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專題.青訓路向3|冰島人眼中的死結 香港足球應如何自處
疫情令港超聯押後3星期,這段時間我們將跟足總技術總監艾拿臣討論各項本地波議題。上一集我們談及所謂「香港足球風格」的定義、和港足未來的目標。
艾拿臣談及港隊在大賽要爭取成績,但為了長遠發展亦需作犧牲,不能被排名蒙蔽雙眼,這意味着代表隊青年軍必需做到與成年隊接軌,但青年軍卻苦無恆常主教練。在冰島人艾拿臣眼中,很多問題源於一個他解不開的死結──香港文化。
攝影:李澤彤
上一集我們曾提及,港足U23目前並未設有恆常主教練一職,球隊只有在參賽時才委任主帥作短期集訓,對香港足球發展非健康之舉。對此足總技術總監艾拿臣稱,會方希望在今年內為U23聘請主教練。他也指出足總正透過增加開辦教練牌照課程等,全力培訓本地教頭。
「未來,我們會在每區及每間球會挑選一名教練,加入教練輔導計劃(Mentor Programme);也會嘗試從現役職業球員入手」艾拿臣講解未來增加本地教練的計劃,「足總正減少外籍教練的比例,若足總都不帶頭做起,還有誰會做?我們願意給予本地教練多一點信任。」
足總難覓全職教練 兼職卻難專注
不過,自從曾帶領港隊衛冕省港盃的郭嘉諾在去季尾離開足總,現時足總就僅得前港足左後衛張健峰,以及前傑志青年軍教練余小資兩名全職教練。教練短缺,薪金是其中一個原因,艾拿臣說:「在香港,足球是低消費活動,令有經濟困難的小朋友也可接觸;不過同時也有弊處,就是教練薪金不高,難以吸引人才。足總每年投放在此的資金也不高,即使是教練有潛質,我們也難以用高薪留住。」
另外,艾拿臣認為大多本地教練的工作時間有限制,變相令他們需要一份正職支撐生計。「目前我們很難擁有一位只專注在足球上的教練,他們總是需要趕返工放工,無疑更少時間準備練習,令質素下降。」事實上,大多數全職教練們都以自由身工作,同時教授多間球會、足校、私人球隊等等,若非疫情打擊,收入大多比在足總做全職豐厚。
郭嘉諾是近年最受注目的香港足總全職教練之一(按圖放大):
教育制度限制訓練時間 艾拿臣望港人縮短工時
艾拿臣將問題歸咎於港人工作時數較長外,也談及本地教育制度,他指出,港足梯隊因遷就下課時間,只能在平日下午5時至11時之間進行訓練,他又以歐洲為例,指當地學校普遍於下午2時就放學,球員可提前由4時開始訓練,令球員及教練有更多時間投入足球。
艾拿臣道:「歐洲人工作很彈性,每周工時約36至40小時,甚至一周僅工作4天。這樣人們才有時間跟家人相處、培養興趣,當大家爭取權益時,其實不單止薪酬重要,這方面的自由也應受重視。」
艾拿臣透露,他曾就此事向政府反映,並探討調整政策的可行性,惟未獲正面回應,「他們的腦海中總有其他事情,永遠也難以站在合適的位置鳥瞰全局。」在有利本地體育發展的前提下,他亦建議政府應跟辦學團體及體育界人士商討對策,「就像去超市購物,晚上6時到8時肯定人潮湧湧,但如果我們可以分配人流,善用場地及資源,效果肯定更理想。」艾拿臣寄望當局可在5年內作出改變,「我很驚訝政府沒有在此方面諮詢業界,因這非只得體育界能獲益,對青少年、以至整個社會都是好事。」
港超球會傑志自2010年起,跟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合作推行「職業足球員培育計劃」,讓學生在常規課程外接受專業足球訓練。該計劃為教育局支持的足球訓練課程,多年來孕育出鄭展龍、李毅凱及播磨浩謙等港超球員。艾拿臣指「藍鳥」的模式或可有助紓緩本地教練及場地不足等問題,呼籲更多球會及學校仿傚。而他也認為五人足球可利用籃球場練習、讓學生在小息或課餘時間訓練,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五人足球可取代街頭足球,在香港缺乏場地下,這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法。」
文化與環境差異成死結 冰島奇蹟註定無法實現
來港只有一年多的艾拿臣,大概也發現一個殘酷事實──在極大文化及環境差異之下,根本不可能將「冰島奇蹟」的一套直接搬到香港應用,當風災和疫症也無法完全阻止香港人上班,更遑論足球這樣的大眾娛樂呢?要改變香港這套以工作、學業為生活重心,也是商業至上的思想和文化,想要擁有像歐洲般的自由度,眼下只是空談。我們更需要的不是「複製」冰島奇蹟,而是切合香港文化的方法。
艾拿臣仍需時間去摸索和適應香港的一切,亦是足總聘請一位外籍技術總監必需有的覺悟,無疑他已為此相當努力。同時間,一批有心的本地教練亦想方設法,在熟悉卻難以改變的香港文化之中尋找出路。下一集,我們將透過香港足總全職教練余小資的經歷,一窺這位本地教練在十多年的青訓路上,面對什麼難題、又有了何種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