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周】韓國4.19革命 學生走上街頭揭歷史新章
學生民運與韓國政治息息相關,亦是歷史重要的一部份。1960年4月19日,韓國爆發自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4.19革命,或稱四月革命。學生走在人群最前線,直逼總統官邸景武臺,即今天的青瓦台,最終迫使總統李承晚辭任逃亡。本周就讓我們以韓國這段歷史為主題,順道作為5月韓國大選的前奏。
1953年韓戰結束,朝鮮的金日成無法實現武力統一半島,韓國的李承晚亦無法如他所願,清掃共產勢力實現統一。但在李承晚的「不統一,不建設」的方針下,美國大量的支援被用在軍事發展。當年韓國的人均GDP僅約80美元,連朝鮮都不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請按連結閱讀,更多【當年今周】文章
強行修憲選舉舞弊 獨裁的李承晚
李承晚後期政局混亂,政商界成為黑金政治舞台。李承晚為了鞏固統治,在1956年要求國會推出修憲案,恃執政自由黨佔國會大多數強行廢除現任總統連任限制,企圖讓自己成為「終身總統」。並在1958年修訂《國家安全法》,進一步打壓新聞自由。
1960年第四屆總統大選,反對李承晚的聲音已相當高漲。在野民主黨派出了趙炳玉參選,但卻在1月赴美就醫期間暴斃。韓國選舉法規定唯一候補者必需獲得1/3的票數才可當選,為保障自己能繼續連任,李承晚使用各種手段,包括恐嚇和禁止民主黨宣傳、收買團體為自己絕食製造民意假象、使用假的投票箱甚至偽造選票,結果以異常的97%「高票當選」。
學生示威遭槍殺成開端
選票結果令人難以相信,民主黨在同年3月揭發了選舉嚴重舞弊,人民終於無法忍受李承晚專權,走上了街頭。3月15日,約千名民眾在慶尚南道馬山市示威,與警察對峙。入夜後,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清場爆發衝突,事件造成8人死亡,50多人受傷。
4月11日,一個漁夫在港口發現了在15日示威期間失蹤的馬山商業高校學生金朱烈。當局表示金朱烈是溺水而死,但被發現實際是因被催淚彈擊中頭部死亡,警方甚至在他腳上綁着石頭,拋到海中企圖毀屍滅跡。事件震驚全國,終在4月19日爆發大規模示威。
大規模示威爆發 漢城學生走上街頭
4月19日,高麗大學上千名學生帶頭在漢城發動遊行示威,沿路首爾大學、中央大學、延世大學等學生紛紛加入。全國如光州、清州、仁川等地方亦相繼響應,數以十萬人的隊伍迫至當年的總統官邸景武臺,與警方爆發大規模衝突。政府下令鎮壓示威,甚至向民眾開槍,示威持續了3天,造成183人死亡,逾6000人受傷。
4月25日,以首爾大學為首的400多名教授,高舉着「為報19日犧性的學生之仇」橫額,連同學生再次走上街頭。遊行隊伍把世宗路、國會議事堂至光化門等區完全淹沒,推倒了李承晚的銅像,全國陷入混亂。最終在國僚的遊說下,李承晚在26日同意辭任,並在27日辭去所有職務,攜家帶眷流亡美國夏威夷,為12年的統治劃上句號。
學生民運持續至今天 帶領韓國向前
4.19革命成功推翻了李承晚政權,民主黨籌組了新政府,由前副總統張勉出任總理,但因國力疲弊,民主黨內部出現分裂,新政府始終無法帶領國家走出困局。1961年5月16日,韓國陸軍副司令朴正熙,亦即朴槿惠的父親,發動政變結束了短命的第二共和國,拉開了長達30年的軍政統治序幕,因此4.19革命亦稱為「未完的革命」。
韓國的學生民運,並不只在1960年結束。1980年、87年分別爆發的光州民運和六月民運亦是由學生主導的抗爭,最終成功迫令時任總統全斗煥下台,換上雖經由全斗煥「欽點」,但始終有真正民選意義的總統盧泰愚,帶領韓國走進民主時代。
2016年10月,韓國再爆發大規模示威。漢陽大學5名教授讀出「我們要求朴槿惠總統,在國民前交代真相,自行下台接受調查」的時局宣言,學生與民眾每星期走到首爾街頭抗議,讓人不禁再次回憶起1960、80年與87年的學運抗爭,學生們再一次對混亂的政局高喊不滿。結果崔順實被捕、朴槿惠亦被彈劾下台,三星集團副會長李在鎔亦因涉案遭起訴。
為填補總統空缺,韓國提前至5月大選,誰會成為韓國的新總統,新總統又能否帶領人民走出今日的困局?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