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綠色和平質疑淨化技術 專家:避免吃海鮮「2個部位」
日本8月24日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含氚污水入海,引發周邊國家漁民的強烈反彈。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質疑長達30年的排海計劃,日本處理核污水的技術仍有失敗之處,且輻射風險還未得到充分評估,恐怕讓海洋面臨長達數十年的放射性污染。另一方面,專家表示,如果大眾還是想要吃海鮮,最好避免食用魚骨、魚頭,因為像鍶-90這類的放射性物質,比較容易堆積在骨骼中。
福島核廢水・專頁|01日本直擊排水爭議 緊貼最新進展及反制措施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截至今年6月,福島核電廠的放射性廢水約有134萬噸,但是東電的「ALPS」系統(多核種除去處理系統)存在缺陷,其中約70%的水需要再次進行處理。排海計劃中會釋放碳-14、鍶-90和碘-129等放射性物質,對生物會造成的影響被忽視。
日本的含氚廢水排海計劃讓各國民眾開始對海鮮產生疑慮,韓國漁民怒不可遏上街抗議,就連日本自家的漁民都不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為了鼓勵民眾消費海產,內閣人員也身體力行吃起海鮮大餐,但由於中國大陸、香港皆宣佈暫停進口日本全國或部分區域的水產品,對於日本經濟仍然可能造成不小打擊。
日本政府決定排放福島核污水後,引來各界反應:(按圖了解)
《衛報》報道,東電證實,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曾在福島核電廠附近的港口發現44條銫含量超過每公斤100貝克的魚。其中有一條黑石斑魚,每公斤含有18000貝克的銫-137,是每公斤100貝克法定標準的180倍。其他具有特別高濃度放射性的樣本,是一條每公斤1700貝克的鰻魚,以及每公斤1200貝克的鱒魚,均超標十數倍。
那麼,到底能不能安心吃海鮮?《紐約時報》報道,根據聯合國和監督機構報告指出,核電廠附近以外的海產,受到的污染將「遠低於任何公眾健康擔憂」。獨立科學家也表示,日本的決定在技術上是合理的,且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排放計劃,沒有發生事故,與海洋中現階段已經存在的輻射相比,額外的輻射是微不足道的。
但民眾對海鮮的信心,一時半刻之間恐怕難挽回。一般來說,能夠進口到台灣的日本海產經過檢測,應符合安全標準,但清華大學原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董傳中接受《遠見ON AIR》訪問時表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建議半年內至少先避開福島的漁獲,並避免食用魚骨、魚頭等,因為鍶-90這類型的放射性物質,比較容易累積在骨骼中。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資深核能專家伯尼(Shaun Burnie)強調,現今的海洋環境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日本政府卻選擇錯誤的解決方式,讓海洋面臨長達數十年的放射性污染。他指出,儲存槽正是現在需要的方法,而且日本政府自己承認,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就有足夠的蓄水空間,「要核能電廠完全除役,就得排放廢水,這完全是個迷思。」
【延伸閱讀】福島排核廢水|曾試放「低濃度」核水入海 連縣外海產也輻射超標(點擊放大瀏覽):
福島核污水|海產業災難揭尷尬真相 「日本鰻」原來非指日本鰻魚
延伸閱讀:
【本文獲「TVBS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