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朗金牌專訪1|親自逐格解構關鍵三劍 一句話成就世界級冷靜
2024年7月29日,一個無眠深夜,直徑只得6毫米的花劍劍尖,再次點燃全香港。短短4分18秒,我們由心跳加速到屏息靜氣,然後再心跳加速再屏息靜氣,直到台灣裁判黃皓志給出三個大部份香港人都不明白的手勢,張家朗扔面罩振臂慶祝、意大利劍手馬奇(Filippo Macchi)失望倒地,成王敗寇,香港史上首個奧運兩金得主,就此誕生。
關鍵三劍,衍生出從不存在於專業劍擊的名詞「決三劍」,也為港意兩地網民帶來菠蘿Pizza、炮轟裁判等話題。格鬥從巴黎大皇宮劍道延伸至網絡世界,直至兩名當事人開腔才得以平息,作為主角的張家朗,接受《01體育》訪問,翻看比賽片段,親自解構牽繫香港歷史的關鍵三劍。
《張家朗金牌專訪》
第一篇:關鍵三劍背後 一句話成就世界級冷靜
第二篇:三個男人兩面金牌一種默契 「這三年很艱苦」
第三篇:用奧運兩金改寫歷史 張家朗的下一站,在哪?
第四篇後記稍後推出
「你當時驚唔驚?」
「唔驚。」
當我們連翻看比賽片段也「猶有餘悸」,張家朗卻由比賽第一刻已經心如止水,即使到了14:14,一劍定生死,每次裁判不下判決,他還是鎮定自若,戴回面罩,專心應付下一劍。
他大概是全港唯一一個「無感」的人。
回看張家朗的晉級過程,不無驚險。8強對主場的拿霍特(Enzo Lefort),曾經落後12:14;想不到相同劇情在決賽重演,鬥意大利的馬奇(Filippo Macchi),一度領先10:7,此後卻被對手反超前,末段更陷入落敗邊緣。問他當中緣由,他說:「初段我較多『單燈』,所以未能熟習裁判的準則;中後段我落後,其實我還在摸索裁判的喜好,而且比賽期間我和馬奇不斷改變戰術,他出劍的節奏和Intensity都改變了,不過這些比較難三言兩語解釋。」
張家朗奧運奪金牌|輸打贏要?意大利劍手晉級之路也有「鄰居」裁判
張家朗奧運奪金牌|意大利向國際劍聯抗議 蔡俊彥為台灣裁判平反
我們最關心的當然是張家朗與馬奇打到14:14後的決勝分。沒想到這一劍打足三次,香港觀眾的血壓一同爆升,身在現場的張家朗爸爸也說,「我個心唔係好頂得順,心都跳埋出嚟」。短短4分18秒,最後一劍打足三次(其實還有兩次馬奇進攻無效亮了白燈,也嚇了香港人一大跳),裁判的判決是否正確?為何每次都翻看錄像?是他不敢判?兩個劍手又到底打了什麼?
張家朗先解說第一劍(以上影片23:54秒開始)。
「我和馬奇一起上前,然後大家都稍有停頓;我上前時嘗試打他的劍,但我打不中。他後退了一步,於是我再起動,其實此時雙方起動時間差不多,之後就互相刺中對方,亮了『雙燈』。」張家朗說。
經歷奧運的「鍛煉」,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知道花劍比賽得分誰屬,與進攻權有關,張說:「劍擊當然有Rulebook(例書),規矩是詳列了,但每人理解都不一樣,有的裁判偏向『睇腳』、有些裁判喜歡『睇手』,我們作為劍手,就是觀察和摸索不同裁判的準則,從而不斷調整戰術。」
「睇手」「睇腳」是什麼?裁判會根據劍手的動作來判斷進攻權誰屬,有些裁判偏向判「起動」,即是腳步;有些裁判偏向判「出手」、即是伸手動作,如何演繹進攻權,的確因人而異。
張家朗奧運奪金牌|台灣裁判惹爭議 拆解金牌戰最後關頭三劍判決
張家朗奧運奪金牌|意大利劍手態度180度轉變:不會將失敗歸咎裁判
這一劍的爭議點離不開進攻權:一是張家朗一直上前,即使他拍劍落空,但馬奇未有立即反應,進攻權落在張家朗身上,他將會得分;一是張家朗拍劍落空,進攻打不中,後退的馬奇取進攻權並上前還擊得分。
兩名裁判「退庭商議」,走回螢光幕前翻看該劍的慢鏡重播,主裁判黃皓志未有判決,示意重新打過。張家朗解釋:「兩個裁判一個『睇手』、一個『睇腳』,他們未能達成共識,故此刻劍棄判(Abstain),重新打過。」
那麼張家朗為何一亮燈就拋面罩慶祝?「我覺得自己起動出手動作明顯一點。」但他強調,既然兩名裁判無法達成共,棄判是必然的。
張家朗接着解釋第二劍(以上影片26:08開始)。
「第二劍,大家一齊上前,然後一齊停頓,再一齊起動。雙方第一時間未有出手,之後才互相刺中。」當時裁判認為是同時打中,張家朗表示同意,「合理及正常的判決」,因為兩人的動作、節奏和時機,未有明顯差別。
當時觀眾紛紛質疑,為何裁判又要翻看錄像,他看不清楚嗎?不敢判嗎?「每當打到14:14,裁判必須看重播,這是規矩,所以不存在他不懂、不敢、判不到,或是要人意見。」有網民認為裁判黃皓志猶疑、不專業,這不是實情,因為翻看錄像是必要的程序。
張家朗最後解說第三劍(以上影片27:35開始)。
「第三劍相當明顯。開始時我上前進攻,但不果,馬奇取回主動權進攻,我防守。之後我一邊上前,一邊打馬奇的劍,再控制他的劍把他卡開,然後雙方一同刺中,亮了『雙燈』。」
台灣裁判黃皓志翻看錄像後,手勢示意張家朗得分,馬奇非常不滿,認為應是自己防守還擊。張家朗說:「現時不少裁判認為,防守還擊應有『兩下聲音』,即是進攻者先打防守者的劍(第一下聲),防守者才會還擊打對手的劍取回進攻權(第二下聲)。若然只得一下聲音,即是雙方同時拍劍,這個情況通常判給進攻一方。第三劍的情況是,我已控制了馬奇的劍,根本不存在兩下聲音,所以裁判判我得分。」
其實在張家朗得分前,馬奇一度揚起右手,似乎曾經指向張家朗,「其實當時我有一劍刺到他,不過沒有亮燈」。在此解說一下,花劍的劍尖其實是個按鈕,刺中時必須有最少500克的壓力才足以把按鈕壓下,這樣方會亮燈,所以打中但沒有亮燈也是平常事。
關鍵三劍,由棄判、判同時到判香港勝,張家朗笑言「我覺得三劍都係我(得分)」,難怪他這一分慶祝了三次,「劍手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看到對方漏洞,有機會才出手,要相信自己的決定,有自信十分正常」。
那麼,在明明覺得自己得分、裁判卻兩度沒判決時,張家朗在想什麼?「打完第一劍,我望望Greg(法籍教練),他叫我『唔會理點判,準備好下一劍,無論佢(裁判)畀唔畀你都好』。」
他說當時「咁啱冇心理變化」,他果然是全香港唯一「無感」的人。
「呀,唔係,有,贏咗嗰下有。」
張家朗用率真的笑容,說出一種世界級的心態。
張家朗金牌訪問2|三個男人兩面金牌一種默契 「這三年很艱苦」
張家朗金牌專訪3|用奧運兩金改寫歷史 張家朗的下一站,在哪?
張家朗專訪系列:八年對談,見證成長
第六回|東京到巴黎From a boy to a man(2024)
小知識:「決一劍」不等如15:14 更無「決三劍」
當限時內完成比賽(個人賽三局﹑團體賽九局,每局3分鐘)仍勝負未分,就要加時再戰,一分鐘內先得分者勝,即是一劍定勝負,所以稱為「決一劍」。
若限時內打成14:14,具體例子是張家朗鬥意大利劍手馬奇的巴黎奧運男子花劍個人賽決賽,大家在限時內爭取最後一分,這樣的情況不能稱為「決一劍」,「決三劍」更只是坊間俗稱,並非專業劍擊名詞。
「決一劍」只適用於重劍和花劍,不過花劍節奏較快,甚少限時內未分勝負。至於佩劍,由於沒有限時,所以沒有「決一劍」,總之先到15分者勝。
「決一劍」的概念與足球的「黃金入球」類似,兩名劍手在1分鐘內以即時死亡方式作賽,先得分者勝。開始前先抽「優先權」,若然1分鐘內仍未分勝負,擁有優先權的人將會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