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廠雙城記】Tesla負債纍纍市值竟超越福特 邊個先係鬼?  

撰文:李藹明
出版:更新:

一家是百年老店,另一個是只有14年的「新仔」,兩者實力幾乎是「高牆與雞蛋」的差距,可是「雞蛋」竟然超越了「高牆」。說的是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市值,首次超越美國老牌大廠福特汽車,成為美國第二大車廠。
這一方面反映市場對電動車及無人車的前景愈趨樂觀,但亦令人憂慮Tesla股價不合常理地高企,是「史上風險最高股票」。而福特汽車為迎戰亦正積極轉型,以應對業界勢洶洶的浪潮。到底Tesla與福特,誰可笑到最後?

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的市值首次超越美國老牌大廠福特汽車。(美聯社)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Tesla周日(2日)公布今年第一季業績,創下付運25,418部汽車的紀錄,與去年同季比較增幅達69%,超越分析師預期。公布一出,Tesla的股價在周一急升7.3%至298.52美元,令公司市值達到487億美元,超越有百年歷史的大廠福特汽車(Ford),頓時成為美國第二大汽車公司,僅次於市值512億美元的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據投資分析公司FactSet估計,福特汽車的市值約為455億美元。

Tesla首季汽車付運成績佳刺激股價,令其市值超越福特成為美國第二大車廠。(資料來源:FactSet)

▌ 汽車業走下坡 Tesla營業額不跌反升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現時美國的汽車業面臨不少挑戰,而今年三月汽車業的整體銷售表現亦不如理想,通用汽車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微升1.6%,而福特汽車則大跌7.2%,令投資者憂慮汽車業逐漸走向下坡。然而作為汽車業界一分子,Tesla的銷售額卻逆市上升。

▌ 負債纍纍產量少 為何總獲投資者青睞?

單看數字,Tesla的營業額與兩大汽車巨頭相去依然甚遠。以市值剛被Tesla趕過的福特為例,過去5年淨收入達260億美元,同一段時期Tesla則虧損23億美元。福特去年收入為1,518億美元,Tesla只有70億美元,是前者不足5%。Tesla去年全美銷售量為40,697輛,福特F系列客貨車只需3個星期便可賣出此數。Tesla在2016年全球共售出約7.6萬部汽車,遠遠比不上福特的660萬部及通用汽車的1,000萬部。

Tesla成立13年至今,公司不但沒有營利,還負債纍纍。而Tesla的自動駕駛模式亦曾發生嚴重交通意外,存有安全隱憂。為何Tesla總是能夠得到投資者信任的一票,市值節節上升,還獲得中國公司騰訊在內的巨企入股,持有Tesla 5%股份?

延伸閱讀:美媒指Tesla電動車不可靠 Model X易故障問題多

福特汽車為趕上大勢所趨,亦開始着力發展相關科技。(Getty Images)

▌Tesla和馬斯克的星級魅力 

《華爾街日報》分析,此現象反映愈來愈多投資者認為電動車將逐漸成為主流。《彭博社》則指出,Tesla不合常理地高的股價,是因為投資者視Tesla為一家科技公司,多於是一家汽車製造商。資產管理顧問公司Robert W. Baird & Co公析師卡奴(Ben Kallo)直言,「我不清楚人們是否真的想要電動車,但他們想要Tesla。」還指出:「我不是馬斯克(Elon Musk)崇拜者,不過昔日會買保時捷的人,現在都改買Tesla。」

▌老牌車廠福特為轉型 新聘400黑莓工程師

福特汽車為趕上大勢所趨,亦開始着力發展相關科技,包括收購人工智能公司Argo AI,公司行政總裁Mark Fields承諾,於2021年前推出自動駕駛汽車(無人車),並將聘用400名黑莓的工程師加入,令流通互聯技術(Mobile Connectivity)團隊人手增加一倍。

延伸閱讀:2016年無人車炙手可熱 蘋果公司加入戰團 Uber搶閘上路

現時福特汽車的市值與2010年後期相近,然而當時Tesla的市值僅20億美元,於這數年間福特汽車的股價不穩定,而Tesla則迎頭趕上,並在去年11月收購太陽能電池公司SolarCity後,暴升逾50%。Tesla即將推出的新型號Model 3,暫時定價3.5萬美元(約27萬港元),較以往廉宜,相信有助開拓大眾化市場。事實上,Tesla出產汽車自推出市場以來一直炙手可熱,問題只是產量一直未能追上需求,持續提升生產量將會是Tesla的最大挑戰。

▌「史上最高風險的股票」

然而不少分析仍對Tesla持懷疑態度,分析師Dave Sullivan向《彭博社》表示:「一間如福特般擁有環球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的公司,突然被估值低於或等於Tesla,令人難以置信。」而不少財經媒體亦曾指Tesla股票是「史上最高風險的股票」。

延伸閱讀:美國Tesla致命車禍 調查揭無人車超速 插入車底仍飆近百米

Tesla發言人未有回應最新市值,公司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於周一在Twitter上回應眾人對高股價的質疑:「如根據過往歷史,Tesla的市值被高估得過分,但這並不相干。股價顯示的是風險調整後的未來現金流。」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