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奇才姚廣孝棄醫皈佛 纂修《永樂大典》造就兩代明君

撰文:朱奕錦
出版:更新:

由湯唯、朱亞文、王學圻、鄧家佳等主演的明朝劇《大明風華》即將播出過半,日前終於盼到皇太孫朱瞻基(朱亞文飾)大婚,可惜兩百多萬銀兩的婚禮只有短短幾分鐘,令觀眾大呻「不過癮。」

朱亞文終於迎娶湯唯與鄧家佳,但過程只有短短幾分鐘,令觀眾大歎花了兩百多萬兩的婚禮就這樣完了。(微博@大明風華)

相信有看劇集的觀眾都有留意到和尚姚廣孝(李昊翰飾),喜歡踩鋼線,朱棣(王學圻)與朱瞻基不時都會去雞鳴寺找他,授業解惑,可謂是劇中的高人。而在歷史上,姚廣孝是著名的「黑衣宰相」,一位材高智深的厲害人物。

歷史上的姚廣孝。(Wikipedia)
無論皇太孫或皇上都不時會找老和尚出謀劃策。(視頻截圖)

棄醫皈佛盼入仕 向朱棣自薦受重用

姚廣孝出生於至元元年(1335年),他的祖父、父親都是醫者,但他卻一心想入仕,奈何無權無勢,又是漢人,這樣的背景在元朝想做官簡直難於登天,因此在伯父的建議下,姚廣孝做了和尚。除了勤研佛法之外,他還自學兵法韜略,儒家思想,甚至向道士學習陰陽術數。

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從民間選拔十位僧人侍奉諸子,姚廣孝見朱棣相貌堂堂,氣宇軒昂,便主動自薦,原本朱棣對其並不留意,但他卻對朱棣說:「貧僧若能為殿下所用,定能為您奉上白帽子。」王字頭上加白,就是「皇」,朱棣一聽之後,便示意其借一步說話,暢聊之後便向朱元璋要了姚廣孝。

「王」字上面加「白」,就是「皇」。(視頻截圖)

靖難之役最大功臣 運籌帷幄助朱棣登皇位

明太祖朱元璋離世之後,由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在親信的鼓動下,他便迫不及待削藩,而朱棣是藩王中戰力最強的燕王,因此成為建文帝瞄準的目標。此時,姚廣孝力薦朱棣舉兵,但奈何「叔叔討伐侄子,似乎不得民心」,朱棣有些猶疑。但姚廣孝卻說「臣只知道天道如此,不管民心。」最終令朱棣下定決心起兵,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其實戰役初期並不順利,儘管朱棣的軍隊驍勇善戰,但始終兵力薄弱,難以抵抗朝廷日漸增兵的軍隊,戰事相當緊張。而姚廣孝一直奉命留守北平,期間指揮作戰,派壯士偷襲敵軍等,雖然未隨兵出征,但每當朱棣遇到困難時,他總能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最終助朱棣登上皇位。

朱棣在姚廣孝的輔助下取得「靖難之役」的成功。(視頻截圖)

規劃新都城、纂修《永樂大典》 培養兩位仁君

然而,姚廣孝的功勞還不止於此。在朱棣即位後,為威懾蒙古人,決定遷都北平,由姚廣孝規劃京城。如今北京的中軸線,故宮三大殿,北京的九門格局(東直門、西直門、崇文門、德勝門、安定門、阜成門、正陽門、宣武門、朝陽門,圍着的是北京內城),箭樓、甕城的修建,城牆的走向,建築規範就是姚廣孝設計的。

此外,在永樂五年(1407年),姚廣孝與解縉等完成了三億七千萬字的《永樂大典》,又在永樂九年(1411年),主持重修《明太祖實錄》。除了修書之餘,姚廣孝還設計和監造了有「中國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同時,姚廣孝還輔佐過太子朱高熾監國,以及教導太孫朱瞻基,在永樂盛世後,這兩位皇帝創下的「仁宣之治」,穩固明室統治。

永樂大鐘的鐘面上、下、內、外合共刻有近23萬字,是中國現存最大型的青銅鐘,藏於北京市的大鐘寺中。(Wikipedia)

由此可見,姚廣孝絕對稱得上是一大奇才。他生於元朝,長於明初,成就於永樂,究其一生,最終得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姚廣孝四大皆空,超然於物外,同時又渴望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在與朱棣做主僕的36年間,兩人從未心生間隙,朱棣對他的尊重與信任始終如一。

劇中姚廣孝以一個特別的方式離去,而朱棣似乎也有所感應,面露哀傷。不過歷史上,姚廣孝比朱棣年長25歲。(視頻截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