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劇評︰歷史劇一定悶到爆?編導兩招成功跳出傳統故事框框
正在黃Viu播出的內地劇集《大明風華》,呈現出不同於過往歷史劇和古裝劇的樣貌。它明明是以嚴肅的態度講政事,但又不像《康熙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般出場人物眾多,縱橫九萬里,而是大致保持了一個「家庭劇」的規模和人物關係。
《大明風華》明明有一個《六朝紀事》的IP為依托,但盡數改寫,幾同原創。從劇情上你看不出網絡小說慣有的飛簷走壁,也看不到網文常見的濾鏡下的完美愛情。它不是大男主劇,也不是大女主劇,它無法用這些標籤化的稱謂來論定。
但它是很有意思的電視劇。在歷史的暗場中結構新的戲劇傳奇、在歷史的縫隙中探測活的人性溫度、在歷史人物的臉譜上捕捉生動氣韻。所有的戲劇任務,都需要通過劇中人來實現。所有的歷史沉思,都在翻翻滾滾的劇情中掩映。我們這就好好看看其中朱家五子和景家二女。
1. 政事亦家事
在播出的頭26集中,把政事家事化的傾向是明顯的。兩條主要矛盾線,嚴格說來都是家事。
一條是永樂帝和建文帝之間的矛盾線。朱元璋(許翔 飾)打下大明江山,傳位給太孫朱允炆,是為建文帝。當皇叔的燕王朱棣(王學圻 飾)不肯臣服,從北京起兵打到南京,奪了帝位,是為永樂帝。這本來就是叔叔和侄子之間的窩裡鬥。
一條是太子朱高熾(梁冠華 飾)和漢王朱高煦(俞灝明 飾)、趙王朱高燧(欒元暉 飾)之間的矛盾線。朱棣是造反起家,最怕身後兒子們再起刀兵,所以平日里的敲打和整肅格外強硬。然而天家無情,大位之爭永恆,老皇帝和哥仨之間的角逐未有窮時。
說到這兒,似乎主要矛盾和雙生雙旦的四位主角沒直接關係,卻也不能這麼說。他們確實不處在矛盾的中心,但卻是前台唱戲的得力之將。他們的確暫時不是戲劇的發動機,更多扮演了有一定能動性的棋子。估計到整部劇的下半程,他們將成為命運的主人和對壘的主將。
這版朱棣是個糾結的老人。歷史上只寫了朱棣造反,但沒寫他因造反而後悔。《大明風華》沿着人性的車轍,構築了朱棣晚年進退維谷的心境。
人在年輕時,首先想的是求功名。不管建文帝逼得緊不緊,雄才大略的朱棣是不甘人下的,造反幾乎是必然的選項。人到年老時,就會更多地顧忌身後名。尤其是對於那些功業彪炳的大人物來說,「史筆如鐵」的論定是心頭最大的關切。
造反是「原罪」,不可更改。但它以怎樣的面目留存史冊,這卻是可爭的。進可以翦除建文帝和他的一切隱顯支持者,讓翻案不存在任何物質基礎。退可以和建文帝實現和解,再交上出色的文治武功答卷,功過是非留與後人公論。
劇中的朱棣曾經想選擇撲滅對方,但他最終悟到一了不能百了,還是選擇了和為貴。他在對待兒子們的爭位行徑時,同樣選擇了家長的處理方式。漢王意圖發動兵變,他料敵機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太孫和「靖難遺孤」勾勾搭搭,他也隻眼開隻眼閉。
點擊看更多歐美歷史劇作品評論:
大明風華劇評:向大熱英劇《王冠》取經?棄史劇精英式敘事反食糊
【獨孤皇后劇評】不靠主角威能!紮實劇情兩招鋪排陳喬恩成后之路
《王冠》S3劇評:英女王唔係施政佈景板!屢以君王智慧化外交危機
【唐頓莊園】歷史劇風靡全球只因掌握3種心理!結局4年添食電影版
本來,天子之家,先是君臣,再是父子。然而《大明風華》裡,皇帝、皇子、皇孫之間就這麼「爺爺」﹑「二叔」﹑「大哥」﹑「爹」地叫着。稱謂上親熱而家常,誤聽成家庭倫理劇也不奇怪。行事上切肉不離皮,鬥上一陣子總會有一床大被遮掉所有的爭端。
朱棣的刻薄無情和不留餘地基本上留在前史裡了,剩了一些存在於兒孫們積威猶在的議論裡。真的做起事來,他一方面事事佔據主動,另一方面則是不聾不啞不做阿家翁。看到這裡,我覺得王學圻老師臉上寫滿了安全感。尤其在跟朱瞻基(朱亞文 飾)和孫若微(湯唯 飾)的相處中,朱棣的龍袍下面藏着的都是萌,還有寬容。
朱高熾是一個全新的螢幕形象。梁冠華把體型優勢發揮到極致,開始幾集居然只靠「咿咿呀呀」就能塑造角色。他是個表面慫包,內心雪亮的傢伙;是個宅心仁厚,任勞任怨的儲君;這是個可以曲着自己,但為了護衛家人敢於亮劍的狠角色。這是個悟到了「牙齒堅硬先脫落,舌頭柔軟長久存」的道家玄妙的高人。
我不知道這版朱高熾和歷史上的朱高熾有幾分相似,我也不關心這個。「電視劇」這個詞彙的詞根是「劇」,是戲劇就有秉承戲劇美學理念自由書寫的權利。但我的確很喜歡這個人物,尤其是當他對父皇說出這番話的時候:「爹您任性了一輩子,現在又拿孫子的腦袋做抵押。如果您再這麼任性下去,兒子可要造您的反了!」
其實人物塑造就是這樣,常態描寫求的是個質感,通過種種言辭和細節進行填充。而到了關鍵時刻,必得有個變奏:讓慫人生出棱角,讓野心勃勃者喪失進取心。人物立刻就變得立體。
猛然生出棱角的是太子,突然失去進取心的是漢王朱高煦(俞灝明飾)。漢王一直都是個野心家,戰功赫赫,手握兵權,看不上太子,做不得藩王。只在老爺子面前肯低頭,為的是從朱棣手中接過皇位。
可是當他察覺到皇上將他玩弄於股掌之上,並且一通嚴厲申斥後,他沒了繼位的念想,也就失去了禮貌和顧忌。他當面頂撞了朱棣,回府又演出「活人出殯」的荒唐大戲。令朱棣也谷氣,乘勢賜給他全套喪儀。
故事發展到這兒,已經是喜劇了。君臣對抗是絕無喜劇可言的,只有父子之間才會玩這樣的遊戲。而倒霉的解縉成了讓父子二人就坡下驢的「挑撥者」,姓朱的和好如初,他被凍死在詔獄的大雪中。
執行死刑的是趙王朱高燧。這是個跟紅頂白、反覆無常的二五仔。他老說自己是漢王一黨的,卻又把漢王的秘密報與朱棣,準備撿漏。他期期艾艾地跟着漢王謀算太子,但每當太孫強勢時,他就肩膀一溜服軟。這個才具平庸的人,不幸生在了帝王家,把自己活成了牆頭草和陰險小人。
2. 今人加持古人
男主角是朱瞻基,他的戲份最多。不過到目前為止,他相當於無論如何也離不開如來佛手心的孫悟空。這沒辦法,如果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年輕人在朝堂角逐中只能是馬前卒。爺爺的腰牌,說給就給,說收就收。父親的人生課,說給你上就給你上。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他的強大在於他有一顆真心。他的一縷情絲牽在孫若微身上,從此天涯海角相隨。他的一腔熱血為靖難遺孤而湧,冒死喊出了:建文帝的忠臣也是忠臣!
這部劇裡有老謀深算的政治手腕,也有慾望主宰的人性黑洞,有亂局求存的保命哲學,更有捍衛正義的人性光輝。這光輝,在朱瞻基身上閃現過,在孫若微身上則是常規配備。
為救同道聶興,她敢於進出魔鬼的詔獄。為救建文帝,她敢於逆龍鱗喝破朱棣的心魔。為了救奴兒乾都司的3萬靖難後人,她先是擋住刺客射向朱棣的弩箭,又進宮為妃挑起終身的苦役。在她的身上,主創還投射了現代人的品性。就像范閑見到慶帝不跪一樣,孫若微見到永樂帝,既不肯自稱「臣妾」,也不肯甘為「奴婢」。她和老皇帝和小太孫相處,都是平等的友道。
跟朱瞻基一樣,她目前還只能在強悍長輩的陰影中求存,還不能主宰他人的生殺大權。寧負白頭翁,莫欺少年窮。有了這份跌宕的際遇,又不肯磨滅心裡的明燈,未來的世界必然是他們的。
年輕一輩中,有一個人已經靠着自己的籌謀崛起了,那就是鄧家佳扮演的胡善祥。孫若微和胡善祥都是前朝御史大夫景清之女。若微是「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善祥是「心頭的火動了,誰也滅不掉」。她是網絡小說裏常見的形象,目前還沒有徹底黑化,但既然已經搭上了漢王的大船,未來必將歸於反派陣營。
朝堂相爭,連環反轉,想必是給男觀眾預備的。藐視男權,后妃搏殺,想必是給女觀眾預備的。家庭敘事消解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性,萬邦來朝彰顯了大明的煊赫感。
《大明風華》的編劇和導演張挺,藝術總監張黎,總製片人姚昱竹,都有豐富的歷史劇創作經驗。他們順應當下的創作導向,雜糅了諸多類型元素,滲入了人生閱歷和處世態度,在莊諧之間、史戲之間、男女趣味之間找到了平衡。
眼下的古裝劇創作,只要用上真實歷史人物的名字,就開啟了走鋼絲之旅。如果你走天馬行空的傳奇路線,就要防一頂「歷史虛無主義」的帽子從天而降。如果你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傳統路線,就要防刻舟求劍的人拿一把教條的尺子,比細節,量出入,挑毛病。
《大明風華》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作品,也留下了一些常識上的脫漏。它在一個資本和IP攪動人心的時刻啟航,又在一個行業深度調整的季節靠岸。它最終選擇了嚴肅的創作路線和謹慎的敘事風格,做出了相當的歷史通透感和戲劇美感。
這部劇目前還只播了一半,不能蓋棺論定。不過仍然要說一句:這部劇給2019年的陸劇加分了。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