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公社】東京奧運毋懼新冠肺炎 安倍晉三豪賭求一將功成

撰文:運動公社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肆虐,使2020年東京奧運有可能成為賽事興辦以來,首次因為疫症擴散而取消。日本會否停辦奧運,要視乎這三個月以來的疫情變化,但這為日本帶來的經濟損失,應該如何估計?
撰文:高俊賢@運動公社

停辦東京奧運對日本來說,帶來的損失是否如外間估計的那麼大?東京奧運官方網站列出的賽事預算總支出,是1.35萬億日圓(約值930億港元);而根據日本會計檢查院的報告,日本舉國為主辦奧運付出的投資總額(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是250億美元(約1950億港元)。根據以上的數字,加上奧運刺激的消費和各項收入,才可以令我們對停辦奧運的經濟損失有清晰的想法。

新國立競技場迎奧運(按圖放大)

+3

在理解停辦奧運的損失之前,須注意兩項大前提:

一、賽事總開支估算複雜;
二、因奧運而建成的設施能帶來多少後續效益。

東京奧運令都內不少場所借機翻新,如舉行柔道及空手道的武道館。(Getty Images)

關於第一項,奧運會作為一個要在限時內完成的大型計劃,支出很難有效控制。一旦有許多建設工程未能及時完成,就會出現大量臨時追加的支出。而且,有許多與奧運相關的開支,都會列為其他賬項(例如旅遊業或康體基建),所以很難有準確的估算。退一萬步說,上述賬面數據少不免有水份,但距離奧運只有不到半年,可投放的臨時開支已經很有限。更重要的是,奧運工程的開支,早已從旅遊或地方經濟開發的支出裏分攤了。故此,即便開支估算複雜,但是損失未必如人們想像般大。

但對主辦當局來說,後續效益帶來的可回收成本能抵銷複雜的開支。關於第二項,因為奧運而搭建的新國立體育場和旅遊基建(包括新航線、酒店,以及成田、羽田機場擴建以提升客流量),都會為日本各地的旅遊觀光業帶來可持續的經濟收益。這些收益,遠比賽事期間帶來的即時收益重要得多。日本政府估算奧運帶來的總收入(由2013年至2030年),是32兆日圓(約2.29萬億港元)。

疫情在日本擴散,波及旅遊及服務業。(路透社)

經濟研究機構 Capital Economics 經濟分析師Marcel Thieliant認為,停辦奧運造成的損失未必如人們想像中那麼大。根據倫敦奧運(2012年)的經驗,海外遊客在奧運期間的消費比之前增加了18%,但是在兩個月後跌至21個月以來的新低點。如果取消東京奧運,這最多使GDP增長減少0.4%,即時影響甚為有限。

停辦或者延期進行奧運,後患是國際媒體對轉播合約的賠償訴訟、贊助商的損失,以及安撫數以萬計各國運動員的問題。如把奧運順延,賽期可能與各地聯賽賽季,或其他大型體育會相撞。縱使電視轉播商願意遷就,運動員亦未必能配合。日本評論家吹浦忠正強調,除非日本的確診個案數以萬計,否則奧運還是會如期舉行。但疫症會否影響觀眾和運動員的參與意願,則另當別論。當局目前最擔心的,是原訂3月26日在福島展開的傳送奧運火炬活動,會否因為疫症問題而取消。

東奧籌委會主席森喜朗日前稱,不戴口罩也要堅持到最後辦好奧運,言論一出令外間啼笑皆非。(路透社)

與停辧東奧相比,疫情使中國旅客數量銳減、早前銷售稅上調,才對重視旅遊服務業的日本經濟構成最大打擊。既然對經濟影響不大,為甚麼日本仍要在質疑聲中,堅持讓奧運上馬?關鍵是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晉三。

安倍晉三在里約奧運變身「孖寶兄弟」一幕,留下深刻印象。(Getty Images)

東京奧運是安倍晉三任內的最大政績。安倍內閣籌劃以一連串的大型工程,為人口老化的日本注入經濟活力。東京奧運是連串盛事的起點,過後有2025年大阪世界博覽會,及2027年以磁浮鐵路行走的中央新幹線通車)。目前中美陷入長期貿易戰、環球經濟不景氣,如果安倍內閣能克服疫症危機,並讓奧運順利進行,就可以否極泰來、迎接新一波的經濟增長趨勢,這對於延續政權的壽命相當重要。因此,安倍才決心賭一回。

話雖如此,天意又會否順應人願呢?

同場加映:港隊奧運資格一覽(截至2月28日)

+18

運動公社介紹︰發佈和討論有關運動與政治/社會/經濟的議題
運動從來不是場上較技那麼簡單。運動公社關注的,是運動和政治、經濟之間的關係和與運動相關的種種不公

【註:文章不代表香港01立場;譯名由作者提供;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