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與夜.陳曉明】男生宿舍中發酵的理念 浪漫就是最強戰術
外界眼中的陳曉明,是位著重分析,滿口足球哲學的「戰術大師」。遊走於陳曉明廿多年前燃燒青春的聖保羅書院與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會發現男生間的兄弟情,孕育出他嚮往浪漫的一面——「不求回報,一切以理念先行。」
然而堅持與執着只是一線之差,過於浪漫會跟現實脫軌,他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攝影:梁鵬威 影片拍攝:葉詩敏
陳曉明是個不折不扣的「St Paul仔」,童年時居於中西區的他,先後在聖保羅書院小學及聖保羅書院畢業。重返座落般咸道的校舍,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位於全校中心的Lower playground,一個現已停產的西瓜波,令他與足球結緣。
西瓜波啟蒙足球路 從隊長變教練
當年每逢小息,操場內都聚滿踢西瓜波的學生,曉明時常盤着球在人群中穿梭;訪問間他又「腳痕」,踢得滿頭大汗,仍不亦樂乎。他憶述道:「舊時每日放學必然花3小時踢波,踢到被校工趕走,等他收工後又再偷偷返來踢。」校內足球風氣盛行,曉明自中二出任校內足球隊隊長,曾稱霸港島區Division 2,也埋下他日後轉型為教練的種子。
「老師們不太干預校隊事務,放心讓我帶隊出外比賽。我慢慢學會球隊管理、排陣,也對擔任教練漸生興趣。」曉明在中七時報讀教練班,及後更以舊生身份執教校隊,結識當時才剛入職、現已任教聖保羅近20年的鄧sir。
出生入死的回憶 打造男校獨有情懷
兩人協力為學生籌辦集訓、安排比賽,鄧sir感覺到對方重情重義,「無論他有多忙,只要在能力範圍內,他都願意幫忙。例如學校想找校隊教練,其實他隨意推薦一位球員去做也非難事,但他會用心去找一位適合球隊風格的人;場外也不時跟學生及教練們分享經驗。」
能夠令曉明無條件地回饋母校,是他對聖保羅這所男校的歸屬感;一群男生的生活看似無聊,卻培育出獨有情懷。「這裏是我童年及青少年的全部,記得當年規定要學二胡、小號,自問沒有天份,也不太喜歡,但當有一班人陪你去做,事情就變得有意義。這些經歷對我的成長很重要,同時培養出一種情感,希望報答這個地方。」
當有一班人陪你去做不喜歡的事,事情也變得有意義。
最近大家很着緊英超重開,為何這份情感不是連結到本土球隊身上?
港超不如學界 望球會建立身份認同
學界比賽號召力強,在校生與舊生高唱校歌、呼叫口號齊心打氣,田徑及游泳比賽更被形容為全港最具氣氛的賽事。可是回到港超層面,近年入場人數卻持續低迷,曉明認為兩者之別,是本地足球欠缺一種情感,將球迷與球隊連繫起來。「南華是一種傳統的象徵,它自降後影響了球迷投放在球圈的感情。我會思考有甚麼誘因令人睇理文?最近大家很着緊英超重開,它跟港人有何聯繫?為何這份情感不是連結到本土球隊身上呢?」
要改善本地波入座率,有人倡議要加強青訓、增加外援名額,以提高比賽水平。不過曉明認為若球迷將「觀賞性」放於首位,自會收睇歐洲頂級聯賽;香港足球要獲更多關注,先要建立身份認同。「透過積累各種經歷,球隊能構建自己的價值觀及品牌形象,爭取球迷認同。球會、球員及球迷共享同一個身份,互相扶持、為同一目標奮鬥,將本地波昇華到另一層次。」
男校生或不擅於跟異性相處,曉明認為快樂卻相對來得簡單,也有一份很「麻甩」的情懷。他升讀香港大學生物學理學系後,選擇繼續「麻甩」,入住全男生的利瑪竇宿舍(Ricci Hall),成為Riccian(利瑪竇人)。
港大的舍堂每個學年也有舍際體育比賽(Interhall Sports Competitions),曉明就讀之時,男子組別賽事設有12個運動項目,男子全年總冠軍會獲得「Malayan Cup」(馬來人盃)。為了這項每年的最大目標,Riccians跟另一傳統舍堂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多年來鬥得難分難解。
宿生為求搶分爭勝,積極加入各支體育隊伍,曉明形容備戰生活「變態」:「早上6時半起床練足球3小時,下課後再練田徑、晚飯後又練曲棍球。上莊(擔任學會幹事)的人還要開會,有時更需看同舍堂其他隊伍比賽、吃宵夜跟宿生交流,艱苦程度好比職業運動員。」
【何東姊妹.一】真實的何東女生 會煮糖水又會打波【何東姊妹.二】住Hall=不務正業? 大學生從打波學做人【何東姊妹.三】畢業十年的居英「大仙」 球場回憶化作追夢動力
師兄喪母忍痛參賽 醒覺比賽背後的意義
宿生為舍際比賽付出無數精力及時間,曉明不諱言當初不明所以,只因屈服於「大仙」(Seniors)的壓力,盲目跟隨傳統。然而一件事,卻讓曉明反思比賽的意義。
1995年的舍際比賽,當屆Ricci Hall跟St. John's College鬥到最後一個項目——曲棍球才能分出勝負,球隊隊長不幸在賽前喪母,卻忍着悲痛參賽,最終助球隊高舉總冠軍。
「正常人肯定會缺陣,但隊長深明球隊落敗的話,跟他同級的兄弟就會抱着遺憾各散東西,他背負的是全舍堂這年來的努力。」每位Riccian也將彼此放於首位,曉明認為這是人生中最熱血的事。
獎盃是重要榮譽,背後更是一份屬於男人的浪漫。曉明憶起當年有位宿友在窗戶寫上「最後浪漫」,令他深受啟發。「當大家畢業後出社會工作,凡事只會講求利益,宿舍正是享受浪漫的最後機會。一班素未謀面的男生,不問成果、同心協力做好一件事,離開時能稱兄道弟,也同時蛻變成男人。」
做人要銘記在低潮時同行的人,冠軍背後有無數犧牲者,他們才是真正的功臣。
將浪漫融入足球 理文三子走過高山低谷
舍堂點滴塑造了曉明嚮往浪漫的性格,也深深影響其處事方式及足球哲學。對他來說,「浪漫」是做「戇居」事,即使被取笑,只要享受過程便可。
「香港足球是夕陽工業,投身這行是『戇居』。我本可選擇做研究或策劃等後勤工作,穩穩陣陣;最後當了教練,很容易因成績欠佳而被批評。不過我享受的,是理文信任我能為球隊帶來不一樣的東西,給我空間去跟團隊一起奮鬥。」曉明透露當年帶阿健(理文行政經理周文健)從飛馬出身,也見證阿達(助教曾昭達)逐漸變得獨當一面,有幸三人能在理文故劍重逢,「他倆不介意放棄原有崗位,跟我闖一番新天地,正是不問回報,很像Riccians的那份感覺。」
理文去年克服季中低潮勇奪菁英盃,是球隊獨立成軍以來的首個錦標,至今曉明仍以三人當日捧盃的相片作社交網站頭像,足見他們仨感情遠超朋友,「該季球員偶有失落及埋怨,是阿達幫我疏導球員情緒;阿健面對老闆及高層,為我化解了很多壓力。做人最重要是銘記在低潮時跟你同行的人,而非在成功時只着眼個人榮譽。冠軍背後有無數犧牲者,他們才是真正的功臣。」
重溫理文上季菁英盃決賽擊敗元朗,奪得球隊史上首個錦標:(按圖放大)
浪漫VS現實 學懂放下執着
曉明亦寄望將這份信任及團結傳遞到球員身上,眾將能懷着理想,不顧一切地在場上拚搏。「若凡事計到盡,肯定有結果才去付出,相信沒有人會再參加運動比賽。如能單憑一個信字就能全情投入,得到的往往是無價。」
然而太浪漫或會忽略現實,足球不能單靠數據與理念支持,還牽涉金錢、球員情緒及突發情況。曉明坦承自己有時過於理想化,反令他在跟球員相處時碰壁。以2011/12年帶領飛馬成「三亞王」為例,曉明檢討落敗關鍵,正是自己的執着,「如果我能照顧球員的感受,多點聆聽、接受意見,或許結局會有所不同。」
妥協不忘初心
45歲的他笑言人生走到一半,最近開始研究佛學,漸學會拿捏平衡。「凡事都有分輕重,切勿因為某一種追求,而放棄別人的快樂。」理文上季低潮之時,會長李文恩曾跟曉明說:「改變自己,遠比改變十一個人容易」。曉明最終選擇妥協換來成果,惟他強調沒有背棄原則,「外在行為可以妥協,但價值觀不可以,否則代表你當初相信的,已不再值得你相信。」
說穿了就是縱使理文今季招攬入籍兵與外援,亦調整戰術,但渴望培育年青球員的心未曾動搖。「我可以很驕傲地說,理文對本地球員投放許多心血。我看見均仔(鄭兆均)為港隊落場時會熱血沸騰,賽後變了小球迷跟他在場邊合照。這就是初心,比最後能否奪冠更重要。」
行為可以妥協,但價值觀不可以。
虛榮一驟即逝,曉明沒有放棄為理文高舉首個聯賽冠軍的夢想,然而假如結果不似預期,只要緊記戰友在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就已足夠。「希望20年或30年後,仍然有理文,我們這班人就是理文名宿,像Riccian般有一個平台,讓這份感情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