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遵照FITT法則 18周全馬育成
從運動科學角度解構馬拉松這回事,其實沒有不可能,但我們該如何入手,才能攻克漫漫長路呢?香港大學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陳國璋博士(Anson)定了個入門訓練計劃給大家參考,42.195公里,就由4個英文字母「FITT」開始。
有系統的訓練,離不開「FITT」。F是頻率(Frequency),即是每周訓練課數;I是強度(Intensity),不同目標,訓練強度也不同;T是種類(Type),即是訓練形式;最後一個T是時間(Time),你每周訓練時間是多少?Anson給遵照這4個原則,定了個訓練計劃;頻率是每周3至4課,強度循序漸進,每課由30分鐘至3小時不等,值得一提是種類,除了跑步,他還加入體適能和調節訓練(fitness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1. 「FITT」是系統訓練的不二法則。F是頻率(Frequency),I是強度(Intensity),T是種類(Type),最後一個T是時間(Time)。
2. 除了跑步,還應加入體適能和調節訓練(fitness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提升肌力和肌肉穩定性。
3. 欲跑馬拉松,可參考陳國璋的18周訓練計劃,全無運動人士可由步行開始。
多做靜止收縮訓練加強肌肉力量及穩定性
「透過fitness and conditioning先加強腹背核心肌群的穩定性。不少跑友以為跑步只要練跑就夠,但若果肌肉沒有足夠力量保持軀幹穩定,身體多餘擺動增加下肢壓力。除了穩定性,我們亦要練好手腳協調,全面提升『跑步經濟性』(running economy),以最少體力達致最大效果。」不過Anson強調,我們做重量訓練時,以個人體重就夠,毋須額外加重,因為我們並非要像健美先生、小姐般「練大隻」:「訓練要視乎運動項目特性,馬拉松是耐力而非爆發力項目,過多的肌肉量(muscle mass)反之會消耗更多氧分。想像一下,一副放在小型汽車用的引擎,放在大巴士上又怎樣發揮性能?」
疏於運動的人願意動起來,體重是主要原因。Anson提醒各位「重量級」人士,若以長跑減磅,訓練前應先請專業人士評估,一邊適當控制飲食,一邊適當訓練。訓練方面,本身近乎全沒運動的人,從每周兩課30分鐘步行開始(見文末表),由步行10分鐘跑5分鐘、變成步行5分鐘跑10分鐘,然後嘗試斷斷續續跑30分鐘;並多做靜止肌肉訓練(isometric training),Anson今期示範了幾招靜止肌肉訓練,大家不妨參考參考﹐強化身體再上路。
靜止收縮訓練(isometric training)示範
平板式(Plank)
做法:平臥地上,十指緊扣,以腳前掌和手肘撐起身體,雙手手肘闊度與肩同寬,雙腳與臀部同寬;收緊腹部,腰肢不要下墮,建議維持15至30秒。Anson補充:「若無法做這個動作,可先以雙膝跪地支撐身體,但緊記肩膀到膝蓋成一條直線。」
側平板式(Side Plank)
做法:先採平板式姿勢,平臥地上,用雙腳前掌和手肘支撐身體;身體左轉,雙腳並列,靠右手撐起軀幹,左手輕放腰肢。維持姿勢15至30秒,換邊再做。Anson補充:「若不夠力以單手支撐,另一隻手亦可協助,在大約胸口位置撐住地下。注意髖關節勿向下墮,保持身體成一直線。」
Bird Dog
做法:跪在地上,靠雙手和雙膝支撐身體,肩膀垂直對手腕;提起右手和左腳,身體成一條直線。維持姿勢15至30秒,然後換邊再做。Anson補充:「伸出手腳時要好好協調身體,不要用力『揈』出去。如果無法保持軀幹穩定,或是沒收緊腹部,或是嘗試收緊但肌力太差而不果。」
V Sit Up
做法:平躺地上,腹部使力支撐身體,然後抬起雙手和雙腳,身體呈V形,大腿後肌和肩胛骨離地。Anson補充:「做V Sit Up時,注意肩胛骨及大腿後肌必須離地,用髖關節做支點,腹部做力點。不要垂頭或把頸部向後『拗』,以免頸椎受壓。」
深蹲(Squat)
做法:雙腿分開與肩同寬,屈膝約90度,注意膝蓋不要超越腳尖,以免關節過分受壓;維持姿勢15至30。Anson補充:「腰腹切勿向前傾或向後拗,頭、背、髖關節成一直線,以髖關節為支點,大腿四頭肌作力點。」
18周訓練計劃
1至3周:由步行開始
這3周從步行開始。每周2課的30分鐘訓練,Anson建議連跑帶行,而且多做靜止體能訓練:「從沒運動的人,肌力和肌肉穩定性都不夠,應多加練習,令身體有足夠條件應付長跑訓練。」
周數 | 訓練內容 | 次數(每周計) |
Week 1 | 步行30分鐘,每行10分鐘跑5分鐘 | 2次 |
Week 2 | 步行30分鐘,每行5分鐘跑10分鐘 | 2次 |
Week 3 | 斷斷續續跑30分鐘 | 2次 |
4至6周:步行變慢跑
只要做完3周連行帶跑的訓練,就可開始慢跑了。除了每周2課慢跑,別忘記要繼續靜止體能訓練,因為之後每3周就增加訓練量。
課堂 | 訓練種類 | 訓練內容 | 次數(每周計) |
Lesson 1 | 慢跑 | 慢跑30分鐘 | 2次 |
Lesson 2 | 體能訓練 | 靜止體能訓練30分鐘 | 1次 |
7至9周:增加變速跑
來到第2周期訓練,Anson的訓練手段增加了。上周期的2課慢跑,其中一課「FITT」中的強度(Intensity),變成變速跑。「可用燈柱做標記分路段,一段快一段慢,慢的時候讓自己『回氣』。」另一課慢跑則增加時間(Time),由30分鐘增到45至60分鐘。
課堂 | 訓練種類 | 訓練內容 |
次數 (每周計) |
Lesson 1 | 慢跑 | 45至60分鐘 | 1次 |
Lesson 2 | 變速跑 | 30分鐘 | 1次 |
Lesson 3 |
恢復跑 + 體能訓練 |
恢復跑20分鐘 + 靜止體能訓練40分鐘 |
1次 |
10至12周:增動態體能訓練
Anson在第3周期訓練加入間歇跑(interval training)。之前幾周期的訓練累積一定耐力,但我們更希望跑出理想時間,所以增加一課間歇跑,到運動場衝圈。完成間歇跑,Anson還安排了動態體能訓練,例如掌上壓、仰臥起坐、動態深蹲等,「完成強度較高的間歇跑,肌肉狀態更適合做動態體能訓練,之前練開的靜止收縮動作,可安排於恢復跑後」。
課堂 | 訓練種類 | 訓練內容 |
次數 (每周計) |
Lesson 1 | 慢跑 | 1至1.5小時 | 1次 |
Lesson 2 |
變速跑 + 體能訓練 |
變速跑30分鐘 + 動態體能訓練30分鐘 |
1次 |
Lesson 3 | 間歇跑 | 400米,跑8至12次,強度90% | 1次 |
Lesson 4 |
恢復跑 + 體能訓練 |
恢復跑30分鐘 + 靜止收縮動作30分鐘 |
1次 |
13至15周:變速跑改為均速跑
第4周期屬於這個訓練計劃的強化期。長課訓練增長至1小時45分至2小時,變速跑則變成4至8公里的均速跑,Anson建議以比賽目標步速完成。他補充:「經過這個周期訓練,或許可以勉強完成42.195公里,但一定跑得辛苦,所以之後要再增訓練量。」
課堂 | 訓練種類 | 訓練內容 |
次數 (每周計) |
Lesson 1 | 慢跑 | 1小時45分至2小時 | 1次 |
Lesson 2 | 均速跑 |
8至12公里, 速度為馬拉松目標時間 |
1次 |
Lesson 3 |
間歇跑 + 體能訓練 |
800至1200米,跑 6至8次, 強度90% + 動態體能訓練30分鐘 |
1次 |
Lesson 4 |
恢復跑 + 體能訓練 |
慢跑30分鐘 + 靜止收縮動作,30分鐘 |
1次 |
16至18周:慢跑達30公里
第5周期訓練的長課增加至30公里或以上,令肌肉「記住」跑馬拉松的感覺,配合8至12公里的均速跑和1200至1600米的間歇跑,方有能力完成馬拉松。Anson提醒大家要留意有沒有過度訓練的徵狀,例如失眠和關節不適;假若比賽漸近,賽前一周更要減訓練量(tapering),讓身體調整恢復。
課堂 | 訓練種類 | 訓練內容 |
次數 (每周計) |
Lesson 1 | 慢跑 | 30公里 | 1次 |
Lesson 2 | 均速跑 |
8至12公里, 速度為馬拉松目標時間 |
1次 |
Lesson 3 |
間歇跑 + 體能訓練 |
1200至1600米,跑 6至8次, 強度90% + 動態體能訓練30分鐘 |
1次 |
Lesson 4 |
恢復跑 +體能訓練 |
慢跑30分鐘 + 靜止收縮動作30分鐘 |
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