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殖民到獨立 開發火星誰人說了算?
美國太空總署(NASA)去年9月在火星表面發現季節性斜坡紋線,相信是由鹽和水形成,從而推斷火星上可能存在液態水,甚至微生物,即是說除了地球外,太陽系或有另一個能夠孕育生命的行星。
去年底,科學界再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科學家利用取自火星的土壤樣本,成功栽種出多種穀物和蔬菜,而且這些農作物的重金屬含量都未有超標。糧食問題解決了,意味着人類向移居火星又邁進了一步。
然而,火星的極端氣候和微薄的氧氣,始終不適宜人類居住。長遠而言,科學家必須將火星「地球化」,即是透過改變火星的氣候、大氣和溫度等,使其變成「另一個地球」。方式包括在火星建造特殊化工廠,不斷排放出大量溫室氣體,令火星表面温度上升,以及融化地下凍土層,釋放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等。由於改造火星的工程極之龐大、複雜,人類距離搬新家可能要等幾百年以至幾千年。因此,人類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發掘「備用地球」,完全是為了後代的福祉。但不管出發點再崇高,有些道德問題始終不能迴避:火星不是地球的,更加不是人類的,人類究竟憑什麼將火星據為己有?人類把地球搞到一團糟,然後又去到另一個星球進行開發,這又是對的嗎?
火星地球化惹道德爭議
不少人認為只要證實火星上沒有生命體,人類便有道德理由去佔領和使用火星。然而,我們在火星表面「插旗」前,應該花多少時間尋覓火星上的原生生物?如果找到了,我們應否立即終止開發火星的計劃,還是要繼續前往火星,假定原生生物不會受影響?已故美國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薩根(Carl Sagan)曾經表示:「如果火星上有生命,我認為我們不該去碰火星。火星是屬於火星人的,即使它們只是微生物。」薩根背後的邏輯是,火星生物和地球生物同樣寶貴,不分高低。即使火星生物的滅絕,會為地球生物群帶來裨益,人類亦不能夠剝奪火星生物的生存權利。
惟事實上,如果你尊重火星生命,那麼搜索火星生命本身已經是錯誤的,因為人類無法在不污染火星的情況下,徹底尋找火星生命。任何形式的探索和干預,都會危害甚至摧毀火星上的生命體。
一旦火星上多數人都從未去過地球,當第一批從地球移民到火星的人,紛紛去世,沒有一個火星居民出生自地球時,那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火星宣告獨立有利文明發展
更重要的是,最終誰能夠享受這成果,搬到火星開展人類新一頁?誰要留在地球收拾殘局?有幸登上「挪亞方舟」的少部分人,又會否幫助地球的同類解決他們的問題,包括氣候變化、戰爭、貧富懸殊等?
人類搬到火星後,會與地球維持怎樣的關係?有沒有義務幫助地球人解決問題?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史密夫(Cameron Smith),認為只要將2000人送往火星,便足以令人類的命脈延續下去。「如果你將人類的未來寄望在移民太空,這個任務不能單靠少數太空人完成,而是需要整個社區的人。」他又預示,住在火星的人類會逐步建構自己的身分和文化。「久而久之,火星基地不再是純粹一個基地,而是真真正正的村落──社會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那裏有學校,有社區設施。」由於火星的生存環境與地球很不一樣,在這個紅色星體上出生的嬰兒,長相亦會與地球的小孩子有異。以上種種差異都會令地球人和火星人愈走愈遠。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太空法教授Frans von der Dunk認為,初到火星的殖民者,必然會帶着地球的法律和文化包袱到火星,難以突破現有的思維模式。但時間久了,火星人會有重大的思想轉變,他們會擁有自己的一套笑話、規則和習俗。「那時候,他們不會認同自己是美國人或俄羅斯人,他們的身分是火星人……要跳出固有思維框框是非常困難的事,但火星與地球如此不同,令殖民者可以脫離傳統法律結構,發展出一套新系統。」
五個守則避免「火星撞地球」
非牟利組織藍色大理石空間科學研究所(Blue Marble Space Institute of Science)的天體生物學家哈卡米斯拉(Jacob Haqq-Misra),亦同意火星完全獨立於地球,對全人類都有好處。他早前發表一篇名為《解放火星的變化價值》(The Transformative Value of Liberating Mars)的論文,指出「文化獨立」有助殖民者用一個嶄新的角度,思考地球正面對的問題,並與地球的人一起規劃人類未來發展路向。為了確保火星的獨立性,以及避免壓迫性殖民主義的出現,哈卡米斯拉提出了5項規定:
1. 移居火星的人將會喪失地球公民的身分,成為火星公民。
2. 地球上的政府、企業和個人,均不得干預火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
3. 地球的科學家可以繼續探索火星,但前提是不可窒礙火星文明的獨立發展。
4. 火星土地規劃由火星人自己做主。
5. 所有從地球帶到火星的物資都歸火星所有,而且地球人不得從火星取走任何資源。
哈卡米斯拉認為隨着地球和火星各自發展,兩者之間的差異無可避免愈擴愈大,難以真正互相理解。當火星上的人,多數都出生自火星時,這種矛盾將更加明顯。哈卡米斯拉說:「一旦火星上多數人都從未去過地球,當第一批從地球移民到火星的人,紛紛去世,沒有一個火星居民出生自地球時,那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他提出的5項守則,正是為了促進雙方和平,避免「火星撞地球」的情況出現。
人類雖距離移民火星還有很長日子,但仍有必要認真思考火星任務背後意義,以及人類移居火星後,兩個星球之間應維持怎樣的關係。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