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公社】米蘭雙雄各走兩極 紅黑軍團藥石亂投忽視管理方針

撰文:運動公社
出版:更新:

今季歐洲球壇三大沉淪豪門:曼聯、阿仙奴和AC米蘭,當中尤以米蘭發展,最令人嘖嘖稱奇。38歲的伊巴謙莫域回歸米蘭,居然是為球隊力挽狂瀾的主要角色,對許多紅黑兵團的球迷來說,可喜也可悲。喜者,伊巴本人功力猶存,希望養精蓄銳可以在餘下半季帶來驚喜。悲者,米蘭的轉會工作幾經轉折,買來多少球員都不如伊巴實用。
紅黑兵團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撰文:高俊賢@運動公社

多傑出的轉會工作,都是為球隊的體系服務,但AC米蘭卻連這個基本的要求也達不到。今季初,當時新帥詹保羅(Marco Giampaolo)執意使用4-3-1-2陣式,殊不知連一個9號半(即Trequartista)也買不來。奇怪的是,理論上能演繹好這個位置的盧卡斯柏基達,被詹保羅論斷未能扮演半個箭頭,因而一直不受重用。不過,蘇素居中的發揮更見平庸。陣中無人能擔大旗,何解米蘭高層不給詹保羅買個9號半?戰績不振,詹保羅的主帥生涯只得7場,10月便遭解僱,換上皮奧利(Stefano Pioli)。

柏基達不受重用,最適合他的位置硬要由蘇素負責,顯然是兩將與球會「三輸」局面。(Getty Images)

先不論引援工作未能配合體系,AC米蘭在陣容建設上並沒有固定的方向。除了當拿隆馬和羅馬洛利,米蘭內部似乎未能扶植真正的核心球員,並環繞他建立體系。米蘭固然不乏得意之作,像柏基達、迪奧靴南迪斯及近來開始復蘇的列比錫,但欠缺清晰的打法體系,只會買來一大堆徒有特點,但未能獨當一面的庸才,然後繼續蹉跎歲月。

貴為意甲豪門,AC米蘭的救亡之策竟是再次招攬舊將伊巴謙莫域。(Getty Images)

母公司對沖基金Elliott Management對於AC米蘭的投入和成績不成正比。目前米蘭的球員薪酬總支出佔意甲第二(2018/19年球季的總支出為1.4億歐元),卻連續6季未能打入歐聯。欠缺體系加上球員高薪低效,AC米蘭的衰落軌跡與曼聯近似,但曼聯的資源與本錢始終雄厚得多,如在商業開發方面和聯賽影響力,具備優勢。兩者都是美資經營,在足球方面持續迷失,足以成為企業管理的研究課題。

米蘭一直不乏好球員加盟,如列比錫(左二)等,加盟後卻未能展現應有水準。(Getty Images)

AC米蘭的沉淪,不是靠引援、換帥能夠解決,而是要重新調整球隊的定位,和考慮整頓管理層。艾歷尼2014年離開後,AC米蘭6年內7度易帥。反觀同城死敵國際米蘭,雖亦嘗過6年5帥,走過不少冤枉路,終告守得雲開,漸見起色。至少穩住歐聯席位)。幾年來股權易手,令蘇寧集團成為現時大股東。國際米蘭的管理層逐漸覓得人才,如羅致奧西里奧(Piero Ausilio)和馬路達(Giuseppe Marotta)等管理人才出任體育總監和總經理等工作,能綜合技術、經濟、耐戰力和球隊體系需要,而購入球員。同市宿敵發奮圖強的軌跡,值得AC米蘭借鑒。傑出的管理層,可以主動為教頭執漏,甚至為組軍埋班樹立明確的綱領。

馬路達離開祖雲達斯後加入國際米蘭,今季發力衝擊意甲錦標。(Getty Images)
經歷多番換帥,干地今季執教,看來終於找到對的人。(Getty Images)

要撥亂反正,當然需要耐性,但在耐性之上更需要對球會管理徹底、完整的反思。相比起轉會工作,這才是AC米蘭最缺乏的東西。

用人唯才,國米收購在曼聯表現受批評的盧卡古,他至今已在意甲射入14球,證明物有所值。(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