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嶺郊野公園行山路線推介 一日行勻景點探蓮麻坑礦洞 附交通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紅花嶺郊野公園內有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由沙頭角的担水坑及山咀出發,可以全走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行盡紅花嶺幾乎全部特色打卡景點。這條紅花嶺行山路線全長約10公里,需時約5小時。行山人士並不需要申請禁區紙。
紅花嶺郊遊徑途經荒廢的軍事遺址,之後帶領遊人行到高處的紅花嶺觀景台;蓮麻坑郊遊徑的主角當然是蓮麻坑礦洞,礦洞活化工程完成,現已重開,行山人士可以自由出入外號「大廳」的6號礦洞。

紅花嶺郊野公園是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顏銘輝攝)

今次路線:担水坑 > 山咀村路 > 亞公頂 > 二峒 > 三峒 > 紅花嶺觀景台 > 礦山麥景陶碉堡 > 蓮麻坑村 > 葉定仕故居 > 蓮麻坑村 > 打鼓嶺分區十二號警崗

建議集合地點:粉嶺/上水港鐵站

*行這條路線不需要申請禁區紙

為何一個地方有兩枝標距柱?因為這是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的交接點。(顏銘輝攝)

【1】紅花嶺郊遊徑+蓮麻坑郊遊徑連走數據

路程:10公里
需時:5小時
總爬升:695米
總下降:657米
平均心率:109次/分鐘
最大心率:160次/分鐘
燃燒的卡路里:1486大卡

【2】紅花嶺行山當日資料

日期:2024年11月3日
出發時間:早上10時半
平均溫度:30度
最高溫度:32度

數據由Garmin fenix 6 ASIA Sapphire記錄

拍攝器材:相機(SONY ILCE-7C)、手機(Samsung Galaxy s21)

【3】紅花嶺行山前心理準備

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都不是新手休閒路線,在漁護署的綜合難度評分中,這兩條紅花嶺郊野公園內的郊遊徑皆屬於4星難行。路上有筆直而望不見盡頭的「天梯」梯級,會令行山人士大汗淋漓兼喘氣;行上到高處,山徑起伏,有上有落,考驗大腿、膝部及小腿肌肉。

回望上亞公頂的樓梯。(顏銘輝攝)

路線總爬升接近700米,若果當一層樓3米高,你在這次行山旅程要行上超過230層樓,而且又要行超過200層樓落山。當你幻想一下要上落200層樓,就不會輕視這條紅花嶺行山路線。

路面以天然山徑為主,極少石屎,有的是大石級,有的是泥級,有的滿佈碎石,有的樹根交錯,相信喜歡走天然路的朋友會幾開心。行這種山路要集中精神,不要一邊影相或看手機一邊行。

地面多碎石,行的時候要小心。(顏銘輝攝)

到紅花嶺行山是沒有中途輕易撤退的路線,沿途也沒有補給點,不要幻想行到中午可以坐下來吃碗麵、吃碗豆腐花,這條路線連汽水機也沒有一部,連涼亭也沒有!別以為落到蓮麻坑村會有補給,那兒沒有士多、沒有餐廳,也沒有村民賣東西。

蓮麻坑是一條寧靜的鄉村,沒有補給。(顏銘輝攝)

【4】紅花嶺打卡位置

軍事遺蹟及建築

紅花嶺郊野公園的其中一大賣點是擁有大量軍事遺蹟及建築。行山人士可以到訪日軍的機槍堡,亦可與英治時代所建的瞭望台及營房打卡。大部分軍事遺蹟在紅花嶺郊遊徑上,分佈在山咀至亞公頂的路上。

位於山咀的日軍機槍堡。(顏銘輝攝)

俯瞰沙頭角海

攀升至逾400米高的高地後,便可以望到怡人遠景。由三峒行至紅花寨的紅花嶺觀景台,可以向南欣賞沙頭角海、海背嶺、鹿頸及南涌一帶的郊野風光。

從紅花嶺郊遊徑途中俯瞰沙頭角海景色。(顏銘輝攝)

深港城鄉差對比

紅花嶺靠近邊境,沿路可以看到深圳的城市景色,尤其行到蓮麻坑附近,身邊是鄉村小屋,一抬頭就是幾十層樓高的深圳住宅。

香港這邊是郊野,對面深圳則是高樓大廈。(顏銘輝攝)

蓮麻坑礦洞

蓮麻坑礦洞是紅花嶺郊野公園的主要景點,已經2024年12月30日完成工程重開,變身開放式博物館,希望可以讓公眾了解礦洞地質、礦業歷史及蝙蝠生態。

蓮麻坑礦洞已經重開,行山人士可以前往遊覽。(顏銘輝攝)
蓮麻坑礦洞已經重開,行山人士可以前往遊覽。(顏銘輝攝)

芒草景致(11月限定)

在紅花寨附近有不少芒草,但數量遠不如大東山。

紅杜鵑盛開(3月限定)

紅花嶺之所以叫紅花嶺,因為山上長滿紅杜鵑,每逢春天,漫山紅花盛開,不容錯過。

【5】紅花嶺行山建議技能

經漁護署修葺後,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已變得好行,以前上亞公頂可能要拉繩,如今變成整齊的梯級,以前三峒附近山路崎嶇,如今也變成大石級,技術難度大減。沿途指示清楚,如果乖乖跟大路行,也不易迷路。

往日崎嶇的山徑已經變成石級。(顏銘輝攝)

【6】紅花嶺行山建議裝備

行山背囊:強烈建議用背囊而非手提袋,背囊有助上落山時平衡身體,而且空出雙手扶住兩旁。

行山鞋:雖然紅花嶺的山徑經過修葺,比以前易行得多,但路線大部分為天然山徑,沙泥路面凹凸不平,上落又多,最好穿著抓地力強的行山鞋。

建議穿行山鞋。(顏銘輝攝)

防曬裝備(帽子、手袖):山脊路段開揚,部分沒遮蔭,建議做足防曬準備。

行山杖:上亞公頂一段「天梯」幾辛苦,若有行山杖輔助可以輕鬆一點。尾段體力用得七七八八,由麥景陶碉堡到蓮麻坑村要落逾900級梯級,有行山杖可以減輕膝部負擔。此外,由蓮麻坑村繞經禁區出去的山徑,亦有一小段攀升急的樓級,亦用得着行山杖。

照明工具(頭燈/電筒):路線長而所需時間因人而異,中途又沒有快速撤退點,加上冬季愈來愈快日落,萬一行到入黑,也要硬着頭皮行到尾或原路折返才能離開,所以建議帶備頭燈或電筒以備不時之需。 再者,如果想透過鐵欄觀看一些被封閉的礦洞,亦需要照明工具。

【7】紅花嶺行山體能需求

最難位:上亞公頂瞭望台

這是整條路線攀升最急的一段,看地圖就見等高線密密麻麻,一口氣上升大約200米。未有郊野公園前,這條路也很難行,部分是斜度很高的泥坡,要扶住綁在樹上的繩。漁護署修整過這一段,變成石級及泥級,變成行不見盡頭的天梯,雖然安全得多,但所需體能依舊那麼多。

要行長長的樓級上亞公頂。(顏銘輝攝)

【8】紅花嶺行山技術需求

最難位:事前策劃及準備

全走漁護署郊遊徑,技術難度不高,但這條路線沒有輕鬆下山的撤退點,也沒有補給點,一上路就只有兩個選擇:原路折返及行到尾。故此,行山人士要做好行程規劃,按自身能力判斷行山時間,預算適合的上山時間,盡量在天黑前落到山。建議行山人士設定回頭時間及地點,舉例說,下午3時還未行到三峒就應該回頭折返。行山人士亦要計劃好全程的糧水,一入山就沒有地方加水及買東西。

紅花嶺路線長,又欠缺方便的中途撤退點,所以行山人士要計劃好行程。(顏銘輝攝)

【9】紅花嶺行山起點交通

行山人士可以選擇在粉嶺或上水港鐵站轉車往担水坑。如果約朋友集合,可以選擇這兩個站的大堂。

若果是粉嶺站,可以從A2出口落地面,乘搭往沙頭角的78K九巴,車程約35分鐘,就抵達担水坑。担水坑是尾二的站頭,總站沙頭角要持禁區紙才入得,所以搭車要留神

若果是上水站,建議到小巴總站 搭專線小巴55K,車程約25分鐘,比巴士快少許。同樣地,55K總站是禁區沙頭角,只准持禁區紙人士進入。行山人士要在小巴到沙頭角前,於担水坑叫「有落」。

記者乘搭78K九巴到担水坑落車。(顏銘輝攝)

【10】紅花嶺行山終點交通

乘坐59K專線小巴回上水港鐵站。

59K的總站在蓮麻坑村內,但普通行山人士不能在總站上車,因為小巴出村後要途經一段屬於禁區的蓮麻坑路,只限持禁區紙人士上車。行山人士需要在村口轉左,接上行山徑,約行20分鐘,至打鼓嶺分區十二號警崗,在禁區外的蓮麻坑路等小巴。59K小巴班次疏落,若果剛好「送車尾」,估計要等20至30分鐘。行山人士還可選擇沿蓮麻坑路行約40分鐘到蓮塘口岸。

行完山,在打鼓嶺分區十二號警崗等59K專線小巴離開。(顏銘輝攝)

【11】紅花嶺行山中途撤退選擇

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連走基本上沒有快速撤退路線,其他路線都頗長途或不太易行,較可取的是轉走軍車路落山,但行到有車搭的地方都要1小時。

中途撤退選擇:行到近紅花嶺山頂,不沿蓮麻坑遊遊徑北去,而續走南坡橫山徑,接紅花嶺的軍車路落禾徑山路,大約都要50分鐘才落到底。禾徑山路沒有巴士站,要再行多10分鐘出沙頭角公路,才有公共交通工具。

如果想行另一條路落山,可以選擇軍車路,但離巴士站、小巴站都有一大段距離。。(顏銘輝攝)

【12】紅花嶺郊遊徑+蓮麻坑郊遊徑連走沿路概況

在担水坑下車後,續往前走,左轉入山咀村路,行約10分鐘,便見到左方有明顯的登山入口,那裏有郊野公園的地圖及指示牌。沿山徑行入去,約5分鐘就到第一個景點,一座日軍機槍堡屹立在山徑旁,根據其位置、設計推斷,它可能是這個陣地的指揮堡。在山咀這個山頭,有多座日軍的機槍堡、戰壕及石砌蓄水池。

+3

沿大路緩緩而上,正式進入紅花嶺郊遊徑。由山咀的登山口計,行了35分鐘上到一座電塔底,那兒大約高拔200米高,景色不錯,可以欣賞深圳沙頭角的風景,也可稍作休息,之後就到全程攀升最急、最辛苦的路段。行山人士要在約500米的路上到約海拔390米的亞公頂瞭望台。

+2

這段攀升上亞公頂的路愈上愈急,後來變成筆直又不見盡頭的梯級。郊野公園成立前,這段路全是泥坡,非常陡峭,兩旁的樹上更綁上了繩,方便行山人士上落時扶手。如今經漁護署修葺,山徑以木板圍級,比以前好行。行了廿多分鐘,終於從電塔底上到瞭望台,可以休息一下。

+2

這座荒廢的瞭望台在二次大戰由港英政府興建,用作監察沙頭角一帶的邊境禁區,港督尤德曾經登臨此處考察。瞭望台前方曾有一列玻璃窗,現已被拆除。紅花嶺郊野公園成立前,行山人士可以從後面的入口進入瞭望台,但如今已被署方封閉,指建築物結構可能不穩。

行多一會,見到有座日軍機槍堡,用來監察沙頭角海及附近一帶的村落。英、日也在此修軍事建築,可見亞公頂的地勢甚有戰略價值。續往前走,山上有大型的水泥建築物,相信是港英時代興建的營房,窗框生鏽,裝修破落,但仍看得出間隔,見到有廁所。紅花嶺被劃為郊野公園前,這座荒廢營房也是隨行山人士入內,如今亦因安全理由封閉。

+5

接着山徑起伏,在視野較差的林中穿梭,經過439米高的二峒,沿山脊走至436米高的三峒,彷彿到了一處崖邊,前路豁然開朗,盡覽沙頭角海景色,不禁叫人駐足欣賞。由亞公頂瞭望台行到三峒,約花了30分鐘。

+3

前路就在下方,一條蜿蜒的大石級從三峒急速下降至山坳。記得未有郊野公園前,這段路頗為難行,相信漁護署的工友花了不少氣力及技術,才砌出這條山徑。落完又上,行至一個410米高的山崗。那兒是個不俗的觀景位置,除了看沙頭角海外,回望翠綠矗立的三峒,也是一番好風光。那個山崗有崎嶇小徑往南落立和村、麻雀嶺村一帶。

+4

沿紅花嶺郊遊徑走,下降至山坳,再徐徐上攀489米的紅花寨。郊遊徑不登山頂,繞住紅花寨,行至一個新建的紅花嶺觀景台。漁護署豎立了觀景台的介紹牌,介紹視野所及的各處風光。由三峒的落石級位置起計,約花30分鐘行到紅花嶺觀景台。

+3

離開觀景台續走紅花嶺郊遊徑,如走進高原上的草坪,不久走至分岔路口,為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的交接之處,另一條是向南的落山路,往麻雀嶺村一帶。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較為奇怪,一端是山腳的登山口,另一端就在山上這個沒有交通接駁的位置。

漁護署正在紅花寨附近興建涼亭,暫未啟用。(顏銘輝攝)

沿蓮麻坑郊遊徑行,行多一會至另一分岔口,大路是右轉上樓級,另有橫山徑小路續往前走。那條山徑小路連接軍車路,可以行1小時落到山,而今次就繼續行郊遊徑,朝蓮麻坑前進,估計要行多至少1小時30分。上完樓級,行至山坳,左邊有小徑,那是上攀491米紅花嶺山頂的路。今次行程不上頂,沿蓮麻坑郊遊徑的大路走,往北方緩緩向下。

+1

這段蓮麻坑郊遊徑頗為沉悶,叢林較密,看不到風景,不斷地以一個幾舒服的坡度往下走。路面天然,有大石、碎石,所以落斜時都要打醒精神,小心拗柴。大約落到40分鐘,行至蓮麻坑鉛礦洞的範圍。

+1

記者在2024年11月3日行山,當時礦洞正進化活化工程,封上圍板,不准行山人士入內。礦洞在2024年12月30日重開,記者翌日前往視察,發現行山人士可以自由出入最為宏偉壯觀的「大廳」6號礦洞,但附近其他小礦洞口都被封閉。6號礦洞的頂部鑲上螺絲,並加設了防護網。

現場有資訊牌介紹蓮麻坑礦洞。(顏銘輝攝)
+1

蓮麻坑礦洞重開|現場直擊「大廳」礦洞 行山人士:啲窿封晒咁滯

從前,蓮麻坑礦場出產鉛礦為主,還會生產少量的銀以至黃金。19世紀初,已經有葡萄牙人開始採礦。在20世紀初起到二戰,蓮麻坑礦場進入其鼎盛期,多間礦業公司先後取得開採權,其中香港礦業公司的開採規模最大,1938年僱用500名礦工,到1939年10月的人手更增加2000人。

+5

二戰令到蓮麻坑礦場由盛轉衰,據《蓮麻坑村志》內容,一來礦石無法運往中國銷售,二來香港政府徵用設施挖防空洞。日軍佔領香港期間,佔用礦場,採鉛礦製造武器,令到礦場成為抗日遊擊隊的攻擊對象。在二戰時,蓮麻坑礦場受到嚴重破壞,戰後生產大不如前,香港政府又將蓮麻坑劃入禁區,影響發展及開採,加上國際鉛價下跌,礦場難以經營。政府在1962年收回礦場的經營權,自此礦場荒廢。由於礦場範圍多年來是禁區,所以很多地方仍保留50年前的舊貌。

離開礦洞的地盤範圍,跟住蓮麻坑郊遊徑行多幾分鐘,就到礦山的麥景陶碉堡。在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時任警務處處長麥景陶,為了對抗非法入境者,下令在邊境興建7座碉堡,故此這7座碉堡也被命名為麥景陶碉堡。在蓮麻坑的礦山麥景陶碉堡,是7座中地勢最高的一座,位於超過200米高的礦山上。因為擔心遊人亂闖,破壞儀器,警方在碉堡外加設鐵絲網圍欄。

離開麥景陶碉堡,沿那超過900級的石屎樓梯落山,途中可以望到深圳高樓大廈的風光,與山窩中寧靜的蓮麻坑村形成強烈對比。約行20分鐘,落到蓮麻坑村,完成蓮麻坑郊遊徑。村內有公廁,可讓行山人士稍作梳洗,但這條村沒有士多,不能補給。在郊野公園義工指引下,記者入村轉往葉定仕故居參觀。葉定仕故居已被列為法定古蹟,屋外有座孫中山像。

+3

葉定仕是蓮麻坑人,小時候被「賣豬仔」到泰國當裁縫學徒,手藝高超,並獲王室一位公主青睞,兩人結成夫婦。葉定仕承包了軍服生產,成為當地富商,他十分尊敬孫中山,所以在家鄉蓮麻坑仿照孫中山於中山翠亨村的故居興建了這間屋。葉定仕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協助成立中國同盟會暹羅分會,並擔任會長,出錢出力。1936年,葉定仕回鄉定居,1943年逝世,享年64歲。

+1

參觀葉定仕故居後,原路折返蓮麻坑村,行馬路至村口。村口有一度打開的鐵閘,若果行了出去便誤闖禁區,可能會有警察前來。離村的小徑就在村口左邊,有明確的指示牌。以前走那條小徑,非常崎嶇,要爬欄、拉住繩上落、貼住鐵絲網行,但如今已經開發了一條好行的山徑,陡峭斜路變成梯級。

+5

由蓮麻坑村口計,行了20分鐘,抵達打鼓嶺分區十二號警崗,出到禁區外的蓮麻坑路,在此等59K專線小巴。如果想搭其他交通工具,就要沿蓮麻坑路行2.6公里到松園下或蓮塘口岸,相信要行超過30分鐘,所以還是待在原地等小巴。

總結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連走,這是一條充滿原始味道的路線。路上郊遊設施不多,沒有涼亭,野餐枱暫時只見一張;路況方面,石屎路甚少,大多是天然路徑,漁護署也主力用天然物料修路。路上沒有補給,也沒有輕易撤退的捷徑,攀升上落亦不少,需要一定準備及體能。

記者在2018年到訪蓮麻坑礦洞,其中5號礦洞漆黑一片,要帶照明工具入去。(顏銘輝攝)

景點方面,這條路線幾多元化,當蓮麻坑礦洞完成活化後,行山人士可以遊覽特色礦洞及礦場遺址,了解香港的礦業歷史。路上的軍事遺蹟亦多元化,有日軍的,有港英的,還有目前警方仍在運作的,從中可以了解香港從二戰以來的邊境歷史。風景上,南北景致截然不同,北望神州,有梧桐山下的繁盛都市;南觀香港,有沙頭角海的美麗海岸線。

【13】紅花嶺行山|山藝教練意見

「山樂」的山藝教練盧澤琛表示,探索新開發的紅花嶺郊野公園的同時,勿忘無痕山林七大原則其中之一「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

盧澤琛表示:「紅花嶺郊遊徑途經多個具歴史價值的遺跡,包括瞭望台、碉堡、礦場等。行山人士應該盡力保持遺跡的原有風貌,不要塗鴉、加裝或移除任何現有的結構。讓這些遺蹟能夠長久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