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短說.陳肇鈞】踢波但求開心 不要求其傷心

撰文:袁志浩
出版:更新:
釣魚如人生,為了一瞬結果,過程卻漫長無比。如何度過,各有選擇。
攝影:黃舒慧
戴上侷促的口罩出門上班,下班又趕緊回家面對家中四道牆。疫情使我們變得壓抑,「自由」更顯珍貴。
在海風輕撫下垂釣,面對一望無際的汪洋,是陳肇鈞這段日子最自由的事。

多年前被視為香港足球「新星」,陳肇鈞轉眼已28歲,步向中年,那種無拘無束從來未變,踢法亦然,更因此與前球會教練有誤會,「被消失」長達半年,但菱角沒被磨平。
「我覺得有問題就應拿出來討論。人人都有權表達意見,沒有誰對誰錯。但不適合,就要分開。」
綁鈎掛餌穿線,釣魚準備功夫繁瑣,收穫之前需經漫長等待,一一都在挑戰耐性的極限。也許由此訓練有素,陳肇鈞即使在無波踢的日子,也從未為前途憂心;反而當是悠長假期,停一停,諗一諗,重新起步。
「踢波或做人,遇到障礙時要認清自己,給自己更多力量,故事才有另一種結局。」
+5
減薪轉投流浪,外界看來是倒退,但他深明當下最需要什麼。「不想浪費時間,找個能發揮的地方最重要。」跟釣魚一樣,魚線要適時收放,方有斬獲。
把魚餌抛出的一剎,結果無法預計;但對魚穫的未知與期待,才是快感所在。
一年來世界經歷巨變,陳肇鈞的足球路也如此,難接受亦要接受。
今趟收穫縱非大魚,陳肇鈞亦有得着,「流浪很重視華人,大家平起平坐,有傾有講。開心,一隊球隊本該這樣。」這樣的見解「正確」嗎?誰知道,對他來說,最重要是合心意吧。
但求開心,不要求其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