定「新伊館」舉行的總決賽,籃總因男子隊需使用場地而將女籃改為港島東體育館作賽,引起「大場變細場」的爭議。
香港籃球 男女有別
何謂「大場」和「細場」?筆者認為需要先從男、女子籃球用場背景說起。
眾所週知,香港男子籃球最高水平賽事——甲一銀牌及聯賽近十年紮根修頓,除了決賽階段,所有賽事均以灣仔為主場。同樣,為最高水平賽事之一的女子籃球銀牌及聯賽,卻要「遊走」香港各區康文署轄下體育館(俗稱細場),近年常用的場地有:荃灣體育館(副場)、港島東體育館、北河街體育館、上環體育館等。
女籃一向需要打入聯賽季後賽或銀牌四強,才有機會踏足修頓或新伊館(大場)、設有大型電子分牌、觀眾席等國際水平基本賽事設備的場地。因此,對於香港女籃球員而言,所謂「大場」並不是隨便能進入的球場。
女籃打「大場」的意義
就女籃賽事未能單獨成事使用「大場」的原因,籃總比賽主委以「女子入座率比較低,會造成資源浪費,所以將場館(指新伊館)交還予康文署。」為由,將女籃安排於沒有觀眾席的港島東體育館中舉行。對此,福建球員陳偉萍認為場地差異不大,但另一方面亦有不少球員提出港島東場館的安全性問題,甚至是籃總對女甲的取態和尊重問題。
然而,偉邦教練陳嘉汶則提出打「大場」的意義。
「這不單是場地大小、靚唔靚的問題。」陳嘉汶認為比起主觀的「尊重」問題,場地也是影響發展的一部分,「今年有亞運,大港隊的球員都來自女甲,但試想想,一群即使要出戰國際賽的球員,本地賽事連一個大場的賽事都沒有。」場地附帶的空間、能容納觀眾的人數以至氣氛,硬件如大型電子分牌、籃板上進攻時間牌等,全都是女籃常用體育館未能提供的元素。「球員要習慣有觀眾,要學會看分牌;本地賽事一年20場都沒有,連場地都提供不了,要球員如何適應打國際賽的賽事?」
身兼協恩教練的她,直言現時中、小學球員的抗壓力和面對大場面的能力,比不少女甲球員更佳:「現在很多球賽,不管高水平與否,都有機會踏入修頓;但原來最高水平的女子聯賽,才是最欠缺打大場經驗的一群人。」
香港女籃一成不變
近十年,籃總對女子籃球安排一成不變,女籃代表隊世界排名位列第105位、亞洲排名下跌2名排第21位,列於新加坡之後,加上自2018年亞運後女籃再沒有參加過任何FIBA國際賽事。對於女籃發展,籃總的透明度低,連最近期的2020-21年度總會工作年報中,也只列男籃參戰於約旦舉行的亞洲盃外圍賽,一句未提女籃港隊。
昨晚,籃總主席陳瑞添亦在場,他直言對入座率滿意,氣氛很好:「我都好開心,不會比甲一差,(氣氛)相當好,但要維持到熱度,對女籃是一個動力。」他強調經此一事後,籃總會配合,向康文署爭取資源:「重要的場次會爭取更多資源,一定會做。」但被問到能否所有賽事「睇齊」於「大場」舉行,他則表示:「長遠目標是全部(賽事)在這裏(修頓)或荃灣主場舉行。」
這一場幾乎滿座的賽事,或許能令籃總提高對女籃的關注度,又或令女籃往後賽事場地有所改變,甚至原地踏步。但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註冊之唯一籃球運動最高機構」的籃總對香港隊,甚至不同層級籃球的計劃和方向,在外界看來依然模糊,香港籃球何去何從,仍是值得籃球人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